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神修小會
「小會」(天主教「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昵稱),是一個以「繼續基督對中華使命」自許的一個天主教友團體。在小會慶祝創會60周年的時候,小會的《心泉》刊物第100期也配合著會慶,特別報導了小會的創立及成長史,幫助我們從會員的文字分享中,對小會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有些瞭解。尤其是有了幾位創始會員的現身說法,讓我們對小會創立的經過,更加清楚。2022年10月出刊的《心泉》第100期,內容相當豐富,長達366頁。從這些文章中,我們摘要地整理成一系列的幾篇文摘,除了第一篇(緣起)之外,文摘皆以出現在《心泉》中的順序排列。
小會一甲子的成長,100期的《心泉》,是小會會員對聖三的答覆—心泉是湧自耶穌被刺穿的聖心,洗濯、更新,是我們新生命之源。
小會以聖三為主保,這是聖三恩賜小會的靈修見證。
封面的「6」像一道光,從書背後的「〇」射往封面,並捲裹包住《心泉100》;
「0」有圓滿大愛的天父象徵涵義。「百」有華人圓滿數字的祈福與祝壽之意。
整體來看,黃底白光,給人光明與希望的正能量釋放感,這也是梵蒂岡旗幟的黃白二色。左邊褐色十字架,一看便知是聖子耶穌基督—褐色是大地色,象徵「道成肉身」,耶穌被釘十字架上,致命鮮血變乾仍未全乾時,也是呈紅褐色。
十字架中心的小褐色圓圈,象徵耶穌聖心完成使命後的圓滿,與背後封底的天父白色大圓光源,頗有天上、地下遙相呼應的效果。
連結左前的聖子與右後的聖父,則是聖神。那麼,大大的「6」便指向聖神。聖神是聖父、聖子所共發的一份大愛,更是《創世紀》開天闢地時一道普照大地的真光。
十字架旁的直行小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準備最後參與天主聖三的生命——雷煥章」。從小會主保—天主聖三,來看彭玫玲的設計,她的構想源自天主聖三,又歸於於天主聖三。由此可證:她的確是深入認識小會的精神、宗旨的藝術家資深會員。
~~〈封面故事〉
神修小會成立一甲子了,這一年來籌備小組每月聚會一次,討論如何慶祝這六十歲生日。今年六月十二日,天主聖三節,在耕莘文教院舉行隆重的感恩聖祭彌撒,明年二〇二三年二月十七至十九日將在高雄真福山,舉辦全球共融營,這將是小會家人的大團聚。
本期心泉特別報導了小會的創立及成長史,有早期會員寫下當年的篳路藍縷;會員們紛紛寫下在小會中的成長,抒發對天主的感恩和對小會濃濃的愛,以及對自我的期許。
神長們的引導及勉勵,是小會能日益茁壯的養分。神長們的話,篇篇值得細讀。
資深會員是小會成長的基石,而今雖已「齒危髮禿」,但仍一本初衷,時時以「小會興亡為己任」,熱情不減當年。會員們以家人的感情彼此相待,在信仰的路上互持互勉,在生活中關懷照顧,「小會」已是我們生命中值得珍惜的大家庭。 青年會員的加入,小會的傳承有了希望,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新血,使小會更堅定壯大,更發揚小會的精神—基督的愛。 在歡慶小會生日之時,我們一方面緬懷升天的神長及會員,一方面也要深思,如何讓自己成為「天主眼中完美的我」。逐漸年邁的家人,不要忘了照顧好自己身心靈的健康,這才是天主所喜悅的。讓我們在天主聖三的愛中,度一有堅實信仰的人生。
本期感謝家人熱情的賜稿;感謝許建德、張瑞雲的諸多協助,感謝黃長春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開放檔案,感謝王端敏為我們繪製角圖。
~~〈編者的話〉
「在台大光啟社在耕莘四樓社辦的留言簿上,當時的小會會員姜樂義,寫下了小會的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促進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在生活中成全自己,在教會內團結,以完全使命。』每位會員因著不同的緣由進入小會,我是被宗旨的『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所吸引。
「……到底基督信仰是我們的核心?還是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核心?誰是主?誰是輔?這是需要弄清楚的。
「我認為基督信仰是核心,中華文化是輔助;正如會章第六條所寫的:『我們是受中華文化影響,被基督召喚的門徒,願意負起中華門徒應有的使命,就是:繼續基督交給我們的使命,讓華人和普世教會更認識基督。』注意,更認識基督才是我們的使命,而不是更認識中華文化。」
~~吳伯仁神父〈吳伯仁神父的話〉
「感謝鍾總主教、狄總主教及各位神長們來為我們中華基督神修小會主持六十周年會慶感恩彌撒。
