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剛恆毅樞機 在中國耕耘的思想摘錄

剛恆毅樞機

關鍵字:

剛恆毅樞機、中國教會、主徒會

出使中國【1】

(一)我的任命

我年輕時與羅馬中樞從來沒有接觸。1922 年 6 月 11 日忽接傳信部長王老松樞機來函,通知我說,教宗碧岳十一世要派我到中國出任宗座代表。教宗在做米蘭教區總主教期間,曾為我教區的窮人捐過款,因而有過一面之緣。現在他身為教宗,我以非常感動和惶恐的心情,馬上去晉謁教宗辭謝這重任,向他表示我在斐烏梅那點經驗,實在微不足道。

教宗卻答說:「事情雖然有大小,原則常是一樣。你以服從和犧牲的精神出使中國,天主自會助佑你。你說沒有準備也是人之常情。不了解的事,可以學習。你先到傳信部研究一下,再來見我。」 我只有俯首從命了。走出梵蒂岡時,心情雖沉重,倒很鎮靜,也充滿希望。走到聖伯鐸墓前,祈求這位偉大漁夫助佑。

(二)訪傳信部

為準備我的新職務,我就到傳信部找尋資料。但對外得嚴守秘密,不動聲色,唯恐像過去一樣,遭到反對而功敗垂成。

我看到光主教(Mgr. Guebriant)巡閱中國的報告書,感謝他已為宗座駐華代表鋪好了路;他曾走遍中國各地,並將「夫至大」通諭上提到的各項傳教問題,也一一和傳教士研究過,對聖座有極大的影響力。

告別羅馬【2】

我在羅馬逗留了一個月左右。王老松部長要我盡快召開全國主教會議,以便實現「夫至大」通諭的理想,並要我盡速動身。但在上船之前,切勿洩露身分,以後就無關緊要了。

國務卿嘉斯巴利樞機告訴我,中國已有很多傑出官員,為何找不出幾位中國主教?

教宗以慈祥言語鼓勵我,指示我。要我別為我的孤兒院擔心,因有我弟弟接管。教宗高瞻遠矚,真知灼見,處事周詳。祝福了我,又送我一枚銀製聖牌作紀念。我常把它帶在身上。

我綜合了上級的指示,寫在日記簿上:

(一)宗座代表是純宗教性的,不應有任何政治色彩。
(二)和一總人都表示友善,不論中國官員,或外國使節。但要絕對保持自主,不袒護列強的政治利益;我只屬較宗,代表教宗。
(三)聖座不務政治,政治卻有時進入宗教圈裡。這不過是偶然的、短暫的。
(四)聖座在中國沒有帝國主義的野心,列強的政治和聖座毫無瓜葛。教宗關懷中國,切願中國強大起來,主張中國歸中國人。
(五)傳教事業只是服務,教會所以稱為至公的,一般來說,教會該由本地人作主教為原則,但初創時期,客籍傳教士是不可或缺的。等本地聖統建立後,客籍傳教士曉得自己任務完成了,應立即束裝他往,再拓展主的新園地。

展開工作【3】

(一)正式就職

到港不久,立刻向傳教區的領袖們寄發了傳信部成立駐華代表的公函。各地回信表示感激;代牧、神父和教友都很興奮。北京的法國和義大利公使也都表示歡迎,並願為我效勞。我辭謝了他們的美意。我立刻向傳信部報告,成立代表機構非常順利,只是報紙表示驚奇。

依照光主教與傳信部的指示,我在香港召開了華南七個代牧區的會議。很幸運地首次遇到許多德高望重的主教與傳教士,我尊重他們的經驗,讓他們完全自由地去討論,我只從旁鼓勵他們。而他們竟為家母舉行了追思彌撒大典,使我深受感動。

我視察了香港的教會事業,印象深刻,其中,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兩機構,堪稱模範:納匝肋印刷所,出版傳教、護教和語言學等書籍;伯大尼療養院是傳教士休息、治療和調養的場所。

