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人的神秘經驗與其日常生活是那麼接近,以致需要十分努力才能否定,或不去覺知。從經驗到自己的有限,我體驗到奧秘;當我進入這奧秘夠深,我即經驗到超越界;若再往前,可能就會體驗到我們稱爲天主的「另一位」。
我們要談的不是抽象推論的結果,而是人很普通的明顯經驗。你有這個體驗!你的信仰,可能使你感到你不再 ^ 菲經驗,然而,信仰並非把經驗推到一旁。所以,當我描述我稱之爲通往神秘世界的「三門戶」時,我要請你想想你自己的體驗。我是我自己經驗的中心。探視每個方向,我看到我自己是中心,因我是我經驗的主體。從我自己的中心,我探看每個方向,這還不是深在我內的中心,那是我很平常的人格中心,不是很深的那個,因我尙未達到我眞正的中心。
我由此中心四望,走出時,幾乎立刻碰到自我的限度。當我邁出第一步,未知就從那裏開始。
我想了解我自己,又立刻看到我無法了解。對我自己「我」是個奧秘。我嘗試向內觀看:我生命會是怎樣?它來自何處?我面對的卻是一堵牆、一片雲、一個深淵。於是我停止,我凝視,我思索,我終於明白:通往我自己的內在道路是關閉的。我無法認出我的心神,我的心神也完全無法覺知自己。要尋獲內在的意識,得花好長的時間。
現在我想知道我自己中心以外的事物。我想知道我的身體,但那是個奥秘,我不了解它如何運作。我轉向四週的他人、他物。我可以用他們,他們卻逃開我的了解,他們也是個奥秘。我注視大自然,大自然也避開我。它可能對我很友善,卻仍逃避我,它變成一個巨大無邊的奧秘,深不可測的奧秘。當我沈醉大自然中,我可能感到很自在,但仍然,它是個奧秘。我越走入它,我越經驗到它遠不可及,而且可能,在其中,我覺出一個臨在,其爲「一」的隱藏臨在。也許我吿訴自己,我能了解大自然,但,即使如此,它仍逃離我的捕捉。
假如我試著爬到自己的上面,像大神秘家一樣由世物中超脫出來,我不久就會失望,因爲我不是天使,我無法飛得很高。在此,我比任何其他穿入奧秘的嘗試,更加面對超過我且在我之上的超越實體。
所以,我可能看著自己在一球體的中央,包圍我的先是我的限度,其次是未知、奧秘,最後是我呼爲天主的一位。而往天主那裏去的路有三條,若我想到祂那裏去,可以通過三條路中的任何一條。第一條通向高處的天主,你可經過我稱爲「上門」的門進入此路。另一條通向遍在萬物內、人內、大自然內的天主,是「中門」,開向每個方向,是無門之門。最後,我可以嘗試在我存有的深處尋找天主。我經過「下門」進入此路,那是通向內在的門。
「上門」,開向超越之路。天主是絕對超越的天主,祂超出我們能想像的各種事物。這是舊約所喜愛的路,我們發現這表達在聖經的每頁中,因爲聖經肯定天主的絕對超越。聖詠描繪天主高高在上,並讚美祂,因爲祂在一切受造物之上。從聖奧斯定從聖奧斯定 (St. Augustine) 所著《懺悔錄》稱爲「奧斯底亞神視」〈 Vision of Ostia 〕的著名段落中,我們看到奥斯定與其母莫尼卡( Monica )一同進入超然於萬物之上的奧秘。以後我還要解釋這段文字。大多基督徒神秘家沿此超越之路行走。那是何以我們看到他們神魂超拔的原因。他們的臉朝向天,被從天上而來的光照亮。這與佛陀沈醉於內在靜觀中的神態非常不同。
不是所有基督徒神秘家毫不例外都沿此超越之路前行,但這卻一直是從西方國家來的人所喜愛的路。順此超越之路行走,雖然標記與象徵繁多,卻可透過它們達到天主。沿路走去,靜觀者會遇到孤獨、差距、荒漠,因爲天主是超越界,總超然物外。信仰提供了一種新的了解方式,因爲它帶我們進入奧秘的本身。
超越之路,在中國靈修思想中,已由「天」超越受造界的觀念發展出來。道敎,在其哲學、宗敎與密契中,有超越的「道」,也可發現此路。
沿此路,人發展出天主「偉大」的深意,但也可能發生危險,就是把天主看得離人太遠。由於「無橋可搭」的距離,超越可能就此完結。
「中門」,是無門之門,因每個方向都開,就開在我所在的地方。由我自己的中心,可沿千百條不同的路徑行走。走此路,可在各地、在萬物中找到天主。這是遍在的路,意即天主臨在萬物內,臨在且行動。德日進神父( Fr. Teilhard de Chardin )在其《神的氛圍》一書中,已奇異地描繪了此遍在的路,因覺出天主處處都在。他稱此臨在爲「神的氛圍」( Divine Milieu )。
特別是基督徒當中,許多人怕走這中央之門或中間之路。他們說會走向一種泛神論。危險是眞的,但很容易克服,只要我們往前推進,由純粹的遍在主義直抵超越的天主。這到今仍是許多基督徒神秘喜愛的路。也是道敎徒密契的大道,他們的密契是那麼的強調人與宇宙的和諧。聖經也導引我們進入此靜觀與合一的路,那是對天主不斷臨在宇宙內並在其中行動的簡單認識。
在此中間的路上,我們必須聚集所有的人際關係。宇宙始於我內,且立刻向我弟兄、姐妹、所有人類的世界開放。基督已爲我們充分開啓了這條道路,對祂來說,這人際關係的橫向道路是很具體的路。這路由近人開始,如果誰愛大自然,他不會像詩人,卻似天父之子,與天父及弟兄姐妹過著關係緊密的生活。
聖保祿有條神秘的道路,從他個人的體驗開始,再向他與基督徒的關係開放;然後開出基督奧體,最後則到達宇宙的向度。
「下門」,是通往內在之路的「內門」。我們因轉向自己的內在而進入此門。每個宗敎中這都是神秘家所熟悉的路,在印度靈修,道敎靜觀及佛敎的襌定中特別有所發展。超覺靜坐(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走同樣的方向。襌宗不知其它道路,走到終點即經驗到人的本性。
這禪的經驗,乃是佛陀專有的經驗,這是何以大多時候佛被繪爲身坐菩提樹下的原因。菩提樹是開悟之樹,佛正在內觀。一如我略前所述,他永不會被畫成眼望天空,因他的覺悟來自其人的深處。他對超越之路一無所知,他只知道遍在之路以及絕對的內在。由佛的經驗,以及道敎的靜觀傳統,發展出我們所稱的「靜坐法」。這個方法與內在的發現密切相關。
這內在的路對很多基督徒有吸引力,卻因害怕落入自我中心,被忽略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危險是眞的,許多人也已陷入自己內,無能達到超越的世界。但若我們了解,走到中心,再由中心走向萬物之源,意義爲何,此路即成爲走向天主的絕妙道路。
這就是三門戶與三條路。每個人都熟悉其中 一兩 條。最好是能進入三個門,同樣自在地沿三條道路行走。
本文取自《靜觀與默坐之一》,臺北光啟1996年12月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