「我很懷念陪我們一路走來的大朱(勵德)神父、鄭聖冲神父、袁國柱神父、袁國慰神父、張尚德神父、景耀山神父、王貴神父、雷煥章神父、沈東白神父、馮允文神父、和為貴神父、陳禮耕神父;還有我們的會員:楊莉莉、羅蘭、廖滇、許家琴、林杏娥、萬致第、陳月琴、林美智、陳中崙、黎宜蘭、雷德容、劉淑美、李彥毅、李富美、劉河北、李菖薇。
「六十年前,五位創始會員,藉聖神的引導,成立了這個教友團體。很遺憾,因疫情的影響,使北美分會、高雄分會、台中分會及新竹小組的會員不能來參加這重要的慶典,在彌撒中,我們彼此代禱。
「祈求天主保佑小會!助佑我們每個人繼續努力,活出天主眼中最美善的自己,展現我們有『基督大愛』的榜樣,共同創造公義、和諧的社會。」
~~李百齡〈總會主席 李百齡致詞〉
「……『孤獨是有殺傷力的。』(Lonlyness kills.)人際溝通良好,才能更幸福、更健康。在家庭若與伴侶溝通不良,經常吵架,這也是孤獨。……要有溝通良好的朋友,人生才能更幸福。每個人都需要有能交心的朋友,需要有Social connection。在小會內我們不難交到知心的好朋友,甚至比這樣的朋友更深刻,因為我們在主內已有六十年,感謝朱勵德神父和歷任輔導神父,讓我們在小會內有這麼多好朋友。
「祈求我們在主內能有:信德、望德、愛德。」
~~黑幼龍〈資深會員 黑幼龍講話〉
「我加入神修小會的很強動力是朱勵德神父寫的〈基督的訴述〉中一段,深深打動我:『多少人還在飢渴中,還在等待著,這正是我等待又等待的大好收成時節。我卻無能為力,我只有三十三年在世的生活,我需要有人在今日講我當時所講的話,做我當時所做的事,吃我當時所吃的苦,誰來幫助、替代我?』我的信仰因而活化,我渴望在中華文化的土地上,在此時代,化為耶穌基督的手、腳、腦和心,去生活、做見證。
「……(〈基督的訴述〉)讓我體會到耶穌基督不再是聖經中的文字而已,而是生活的,是臨在我平凡如販夫走卒般的社工職場以及日常平淡生活中,讓我頓覺耶穌是鮮活地貼近我,與我同在,給我信仰生活注入活水,感受到主耶穌與我合而為一;生活是喜樂或是枯燥無味,原來是自己是否內化主基督,是否讓主基督生活出來。這些訊息至今仍然影響著我的修道奉獻生活,同時,我也常用這樣的訊息培養慕道者。
「感謝小會的宗旨、態度,滋養我的奉獻生活,我雖忙碌,不常和小會人見面與聯繫,但是常常感受到小會人無條件的關心與支持我及我的服務使命,永遠是靈犀一點通。」
~~韋薇修女〈永恆的激勵〉
「……愈活出修會的國際性和教會的普世性,愈覺得小會的理想:『基督信仰扎根在自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在這方向上更能彰顯基督信仰的深度和廣度,及普世大公性。我們的文化仍有很深厚的價值,可貢獻給這世界和我們的基督信仰。我們得更深入去活出基督的信仰,使之降生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深入探索那深不可測的愛,是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如何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基督信仰,成為一個為所有人類能體會的信仰,是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
「……今日世界已越來越經驗到,宇宙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人再也無法只顧自己。尤其是這次的疫情,各種天災人禍的發生已遠遠超過個人之事,人再也不能只管自己就好。也許,所謂天主聖三融合的愛,也可能意味著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更能表達祂的全義。當我們和天、地、人三才共融時,就是體會和天主合一之時。西方是較用位格的神,但東方人較從宇宙整體觀來體驗神,有如人生活在宇宙萬物中是天、地、人三才共舞的活的有機體。「……我體會到耶穌降生成人,就是在引導我們成為真正内心自由的人。今日的天主仍不斷在召唤我們對人和對事開放,人與人之間的開放,信任很是重要。信任,需要空虛自己(kenosis),放下自己。就是時時清空自己的控制和權力,給別人創造的空間,但也要誠實承認自己的脆弱和易受傷性(vulnerability)。我們的世界彼此息息相關,不只是角色或責任,而是友誼、姐妹(或兄弟)、尊重、慈善、寬恕和正義的,一如教宗方濟各在《眾位弟兄》通諭中所闡述的精神價值。如此,生命會更豐富、更有創造性的活力,也永遠不會忘記人類萬物本為一體的整體性。
「拉拉雜雜的寫些零星感言,在神修小會慶祝走過一甲子的喜悅時刻,感恩小會的臨在讓基督信仰更紮根本土文化,也祝福小會在未來的歲月能繼續傳揚使命,使基督的救恩與大愛更能傳揚普世。」
~~李碧圓修女〈神修小會一甲子〉
「有一次,和為貴神父問我:『小會是個什麼樣的團體?』我講給他聽,他的結論:『我還是不懂妳講的小會是怎樣的團體?不過我感覺得到妳很愛小會!』
「的確,我很愛小會,想想:我與小會這群人在一起五十年,早期會員甚至有六十多年的深厚情誼,構成了我們彼此相愛的基礎靈修,基於此根本靈修素質,我們可否在五項態度——超脫、喜樂、進取、合作、服務外,加一項:謙卑?