(二)澳門行

澳門和廣州是進入中國的兩個橋頭堡。12 月 1 日我來到澳門。立刻研究該地教會情況。教會組織雖完善,但近四百年的成果並不樂觀,十六萬人口中只有六千教友,是統治階級的宗教。這當然不是人的過錯,是方法上的偏差。從光禿禿的聖堂巨大牆壁遺跡上,可以看出其興衰的遭遇。

1705 年,教宗特使多羅宗主教到北京為調停不幸的中國禮儀之爭。因無葡王同意而被澳門總督軟禁。教宗在三年後提升他為樞機,他數月後逝世。

十年後另一位教宗特使嘉樂蒙席來華,受到北京朝廷熱烈接待。但因皇帝不滿意中國禮儀之爭而被下逐客令。

我想我是兩位特使的繼承人,正值革命的時代,前途未卜,只有把握原則,而置生死於度外了。

澳門慈幼會的孤兒們把他們的小小積蓄送給我的包土革老的育幼院,多感人的善舉!

葡國的保教權現在只限澳門。但法國及其他國家的外交庇護應加修正。佛教來華並無外力保護而生了根。基督教會傳到西方時也無外國機構保護。固然有殉道者,但殉教人的血是新教友的種子。取消特權不易,可是為了建設本地教會,即使苦也值得。

(三)訪問廣州

法國領事院替我引見廣州軍政首長,我婉謝了。我願讓人相信,天主教不受外人保護,也非列強工具。我是為了教會利益,才尋求自由行動。領事倒也不再堅持,我們相互拜訪,彼此尊重。

我向地方首長們表示,天主教也注意到人民的社會福利,教人尊重領袖,承認私產權,為國家祈禱,但決不干涉中國內政。

廣州的聖心學校,教友人數雖不多,功效卻很大─有助於改善對天主教的形象。

我為育幼院的十二名重病嬰兒付了洗。事後我才了解,因了迷信,父母不願孩兒死在家中,若送到善人手中可減輕他們的負擔。但我們不可為此而刺傷中國人民─殘酷的母親在東方和西方都有,這只能算是例外;事實上,中國家庭最嚴謹,很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要實話實說,不可言過其實。目前西方的墮胎難道不殘酷!

慈善工作,是默默為基督鋪路的工作,透過愛心的服務吸引人愛戴教會。教區在珠江口建立了一座痲瘋病院,我降福他們時,聞到刺鼻的腐肉味。而無原罪會修女們洗擦病人的傷口時,卻態度安詳,簡直表現了英雄特色。

我原有意到上川島參觀聖方濟薩威朝聖地,因怕海盜而作罷。

(四)中國局勢鳥瞰

我受命以後,立即研究中國歷史、地理、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心理。正反兩方面的書都過目。

中西雙方關係,自 1840 年鴉片戰爭後就開始了。接著,法、英、美相繼來華,歷經太平天國之亂,馬關條約,拳匪之亂。中國相繼戰爭失利而割地、賠款、允許外人通商、辦學和傳教。無法再閉關自守了。

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教會也發生了關係。有些歐洲政府在本國把一些教士驅逐出境,卻在中國竭力保護他們─骨子裡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中國法官處理教友案件時,常怕傳教士的干預,因為他們有不平等條約及治外法權作護身符。

