願為飛天

王端敏

關鍵字:

在偶然的機緣中,十一歲我領洗成為基督徒。受洗後才開始上主日學聽道理,當然也逐漸地從道理掛圖、聖誕卡、聖像……中見過不少天使的圖像,嗯!就是那種在人形上加裝兩隻翅膀的那種圖像。有翅膀嘛!想當然爾!表示他會飛,能翱翔於天空,至於是不是看起來有飛的感覺,那不重要!這種制式的圖像把腦子框住了。

直到有一天,記得是唸高中吧!在書店翻看有關敦煌壁畫的畫冊,見到一位菩薩,頭挽髮髻,袒胸露背,腰繫長裙,身戴纓絡,手握橫笛,繞在身上的長長彩帶,隨著姿態彷彿由天蜿蜒而下,御風而舞!我看得目瞪口呆!心想怎麼有人能如此地飛?沒有翅膀卻飛得如此輕盈自在,如此怡然自得,好像他本來就該這麼飛的。

「飛天」就這樣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了!『飛天,在供養菩薩中是最重要的,佛經中常言及天人、飛天,他們常與伎樂天等雜繪在一起,於佛說法或行事時,護持赴會,或持物以供差遣。』依據這樣簡短的解說,多次翻閱了不同版本的敦煌壁畫畫冊,細細地欣賞。發現飛天除持物供佛差遣之外,也有持樂器吹奏或彈奏的,還有獻花散花的。姿態也千變萬化,有自天而下,有騰空而起,有扭轉回身,有向前追逐……

二○○四年九月,一償宿願到了敦煌莫高窟,雖是在黑黑的洞窟中,藉著解說員手電筒的燈光略窺那千年的壁畫,除了敬佩和感謝為這世界藝術寶庫貢獻心力的無數藝術家之外,更記得莫高窟大門前那兩尊飛天塑像。

魏晉漢唐的畫家,為什麼在繪了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王等菩薩,四大天王、佛弟子、佛經故事以及供養人之外,還要創造出飛天呢?是為了補壁,讓牆壁上不要空盪無物影響觀瞻?還是捐資開窟的供養人為表誠心,而要求畫工務必做得十全十美,不得留白?還是設計者在畫膩了千篇一律寶像莊嚴的佛陀菩薩之後,想來點不一樣的?他們想藉飛天表達一個卑微的心願嗎?這一個個在天上飛舞的飛天,是人心不願被羈絆,嚮往自由的圖騰嗎?

大概是吧!否則,為什麼我被如此地吸引?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時空裏,人被多少人、事、物所束縛,親人、朋友、上司、同僚,以及每日遇到的路人甲、路人乙,在這綿密如蛛網的人際關係中,加上這事那事,這物那物,看病……繳稅 ……電腦當機……,然後還有自尋煩惱的想不開,鑽牛角尖……,怎麼不被綑綁得只剩一口呼吸了!

聽過許多人說紐西蘭好,甚至有人移民該地。於是好奇地前往一遊,真個地廣人稀,景色自然,空氣清新,羊比人多。乍處青山綠水的廣闊草原,視線不被建築物阻擋,的確心曠神怡,可是三五天之後 ……「嗯!好單調呀!」這才猛然明白!原來的讚美,是因為對掙脫捆綁的歡呼!是身心能自由馳騁的叫囂!是靈魂深處的嚮往!

而飛天冉冉自心底升起!鐘鼓齊鳴,絲竹繞樑,笙簫婉轉,於是踩著節拍與他們共舞!

  你是敦煌的飛天
  我是華城的舞者
  土牆不能困你
  水泥叢林不能阻我
  你飛
  我舞
  只因那是靈魂的飛舞


而如果,這靈這魂能飛於穹蒼之上,願為飛天!隨侍天主,為之持物,以供差遣;為之鳴奏,以樂天庭;為之撒下恩寵花朵,普施人間!

我有一事祈求上主,我要懇切請求此事:使我一生歲月,常居住在上主的殿裏!」(詠廿七:4)

轉載自《心泉》第75期(2007年1月)

回《信仰與文化》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