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中的文化背景

信仰與文化群組

關鍵字:

教理、文化背景、互化、歷史、理性知識、信仰、心靈轉化

【天主教教理】
私審判(particular judgment

1021.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終結,人生是自由抉擇的時期:接受或拒絕天主在基督內顯示的慈恩。新約談到審判時,所採用的基本脈絡是迎接基督第二次的來臨。可是新約也屢次肯定,人死後馬上就按其生前的功過和信德得到報應。貧窮拉匝祿的譬喻和基督在十字架上向右盜所說的話,同樣還有其他新約的章節都談及靈魂的終局,一個人的終局可以與另一個的不同。

1022. 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就在其不朽的靈魂上,將其一生呈報基督的私審判,領受永遠的報應:或者經歷一個煉淨期,或者直接地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墮入永罰。

【教理文化背景】(許建德)

以色列人對於個人的靈魂在陰府裡有不同報應的觀念,還要等到公元前第四世紀在希臘人的統治下、末世啟示文學(pocalyptic literature)興起以後才開始出現。例如在正典的達尼爾先知書,和正典外的厄諾克書(Book of Enoch)都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每個人依著他們在世作為的善惡而決定靈魂在陰府的待遇,最終有一個大審判,上主在祂的寶座上審判所有的人。

德:對這些教理背後的文化背景,我們或許也覺得可有可無,真的是這樣的嗎?已故的美國神學學者與教會史泰斗,貝利肯教授(Jaroslav Pelikan)在他的五冊巨著,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教義發展史)裡的導言裡有這麼一段話,試譯成中文如下:

「沒有歷史的教會傳統(教理),等於是把這些傳統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發展,壓縮成一頁頁平面的真理;而沒有傳統的歷史只會製造出一個、把基督宗教教義發展相對化的歷史主義(historicism),使教理的真確發展,與帶有毒性的偏差說法,都完全變得隨意而模糊不清。」

我自己五十多年前參加小會的時候,只看到了這個「互化」的一面,亦即只想到如何以現代的中華文化來表達基督信仰;一直到了後來,才深深體會到今天我們所領受的信仰,是在幾千年的猶太、希臘、羅馬、和中世紀歐洲等等不同文化下發展出來的產物。這個歷史文化背景的認識,其實對我們是同等的重要。

我們常常說,教會的教理是天主的啟示,但是卻忽略了在歷史上的天主啟示,是靠了當時的文化去理解,用了當時的文化去表達。除非對這些文化背景有些認識,我們無法瞭解天主的啟示何在;除非對我們今天的文化有些瞭解,我們也無法把天主的啟示更完美地傳達給我們周圍的同胞,這也是為什麼天主的啟示要到歷史的終結才完成。

在猶太文化裡,猶太教有許多支派,例如在耶穌的年代,他們有的相信復活,有的不相信,彼此爭論,但是也僅止於爭論。到了希臘、羅馬文化裡,正統之爭就變得很嚴肅、甚至可怕的事。其實羅馬帝國雖然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是其中許多不同的地域,也各有它們的信仰文化歷史背景。可是,有時候基督徒為了找到一個適合全體教會的正統說法,其爭執的慘烈,是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

可以說,我們今天讀的教理,並不是順理成章的既定真理,它們的背後是有血有淚的追求。

帆人:對我,知道一些歷史過程  本身就是有趣的事。或許是滿足好奇心,或許是了解古人的見解 藉以增長見識。

瀛:最近大家談死後的世界,建德很用心,將歷史上的一些演變及發展告訴我們,使我們知道有些看法是如何後來加上去的。我是學歷史的,當然很喜歡這樣子的說明,使我們知曉來龍去脈,不過,在經驗上,我也遇到了一些對於追根究柢對信仰產生負面效果的情況。我認識一位同行,他原本很虔誠,後來卻不進堂了,他說他研究歷史,發現我們的信仰及宗教都是後天逐漸人為加上去,累積而成的,因此他認為這樣的信仰是人所製造出來的,不值得信靠;也有一種人,認為這些歷史都是一種理性知識,有沒有並不重要,與信仰無關,信仰重要的是改變我們,是一種transform. 我在一個教會機構幫忙研究歷史,每次見到這位以靈修為主的比利時林瑞德神父,他都說,你們研究的是知識,是歷史,並不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好教友,不能使信仰更深化。我當然會主張認識歷史會使我們更了解教會,更認為這個教會有她的存在價值及意義,但也不能否認,我們均信仰可以與歷史知識脫鈎的。我的立場是,有人想從歷史中得到對信仰更真切的認識,以及從信仰的立場上可以知道雖然許多教理及制度是人為演變而來,但其中有天主聖神的化工在內,當然也有人情的弱點及限制,不過有人愈讀歷史愈明白信仰,也對教會有感情;當然也有一種人,不必也對歷史沒興趣,只從聖經及信經的條目中單純接受信仰,全心依靠,時時讚美,不斷感謝。我認為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人,有相同的信仰,但對歷史有不同的態度。我們人是渺小的,再怎麼推理思考,也都是像瞎子摸象,對於死後我們雖可想像,但所知有限,天堂如何快樂,不是我們能確知的,但若我們的想像或是我們對歷史的探究,能加深我們的信仰,都是有益的,我用這個標準來看大家對於教會歷史以及教理的深入探討。

帆人:多謝古教授。您的見解對我很有幫助 不僅中肯 而且多元  很有啟發和提醒的作用。

璧輝:古教授說出了我心中想要表達的,謝謝你。

利利:小古的註解很可貴。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