值得深思的問題【4】

(一)宗徒們一到羅馬,立刻就設置了本地主教。天主教在中國歷經三個世紀,全體五十餘主教仍然清一色都是外國人。天主教在中國人眼中成了外國進口貨色,又常與外國政治利益發生關係,難道這是中國人的錯?必須盡速讓中國人作主教。
(二)教會初期只有教區,沒有修會,讓位比較容易。現在請傳教修會讓位就困難多了。
(三)教會初期傳教工作有特殊的機動性。他們短暫停留後,馬上轉往下一站。
(四)有一本傳教士寫的「傳教的方法」書中,很刻薄地控訴了中國人的殘暴。他們卻忘記了羅馬鬥獸場的殘酷遊戲。
我願這本書立刻禁止流傳。傳教士來華,不是為揭發中國人民的缺點,而要愛護他們,才能獲得人靈。
(五)在香港有人對我說,連中國神父也願享受特權而不願改變現狀;他們職位雖低,只要待遇好也就滿足了。但教會卻應從至公性去看事。
(六)雷鳴遠和湯作霖兩位神父的某些傳教方法以及為中國主教催生的主張遭到不少指責。其實,法國教士邵理(Joly) 早就有過這樣主張,同時「夫至大」已凌駕私人觀點而有其完整的價值。
(七)在基督眼中,沒有種族優劣問題,只有靈魂的存在,每個靈魂都是祂寶血所贖,都一樣珍貴。教會享有的治外法權,很傷害中國人的自尊心。我們來華非為組織外國機構,而是來建立本地教會。
(八)香港的嘉神父對我說:「基督教的教義雖不統一,但宣傳卻是一致的。我們的教義雖統一,但宣傳卻很分歧。」

教宗的兩大文獻【5】

教宗今年 2 月 26 日所頒佈的「教會事件」通諭,在四月裡才寄到中國,這文件又加強了「夫至大」通諭的力量,我研讀後感到非常鼓舞。

教宗 6 月 15 日又頒佈了「由登極初時」通諭,針對在中國的代牧而寫,旨在確定、闡明並維護傅教使命的純正性。

我立即把這兩件文獻譯成中文分送全國。我的讀後感如下:

(一)傳教區只是過渡狀態,是建立本籍教會的工具。教宗責怪,為何要阻止本地神職人員的培植和成長,不讓他們將來治理自己的同胞呢?
(二)服從教宗的代價就是犧牲,讓出教區就是自我犧牲以及修會的犧牲。我無意把傳教士們的功績化為烏有,但因為他們是基石,所以必須掩埋在地下,這樣,建築物才能建立起來。
(三)絕大多數傳教士都有殉教精神,令人欽佩。但是,個人殉教是一回事,為了團體利益,屈服在困難不定的生活中又是另外一回事。讓修會放棄巨大財產、特權及成果,實在不容易。因此應「謀求基督的事而非自己的事」(斐二 21 )
(四)只空口說教會至公無用,實際讓出教區才能讓外教人心服。
(五)母親幫忙幼兒開始走路,漸漸讓他獨自行走。即使偶而跌跤也算正常,不可因噎廢食。教區也應趁早就注意訓練修士,等本籍人數足夠時,就讓其建立聖統。不能永久霸佔傳教區。
(六)很多中國神父歡迎這兩封通諭,也請求迅速成立本地教會。這也是傳教士多年來辛勤工作之代價和成果。

創立主徒會【6】

我早有創立一個中國修會的計劃,「教會事件」通諭公佈後,我的疑慮全消。兩個主要動機是:(一)在中國,都視天主教為洋教;(二)教會須有一批博學的中國神父。

在各修會中都不乏中國會士,但都是外國省的附屬品。應成立一個本國修會,像在歐洲一樣。英斂之的「勸學罪言」給了我深刻印象。因此,至少該有一些中國神父具有高層社會所具備的文化素養。這也是「夫至大」的理想。他們知道運用更恰當而卓越的方法,把信仰介紹給自己的同胞。正如早期教會利用希臘哲人的思想,把信仰介紹給西方學者一樣;同樣,孔子與中國賢哲也能成為真理的跳板,把中國人導向基督。

早在陪伴六位準主教到羅馬途中,我就撰寫了新修會的會章。也請趙主教和孫主教過目,再呈送王老松部長審閱。他看了很高興,並於 1927 年正月四日核准創會。

修會取名「主徒會」,以紀念基督派遣門徒作前驅,為福音鋪路。基督也正要進入中國,主徒會應為祂鋪路,就像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思想傳揚開來一樣。修會的兩大特徵是:熱愛聖體和效忠聖座。希望主徒會在這個善良而生來就是基督徒的中國民族間,成為福傳的有效工具。

