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聖三:無有相生相成

江奇星神父

關鍵字:

天主聖三、有、無、道家、佛學、基督信仰、生命哲學、使徒靈修、默觀靈修

生命哲學意義上的,並非虛無,是指不被感官所碰觸、不被理智所洞悉、不被物理法則所束縛,它超越一切,潛藏於一切,不是什麼,卻能成就一切的,因此,的正面意義是妙有,是一切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生命哲學意義上的,無論以什麼形式存在,皆有回歸於的本然相,然而在的轉化之後,又以的姿態展現,因此是相生相成。然而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連結的生命能,觀之以全貌,生命能,此三者,是含三而一之整體。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繫辭傳上.第十二章》。眼看得到的存在是形下,眼看不到的存在是形上。天主聖三是形上存在,要講解本就不容易,西方神學不容易吸引信徒,除了表達方式,主要原因,天主聖三是被信徒朝拜的對象,不是被研究的對象,且兩千年來許多神學家說天主聖三是奧秘,既然是奧秘,那就不必費勁研究,誠心朝拜即可。但是,天主聖三本體若是宇宙、物理和生命的密碼呢?那就當以心眼好好默觀,不止於朝拜了。

 

道家的無與有
聖三的本體已經烙印在萬事萬物裡,老子默觀人間事物,就不會離開天主聖三的模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以天主聖三信仰來詮釋既是:「天主若可以講清楚,可以用名字來含括,那麼就不是超越者了。(聖父)是天地的創始者,(聖子)是天地的造生者。默觀者只要將心靈置於空無,就能默觀其奧秘。是同一天主,稱呼有所不同而已,二者合一的玄奧,就是聖神,聖神是萬事萬物的奧秘之門。」

,有不同的層次,層層疊疊。比如,以肉眼能力來說,蚊子、霧氣和灰塵,這些肉眼看得到的物質皆是,而組成物質的原子,就是肉眼看不到的。進階的說:現今科學儀器測出原子裡有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所以原子核是,質子和中子裡頭又有夸克,夸克內部目前的科學儀器無法測試,因此是奧秘性的⋯⋯於此層層類推,演繹到最後的一個存在的,那必是天主,那必是人們無法完全了解的存在。

道家的「無為」和「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一種哲理,不能從字面去理解,並非指完全不做事,它有多層解釋。比如:順理而為、不肆意妄為、做事不著痕跡、禮讓適合的人來做效果更佳⋯⋯等等。我們也得分辨,「無為」並非在一切情況下適用,有時待人處世是需要主動和積極的行動,那就是「有」,指有主見,有責任感,有行動,有擔待。

佛學的色與空
佛學言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是有,藉由感官可以認知;空是無,感官無法認知,要通過開悟之心眼。色不能脫離空,空不能脫離色,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指人的感受、思想、行動和體認,都脫離不了色與空的範疇。

佛學思想裡,色與空不是宇宙的創造源,僅是一種形態。佛學強調人的佛性,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切入生活體系,指引眾生超脫於感官,了悟色與空,從中得到超越。佛學發揮了很多生命哲學,確實比西方天主教談論聖三神學更容易產生共鳴,但不代表聖三神學無法落實於生命哲學,只不過,前者以生命之道為主,後者以至上神為主。

佛學說「緣起性空」,緣是之真相其實就是。所以失戀了不必過於傷悲,因為愛情的真性本是,但會轉化為另一種烙印在你生命裡;無論這是一種創傷、教訓、成長經歷、或是美好回憶。心愛的人突然走了,你也不必太過傷悲,因為人世真相本是,沒有人必然陪你一輩子,只能感激曾經擁有他 / 她的陪伴。貨幣這東西是一種指無限的可能,可以將貨幣轉變為麵包、鮮花、服飾、汽車、房屋等等,消費轉換了,就是你的,不曾消費的貨幣,無論是被偷、被搶、被騙,只能由原本的回歸於,因為這些貨幣,原僅是存摺中的數目字——

天主聖三的無與有
聖經為什麼不說聖父降生救贖世界?為什麼不說聖神降生救贖世界?而是聖子降生?那是因為聖父是隱藏的天主(無),聖子是彰顯的天主(有),聖神是無有相生相成之下的神能,故此以聖子降生開展天主聖三的奧秘。



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和宗徒們講解天主聖父:「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斐理伯聽了就很嚮往:「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斐理伯只懂肉眼事物,缺乏悟性,耶穌回答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參閱若十四 7-9)聖若望寫了這段教導我們,是看不見的是看得見的;看見聖子耶穌,就已是看到聖父。如果還是看不到,那是你以肉眼去看,不是以默觀之心眼去看。

耶穌在山上顯聖容於三位宗徒,展現無比美麗的天主性,聖父就隱藏在神雲深處,看不到面貌,表示聖父是,聖子是。聖神則以神雲為圖像,表達聖神的非常神妙莫測,似有還無、還無似有(參閱路九 28-36)。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和宗徒們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訴了你們。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的是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參閱若十四 2-3)

聖父是(無限可能),不是什麼,卻能成為一切,所以耶穌用「父家裡有許多住處」來表達。聖子是,好比設計師(參閱箴八 30),所以耶穌說「我去,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而天主聖神是落實者,完成者。一切的完成,要靠聖神,耶穌基督出來傳道也要依聖神的能力,死而復活也是聖神的能力。

