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腳石的迷思

郭子文

關鍵字:

絆腳石、墊腳石、原罪、救贖

絆腳石常是個謎思。絆腳石完全可以是塊墊腳石。

一塊石頭,放的地方,用到的方法,常能決定它的功能。

在馬路當中放塊石頭,阻擋去路,就是塊絆腳石。
跑道當中,放好幾塊石頭,給運動員練閃跑,它就成了墊腳石。

在溪水當中摸著石頭過河,讓它在水中引領你,那就像是墊腳石。
若是踢著石頭過河,讓它在水中擋著你,讓你落水,那豈不就是絆腳石。

一聽到我是「罪人」就反感的,「原罪」這個辭,果真像是塊絆腳石。
然而,「原罪」其實是塊墊腳石,有了它,才有了「救贖」,於是能夠到彼岸。

尚未意識到「原罪」的人,不會領會自己需要「救贖」。懵懵然,也不會在意是碰上哪種石。
知道自己有「欠缺」,但不能被說有「原罪」的人,拘泥於文字,那才是碰到了絆腳石。

留在「伊甸園」,離開「伊甸園」,哪個是禍?哪個是福?
富不過三代,若是老待在伊甸園中,從不吃苦,性格軟趴趴,怎樣「彰顯天主的光榮」?
被踢出了伊甸園,我們自主的參與「天主的事功」,拿出本領來,不畏挫折,勇往直前,那才是天主的「子民」。

沒有「死亡」,哪來的「復活」?死亡其實是塊墊腳石。
沒有「痛苦」,哪來的「成長」?痛苦真不是絆腳石。

教會,神學家等等,列出種種教義,教理,信條。這樣把信仰,教會規矩等等,統一運作並設法一一闡明清楚。目的是幫助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有所跨越。這些該是為大眾提供的墊腳石。如果把信仰完全拘泥在信條規矩裡,那就是用絆腳石不斷地來砸自己的腳,難以走出它的圈套,如何得到靈性上的昇華?

絆腳石的問題,並不限於宗教一個領域。

假如我們一昧拘於規章和形式,而忽略了裡面的精髓意義,使來幫助我們的東西,變成阻擋我們的東西,豈不是把墊腳石翻轉成為了絆腳石?

文學,數學,藝術,運動,同樣講求方法,技巧和規則。它們不外是幫助我們有所精進發揮,是交給我們作墊腳石的。然而,太專注於方法,技巧和規則,而忽畧了自發和創作的精神,那些方法,技巧和規則,就變成了限制創造發揮的絆腳石。

生活上,我們也常覺得一再碰上絆腳石,為此苦惱。如果能常保持一種平衡開放客觀進取的心態,就會領受到一種智慧的靈感,知道把絆腳石挪一挪,轉一轉,讓它搖身一變,成了助你一臂之力的墊腳石。

做個自由人,或是為奴,可不是儘在一念間?

 

轉載自《芥子》第66期(2023年5月)

回《信仰我見我思》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