我動用了一批美國捐款,在宣化城外購買了一個溪畔的山谷,作為母院。山側有座古廟,沒有買下,我的想法是:主徒會士們將以善表,佈道和善行散發基督的清香,等四週百姓皈依後,這座廟自然歸於我們。再把聖母像代替觀音,其他保持原狀,使之變為朝聖地。不久,一座中式的建築落成後,旋即招生。陶冶首批會士的責任托給西班牙的贖世主會。

8 月 16 日至 27 日,我來到宣化,一方面拜訪趙主教,另一方面視察主徒會。宣化城外的主徒會愛瑪塢會院,開創時期令人滿意。會院為慶祝我祝聖主教的六週年紀念日,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中國神職任重道遠【7】

我願以父子之情對中國神職說幾句話。

(一)感恩:

外籍傳教士開墾的這塊園地,現在交給你們去繼續耕耘:「一人播種,另一人去收割......使撒種者和收割者一同喜樂......別人勞了力,你們收穫他們勞苦的成果。」(若四 36-38)中國神職應把樂觀的傳教士精神和感恩的心情合而為一。中國新生的教會,是由無數中外基督徒的鮮血種植、澆灌的教會,你們從傳教士和殉道者手中接過來這信仰的火把,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我到中國時只有 57 個傳教區,卻都由外人負責。十餘年後離開中國時已有 121 個傳教區,其中 23 個屬中國教長。中國神職在感恩之餘,應加倍努力才是。

(二)「聖統、牧靈、護教」,是初期教會除了殉道之外的三個特徵:

「聖統」對中國人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文化裡,已習慣度家庭、行省及中樞政權(皇帝)式的生活。家庭等於教會的本堂,行省等於教區,中樞政權或皇帝就是基督教會─教宗(教皇)。應愛慕、尊敬主教─教會的柱石。有人說中國神父較易服從外國主教,我不願相信這事,若是真的話,將是中國神職之恥。我願重覆程有猷主教的話:我們服從主教,不因他是哪國人,只因他是宗徒的繼承人。

「牧靈」和「護教」的書籍是早期教會的特色之一。你們應像教父一樣,讓中國優良的文化與習慣公教化、超性化。為達到此目的,除聖德與修養外,需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文化的素養。活到老、學到老。應避免空閒,因「那隻咆哮的獅子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五 8)

(三)愛慕聖體、孝愛聖母:

你們好像愛瑪塢的朝聖者,每日在分餅中認出耶穌來。我們沉入在天主的性體中,正如魚在水中一般。我們在天主內生活、行動和存在(宗十七 28)。

我們曾把中國奉獻給聖母,要多多孝愛聖母。中國一向以孝道為主,中國人把自己的祖國看做一個大家庭,也該有個天上的母親。上海余山聖母,和保定東閭聖母經常有人去朝聖,便是孝愛聖母的具體表現。

論教廷外交【8】

我對外交工作,事先毫無準備,也無經驗,只好臨陣磨槍,日積月累,倒也有些心得與讀者分享:

所謂教廷外交,就是與政府官員,辦理教會事務,既重要,又麻煩,只有靠天主聖神協助了。

教廷的外交人員,論個人才華並不比別國優秀;但是梵蒂岡的處世原則不會因人事(教宗或國務卿)的變動而有所更動。至於其他國家,卻要猜測外交部長的意見,經常有所更改。此外,教會可以等待,以不變應萬變,多等些年算不了什麼。