「謙卑就是活出真我,是就是,非就非;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相信基督的光明勝過魔鬼的黑暗,勇於發聲講出真理!
「《易經 - 謙卦》的卦象:『地中有山』,有一位九十歲修女描繪其意為:雖雄偉有如富士山,卻甘心居下,不卑不亢,隱藏在地下。此外,謙卑的涵義:『退讓不自滿,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走向圓融、中庸及和諧。」
~~郭青青修女〈金慶後感言〉
「後雷公時期:(2010年)雷公逝世……這個時段,距離梵二已有五、六十年了,中華文化所在地(大陸、台灣、香港等)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情勢,與小會初創及定型時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基督信仰世界對神學理念的表達方式,也有了很不一樣的思維。為小會長期的發展,有必要對小會宗旨做合乎時代、且有前瞻性的重新詮釋,注意不是『重新修定』,而是『重新詮釋』。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宗旨其實就只是一句話:『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這是小會宗旨的總綱。基督對中華的使命,是基督全面性使命的一環。基督全面性使命,是要全體受造物,包括全體人類、全部動植物、整個生態宇宙,都能在基督帶來的天主之愛的滋潤下,在安祥和平之中,永遠常存。小會會員希望參與這個基督的全面性使命,不過是以華人的身分來參與,這就是『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的真正意義。
「『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講起來很抽象,具體而言,按照古偉瀛教授的說法,在這句總綱之下,有兩個條目:在小我方面,是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在大我方面,是使中華大地得到福音浸潤(見本期小古的文章〈勿忘初衷〉)。小古所謂的大我方面,就是宗旨總綱下的第一條目: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在這條目之下有兩個細目:(1)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2)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小古所謂的小我方面,就是宗旨總綱下的第二條目:『在生活中成全自己,在教會內團結以完成使命』。
「人類對真理的認識,是隨著時代的進展而認識得愈廣愈深。換句話說,全人類在各方面的知識都努力尋求更進一步的理解,這是人類對真理尋求的具體展現。小會會員以華人基督徒身分來說,若要真實實現「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就不可故步自封,要使自己成為真正參與人類對真理尋求的一員。真理有很多方面,有科學性真理,有哲學性真理,有文化進展方面的真理,有社會正義方面的真理……,。以小會的角度,我們希望每位會員都能:(1)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2)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
「要使自己所處的中華文化去蕪存菁,去惡從善,這是每個人在自己範圍內建設中華新文化的必要作為。我們一個華人基督徒,做到了這點,對整個基督信仰的世界受中華文化優良精神的影響感化,絕對是有利的。這是每位會員,不論身在何處都是可以做到的。
「以基督信仰世界的角度而言,『參與人類對真理的尋求』的第二個面向,就是要讓所有人類及整個生態界都能處在『更公義和諧的社會』之中。」
~~胡國楨神父〈後雷公時代試著進一步重新詮釋小會宗旨〉
「小會自1962年創立至今已達六十年,小會的主保—『天主聖三』卻是在小會創立三十年後,於1993年八月,經全體會員大會通過『天主聖三』為小會主保,並以每年的『天主聖三節』為小會會慶日。
「小會自1994年後,每年五、六月的『天主聖三節』,各分會在這一天慶祝小會會慶;同時每一年的總會共融營,在奉獻典禮共融感恩彌撒,祭台前方都會放置一幅俄國畫家 Andrej Rubljrv 的『天主聖三』畫像;
