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愛圓滿無缺

王玉梅

關鍵字:

福傳、本土化、艾立勤、福傳師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舍弟樹治說,台灣神職人員逐漸老化、教友人數銳減,輔大神學院院長艾立勤神父認為,福傳事工必須「本土化」,才能突破困境。2004年,聖伯敏神學院教義系增設「福傳組」,開始培育專業的福傳人員。家人聽聞後,對艾神父都由衷地稱讚與敬佩。樹治說,艾神父是一位學識淵博、思想嚴謹、擇善固執的學者,他認為福傳是可以學習、訓練,有志者事竟成的。畢業的福傳師,將進入堂區工作,艾神父需為他們籌募薪資基金。艾神父有遠見、有方法,是一位真正關心台灣教會的好牧人,於是我們家人決定,每年支持一位福傳師。

小時候住在中部鄉下,每逢主日,就會跟著媽媽搭車到田中或清水參與彌撒聖祭,雖然我十歲後就搬到台北,但對彬彬有禮、態度謙和,為我講開領聖體要理,神父的好幫手—傳道員董先生,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談到傳道員,不免想到最早到南台灣傳福音,道明會的二位神父,和四位中國籍的傳道員。他們先在高雄建堂,然後相繼在屏東萬金、台南、彰化、台北⋯等地蓋了聖堂、建立了教會,並創辦了傳道學校,培養傳道員。那時社會十分保守,男士不方便向女性傳福音,因此教會於二十世紀初,聘請廈門教區的姑婆(女傳道員)來台協助傳教。

1922年,高雄前金開辦了第一所女傳道員學校,招收了十名傳道員。四年後,七位學成畢業,三位回家修道。1926、1937年又辦了二屆,一共培育了二十多位優秀的女傳道員。農閒時,她們就到農家為婦女和小朋友講要理、說聖經故事。之後也至各地和已建立的道理聽,為慕道友講道,足跡遍及全省。她們一生奉獻教會,堅守貞德,使許多人認識耶穌基督並與祂相遇。許多人因受感召而勇敢、慷慨、堅定地為福音作見證,並加入對窮人、孤兒和身心障礙者照護的行列。弱勢族群受到鼓舞,雖然生活在困苦匱乏中,卻因分享了天父的慈愛和憐憫,對未來仍懷抱希望。

自從認識艾神父,我們的生活增加了許多盼望和喜悅。他每年暑假都會到灣區舉辦講座,雖然談論的主題我時常聽不懂,但卻很樂意學習。艾神父也會告訴我們一些有關福傳好消息,例如:慕道友一年比一年多,復活節領洗的人數逐年增加,還有李裕慈老師將教中醫筋絡按摩、福傳老媽應芝莉將來美開講等等。芝莉、裕慈賢伉儷是艾神父的左右手,都是非常忠誠、信實和努力的人。芝莉來灣區時,曾分享自己的生命、生活,以及影響一位慕道友的故事,十分精彩,感動了許多朋友,尤其是女兒們的年輕團體。我在台北時曾參加,蔣範華修女的講座「大德蘭的祈禱」,那是芝莉為近三年領洗的新教友,安排的系列靈修課程。繼續關懷、陪伴新教友,和安排信仰陶成活動,都很重要,就像福傳師需天天祈禱和耶穌在一起一樣。

2016年3月,我親愛的兒子靖棖,因心血管疾病突然過世,在神長、家人及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舉行了殯葬彌撒及安葬儀式。後事告一段落,樹治告訴我,福傳基金會有一方案,可以紀念逝世的人,於是我為兒子設立了五年的基金,相信靖棖一定也很高興能為福傳事業盡微薄之力吧。因此之後五年,福傳師們在靖棖的忌日和生日當天,為他唸玫瑰經祈禱。每年我也會準時收到艾神父的問候電郵,他在靖棖忌日和生日的前後三天,為他獻彌撒。歷經許多悲喜,人生進入了另一個季節,更加了解,不論現在的或逝去的,生命仍然相互關聯。雖然我失去靖棖,但愛不會因他的離開而消失,愛依然存在,愛以回憶、紀念的方式繼續進行,愛沒有終止,而是升華至另一境界。

「福傳」是聖神的恩典,為傳福音遠走他鄉的聖保祿宗徒,是最好的榜樣。他希望大家彼此相愛、以善勝惡,在磨難中也要歡躍。因為:「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 ,望德不使人蒙羞。」他特別誇耀自己的軟弱,因爲他幾時軟弱,正是彰顯天主大能與光榮的時刻。他在絕望中仍滿懷信望愛三德,這樣的愛,絕對是來自天上,帶給人溫暖、成就一切美好,也使我對兒子的愛,圓滿無缺。

 

轉載自《芥子》第66期(2023年5月)

回《信仰我見我思》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