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孟子, 兼善天下, 以天下為己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 博愛
孟子、兼善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博愛
咋看「割烹要湯」這四個字,以為是有關烹飪的成語。細察之後,方知不然。這句話出自《孟子》,是講儒家主張一個人不能只是獨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
有一天,孟子一個叫萬章的弟子問他說:「我聽說從前商朝的名相伊尹,是靠著他割烹的手藝,向湯王自我推薦、得到湯王歡心的。有這麼回事嗎?」
孟子說:「不然,堯舜之道是伊尹做人做事的唯一準則,如果不合堯舜的正道,即使把全天下送給他,他也不會接受的。所以當初商湯聞知伊尹的名聲、想請他出任官職時,他覺得仕途哪能比得上他的一心鑽研堯舜之道,所以沒有答應。後來還是商湯的再三邀請,伊尹也看到當時天下的百姓因為桀王的暴政而民不聊生。如果袖手旁觀,繼續讓天下蒼生受盡苦楚,就像是自已把他們推入溝中一樣。他就這樣子把天下的重任自己擔負起來,接受了商湯的禮聘,輔佐商湯滅了夏桀,推行善政,讓天下百姓重蒙堯舜恩澤。」
後來這種「以天下為己任」、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責任的抱負,就成為儒家的傳統。一如范仲淹在他的《岳陽樓記》中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那種情懷。
這種博愛的情懷,已然和宗教家普救世人的精神交互輝映。在佛家裡,這個精神表現在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在我們教會裡,耶穌要我們去愛最小的弟兄,就像天父的大愛無所不及,即使有一隻小羊走失了,祂都要盡全力去找回來。
在中華文化當中,不管我們叫它哲學也罷,宗教也罷,聖父的大愛,一直不斷地顯露出來,只要我們用心,處處可以看到它的開花結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