「在許多詮釋『天主聖三畫像』的文章中,我特別推崇輔仁大學神學院信理神學教授谷寒松神父的大作——《天主論 •上帝觀—天地人合一》(輔大神學叢書之廿八,1990年三月,光啓)書中,有一篇詮釋這幅『天主聖三』畫像的文章——『天主聖三的黙想』,可以幫助大家去理解這幅畫像。
「與小會關係最深遠、濃厚的雷神父,生前最喜歡講論或分享的就是『天主聖三』相互之間的『愛』;晚年時雷公更是不遺餘力的只要他抓住任何機會,不論是公開埸合,或是私人會面談話,無論原先的話題是什麼,雷公總是會讓話題轉到『天主聖三』。
「小會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愛,是在創立之初就已確立;而『愛』也正是『天主聖三』的基本精神,經由『聖父、聖子、聖神』的互愛,進而使已接受基督信仰的我們,聖神會使我們體會到祂們三者彼此間相互之間的相愛;並聖化我們,使我們能分享天主『愛』的生命。
「另外,我們也可藉著聖神的力量,變成另一個基督,去愛天主聖父;聖神也幫助我們喜樂地接受聖父的愛,並在聖神的引導下,成為相互『互愛』的天主子女,最後與天主的生命合而為一,永遠分享天主聖三的無窮幸福。」
~~吳偉特〈從「聖三畫像」談起到小會的主保—「天主聖三」〉
「去年(2021)七月十八日,胡國楨神父在紀念雷神父的追思彌撒中證道時,特別提及小會『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這一宗旨,使我感慨良多。因為六十年前,我就是被這句話所吸引而走進小會,也是為了這句話,黑幼龍、李百齡、陳擎霞、楊敦和、林杏娥、吳美慧和我,七人公開宣示成為神修小會的終身奉獻會員。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在信仰中曾經跌倒過許多次,也無數次爬了起來,但我卻從未對小會的這項宗旨背棄過,至今對基督和中華文化仍熱愛不已。
「和大家分享我閱讀『天主十誡』的心得,重點就放在十誡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十誡雖然是天主對以色列人行為的規範,其實也是普世所認同的做人準則,當然十誡也和中國的倫理文化相互輝映。……以下我以儒家的倫理觀來對照天主的十誡,並插入道、佛兩家的觀點。
「身為中國人應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和固有思想,身為天主教友有引導中華民族進入基督的神國的責任,但怎麼做?這是小會六十年來所摸索及努力的方向。」
~~丁大田〈舊約梅瑟十誡與中華文化〉
「約三年前,讀了丁大田兄的分享,他提到台灣教友的人口降落,我心裡很感慨,是文化問題?還是福傳不力?願在這裡檢討我在紐約的堂區服務。
「旅居北美三十八年多了,十一年前先夫過世後,受邀到現在的華人聖耀漢維亞內天主堂(St. John Vianney Catholic Church),先是派我去教區接受聖體聖事培訓,之後,在主日彌撒中負責送聖血、讀經及老人院送聖體服務,同時也在慕道班陪伴。負責講天主教要理的修女來自新疆,很了不起,枯燥的道理課可以帶動得很活潑愉快。陪伴旁聽了四年,今年七月重新被召回陪伴。隨着慕道友越來越多,中、青年紀的文化程度高,修女講課也不斷更新,以求接地氣,貼近當今的社會趨勢和生活環境,我自己也跟著長進,從不覺乏味。因修女成長於文革時代,講『中華文化』這項目稍微弱了點,但中國的倫理道德精神都在天主十誡內,我們的基督信仰和中華文化都融合在裡面了,就不須糾結文化問題。
「我歸依這本堂不久,就受邀加入鳴遠家族,宣誓前,曾電郵胡國楨神父,請教他會不會與小會內終身奉獻會員衝突?他說:『沒有衝突,去成為他們的核心力量!』有次開鳴遠月會時,修女忽然對大家說:『台灣有個神修小會非常棒,理帆是小會會員,他們很以小會為榮,希望我們鳴遠家人也要以鳴遠家族為榮!』我要感恩當年袁國慰神父的帶領和姜其蘭的輔導,使我成為小會的一員,記得來美讀書前,更蒙總會邀請,做了終身奉獻和設宴餞行,至今仍未回報此鴻恩,實在汗顏。也承蒙修女抬舉,加入鳴遠家族一年後被推選擔任靈修組長,能承擔這使命全靠小會的神修資源支持。我也請鄭神父做我的神師,他是耀漢小兄弟修會會士,卻常推崇耶穌會的意識省察,鞭策我有耶穌會神長陶成的背景,要善用此優勢。他開設的抄聖經課程,也要我們做默想和靜觀,總有很多生活的碰觸和開悟。我獨來獨往靈修多年,能在近黃昏之年,有了可靠的港灣,是天主的慈悲和恩賜。」
~~曹理帆〈我的堂區服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