生命哲學的無與有
以生命哲學來說,「無」並非絕對的好,也非絕對的壞。無禍、無病、無憎、無憂、無怨、無悔是一種美好狀態。無、無義、無禮、無樂、無福、無錢、無人關愛,就不是很好狀況了。「有」不是絕對的好,亦非絕對的壞。有情、有義、有禮、有樂、有福、有錢、有利、有人關愛、有深愛的人相伴,這是美好狀態。有禍、有病、有怨、有恨、有執、有小人相伴,那就不妙了。



形上哲學所探索的無與有,著重其本質和法則。老子論述有和無,佛學講述色和空,易學的陰和陽,就是往這方向。萬事萬物皆是無中藏有,有中藏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的變相就是有,有的變相就是無,人生常常經驗無和有的洗禮,我尚未來到這世界之前,我是無;出生到了這世界,就是有;壽終正寢時又回歸於無。

的真我,是確定性的,比如生日、性別、種族、血型、身高、學歷、生活經歷⋯⋯等。的真我通常是在宗教中尋獲,比如「無我」就是以「消失在天主內」的內修生活,在天主內尋覓真我,這時人要經過很多的自我否定,從無物、無情、無我的層層否定,以完全自我消失的形態在天主內找到真我。

人生之經歷,就是在中不斷否定自己,又在中不斷肯定自己。更深的智慧,是由中肯定自己,在中否定自己。人的一生不斷在的特質中不斷來回修復自我,試圖整合出一個完整和圓滿的。有些人在中找到自我,有些人則在中尋覓了真我,而不少人,卻在尋尋覓覓裡迷惑了。

使徒靈修與默觀靈修的有無
使徒靈修和默觀靈修,是同一靈修的兩面,二者靈修法很不一樣,但相輔相成。相較下,使徒靈修比較容易讓人明白,默觀靈修則不,使徒靈修比較容易操行,默觀靈修則不。

瑪竇福音記載:「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了我。」(瑪廿五 34-36)這是使徒靈修,有德、有義、有愛心和有行動,死後就可以上天堂領受天上的賞報。使徒靈修是通過「有」來創造自我生命的價值,默觀靈修則是通過「無」來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方式很不一樣。

默觀靈修是比較深入的內修,靈修解釋法,大多是否定式,例如所謂的「超越道德」,不是叫人做一個失德的人,默觀靈修也不否定品德的重要,而是告訴我們,單靠個人德行就想和天主達至密切結合,就好比你長得英俊或長得很漂亮,就妄想成為王子或公主,這是很文不對題的。人再有德行、再有情、再有義,依然是人。當然,行善積德的人死後必能上天堂,但是,能與天主達致最密切結合的人,乃屬於對天主有強烈企圖心的人,不是單靠德行。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所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老子認為德行分上下等級。上德的人,出於純樸自然,不勉強,不造作,品德感人,這是上級的德行。下德的人,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雖然是善人,但檔次低一些。



舊約聖經記載,亞巴郎為了保命,否認撒辣是他的妻子,讓妻子被阿彼默肋客王佔有(參閱創廿章)。從世間角度來看,亞巴郎是貪生怕死、懦弱、無德的人,但從信仰角度來說,卻非如此。亞巴郎重視天主的許諾勝於一切,天主的許諾未實現之前,他不能為保住妻子而被殺死,因此亞巴郎寧願戴綠帽子,也要否認撒辣是他的妻子。亞巴郎在信仰上的超越,是屬於上上之德的無德。無德的意思是超脫人間價值觀,亞巴郎寧願失德於妻子,卻不願失德於天主;寧願妻子撒辣恨他,也不願毀掉天主的盟約。像亞巴郎這樣的人,天主怎會不愛他?怎能不大大祝福他呢?

下德屬於潔身自愛的人,上德是敬天愛人的人,上上之德則超越德行,放下自己,以天主為中心。默觀靈修強調的是無我的修煉,需要上上之德的潛能,為的是找到比我更我的我——天主,找到了,也就是找到真我,這是從無到有——無我求真道,道中還真我的過程。

無我的境界,通常先經歷有德、有情、有義、有我的人生體驗,正如聖經記載的富少年(請參閱瑪十九 16-26),他很有德行,也很富有,卻深感有所欠缺,因此這才走近耶穌,請求靈修指導。耶穌考核了富少年的德行,認為及格,就邀請富少年捨棄一切,進入無物、無執、無我的修煉,並跟隨祂,目標是與天主密切結合。富少年放棄了,因為他無法放下一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以靈修精神來詮釋即是:追求學問是每日進取,追求內修卻要常常捨棄放下,捨之又捨,以至無我。能修煉至無我,就能在天主內存有無限的可能;這是從、又由的過程。

如果我們請求天父:「請把靈修秘訣,全部的展示予我。」天父一定會說:「請看,我的聖子耶穌基督,祂在世的時候,已將靈修無保留的顯示於你們。」靈修的奧秘就是這三部曲——捨棄一切、跟隨耶穌、回歸父家。「捨棄一切」就是以無我的姿態;「跟隨耶穌」就是跟耶穌一起去死(在天主內死亡);「回歸父家」就是以消失在天主內,潛入聖父的奧秘。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有我、今日無我、擁有天主,直到永遠。阿門!


  【註】江神父的這篇文章在《恒毅》的原題是〈天主聖三 第十六篇:無有相生相成〉,是神父「天主聖三」系列的第十六篇。

本文轉載自《恒毅》雙月刊第632期,2022年8月。

回《信仰與文化》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