外交人員除了學識外,更要有技巧,一般使館的秘書或館員都要先在外交學校接受專業訓練,不像我們主教級的使節「不學無術」。

教廷喜歡這些外交人員虔誠、端莊、和善、有禮、忠實。大家像一個大家庭,彼此和睦共處,切忌越級像羅馬密報上司的過失,卻要忠於上司,忠實地執行上司的命令。外交生涯看似光明,其實充滿煩惱和空虛,比一般司鐸更艱苦。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從事敬主神工或研究工作。

教廷外交人員,內心應有為教會服務的喜樂。他們向羅馬報告時設法要合理正確,不必顧忌是否令人滿意。

關於處理外交事務,有以下規則可循:

(一)做許多事好像沒有事一樣:勿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也別把容易的事弄得困難了。要注意輕重緩急。
(二)說真話,或不說話,不可說謊話。要少說多聽。
(三)要公私分明,不可公報私仇;個人所受侮辱,與教廷代表的榮辱要劃分清楚。
(四)應有同情心,隱藏並寬恕別人的過錯。有關外交人士的缺失,要裝作不知。
(五)絕不可羞辱他人,提防濫用權力。
(六)儘管彼此意見不同,應保持風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彼此的友誼。在國家的節日和個人的慶日送些禮物,可大有幫助。要熱愛被派駐的國家和人民。
(七)教宗碧岳十一世強調智德的重要,應與其他諸德互相協調。若無智德,義德就變為虐待,勇德也變為暴力,節德也變為吝嗇。反之,智德若缺勇德,就會變為懦弱了。
(八)避免空閒,要讀書和工作。從前在羅馬若想升官要靠頭腦、金錢和樞機(提拔)。現在想立足外交界得有頭腦、工作和運氣。
(九)少用絕對肯定詞句,除非事關原則。對未定之事,就以個人名義發表談話。
(十)使館要漂亮,衣著要像樣,甚至有個好廚師對外交往來也有幫助。
(十一)不可發怒,也別在氣惱時寫信。某大使的作法是:他可以使信差等候兩天,好讓他冷靜地觀察,一旦決定,就很堅決。
(十二)外交的勝利往往是:沒有鬧出事故,沒有引起糾紛,沒有爆發戰爭。

再見!中國【9】

1933 年 11 月 3 日我把醫生所作的健康檢查表拿給教宗看。我對教宗說,我很願再回中國,可惜健康有問題,我願聽聖父吩咐。

聖父看過報告後說:「我一直認為你能再回中國,看到醫生報告後才知你不能再忍受過重的疲勞。退伍軍人可在後方工作,不宜再去前線了。」

談了幾位可能繼位人選後,教宗送我一個主教胸前佩帶的十字架與戒指。

當我從梵蒂岡出來,心想要離開中國,不禁難過萬分,有種空虛感湧向心頭─「我們是一批無用的僕人」(路十七10)

同時服從的觀念也給我安慰:「是我揀選了你們,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我也相信,我的繼位者較我年輕而力壯,並且沒有我以前的種種壓力,為中國教會的進步會更有利。我把北平代表公署的清單交給傳信部長。當我才到中國時尚不知何處立足。現在總算有一個完美的寓所交給下一位,心中感到很滿足。

我給中國主教寫了一封告別書。書中說,假如我在無意中得罪了誰,請他們多多原諒。而我保證從心裡原諒那些讓我不快的人。這些人都是出於善意,無非也為傳教區的更大利益著想。

我收到許多來函,其中有傳信部長寫的,中國主教們以及我的朋友寫的,字裡行間卻充滿瞭解與過多的友愛。我在此對他們致最深的敬意和謝意。

註釋

1. 摘錄自《剛恆毅樞機回憶錄》,主徒會出版,89 頁。
2. 同上,90 頁。
3. 同上,98 頁。
4. 同上,98-99 頁。
5. 同上,134-135 頁。
6. 同上,146-147 頁。
7. 同上,206 頁。
8. 同上,273-275 頁。
9. 同上,212 頁。

 

本文轉載自《恒毅》雙月刊第634期,2022年12月。

回《信仰與文化》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