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心的方式過生活

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著 蔡孟璇譯

關鍵字:

真正的靜心是一種實際活在我們內在的東西。

靜坐方式的靜心是一件美妙的事。多數人每天都能化一些時間靜靜坐著,無論是二十分鐘或是四十分鐘,都能做得很好。你可能想一天靜坐一小時,你也可能想一天靜坐兩小時,這取決於哪種方式較吸引你。我說的不是你的頭腦比較受哪種方式吸引,而是你的心。

但是,我在談論靜心時,說的不只是每天正式的靜坐。靜心也和生命以及過生活有關。如果我們只學會在靜坐時靜心,那麼無論它有多深刻,終究無法持續長遠。即使你一天坐上三小時,一天中仍然有二十一個小時沒有在靜坐。而如果你一天只靜坐兩分鐘,那麼你一天當中沒有靜坐的時間就多得不得了。

多年來我發現,即使是優秀的靜心者,離開蒲團後,也可能將靜心拋在腦後。正式靜坐時,他們可以放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情緒,以及自己的評斷,他們可以將這些全部放下,靜坐得很好。但是,當一離開蒲團,就會覺得必須重新拾起一切。

真正的靜心是一種實際活在我們內在的東西。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你可以在街上開著車子,同時允許一切「如其所是」(allowing everything to be as it is亦即:依照他原本的樣子)。你可以進行允許交通狀態如其所是的靜心。你可以讓自己在感覺出現時,充分去感覺。你可以讓天氣如其所是。或者,下次當你和朋友或情人見面時,你可以探究自己的經驗。如果我完全允許他們如其所是,與他們見面是什麼樣的感覺?當我完全允許自己如其所是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感覺?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如何投入其中?它會如何變化?因此,真正的靜心可以是一種非常活躍的靜心,一種必須非常投入的靜心。

事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將靜心視為只有當你安靜坐在某處時才發生的事,否則,靈性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會變成兩件分開的事,分成「我的靈性生活」和「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覺醒到實相,會發現它們全是同一件事。它是靈性一個無縫接軌的表達。

如果你的生活基礎(不是你靜坐時段的基礎),允許一切如其所是,那會是什麼樣子?對多數人而言,這將會是一種革命性的基礎。

讓允許一切如其原本所是成為你存在的基礎、成為你存在最重要的事,這種基礎將是革命性的。這意味著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如其現在所是、如其未來所是。假設你一天中除了靜坐以外的時光,你的生活都被「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態度所佔據,會是什麼樣子呢?

靜坐是安全的。當你來到小小的蒲團上,或坐在小小的椅子、凳子上,以你喜歡的姿勢捲起身體。這很安全也很美妙,仿佛回到了母親的子宮裡。

但是,當我們開始敞開自己,不再將靜心視為待在安全之處,而是一種面對生活本身的態度,生活會變得十分有趣。我們將不再抗拒經驗,并發現某種極具威力的、非常強大的東西。

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我們一己生命存在的真相。

那做為意識到核心本質,永遠允許一切如其所是。這就是我們為何要如此靜心的原因,因為那是意識早已經在做的事——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意識本身不會去抗拒。意識不和如其所是作對。意識,或者你的真實本性,就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如果你今天過得很好,你的真實本性會允許你過得很好;如果你今天過得很差,你的真實本性也不會阻止你過得很差,不是嗎?它允許事情如其所是。那不是意識所做的唯一一件事,但那是基礎。

我發現,要獲得真正自由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以靜心的同樣方式過生活。當我們真正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在那個內在的氛圍下,在不緊抓的內在態度之下,是一片豐沃的空間,一個威力強大的意識狀態,而在那樣的臣服時刻裡,創造力會來到你身上。那正是讓洞見得以生起的空間,讓啟示得以現前的空間。

因此,我們不是將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當成一個目標、一個最終目的。

重點並不單單允許一切如其所是,那只是基礎,只是一種基本態度。

若從這樣的基本態度出發,有許多事情都將成為可能。那是讓智慧生起的空間。

在那樣的空間裡,我們被賜予了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在那樣的空間裡,我們透過意識的整體,而非頭腦裡的一小點意識來認識事物。而究竟,那就是讓了悟生起的空間,在那個空間裡,我們領悟到自己就是意識本身、就是一己生命存在尚未顯現之潛質。

 

轉載自《講義》雜誌2015年12月號

回《信仰與文化》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