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

張瑞雲

關鍵字:

捨不得、捨得、超脫、捨—得

「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路六38) 

恭聽這段福音後,有位自美回台就讀神學的平信徒有感而發:「我在美國居住多年,通常許多家庭喜愛自製餅乾。有天朋友打算烘焙餅乾,便召告友人,能否借給她裝餅乾的容器。有的很大方,借給她幾個大盒子;但有位朋友心想萬一借了不還,屆時又不好意思索回,那豈不平白損失,於是拿了兩個小盒充數。當令人垂涎三尺的餅乾出爐,朋友便依照每人的容器裝滿餽贈她們。」她說:「這讓我體認到『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無可諱言,「捨不得」是人之常情,小到要借出幾個餅乾盒,大到置生死於度外,這端視你所器重的是什麼,是愛情、人情、友情、富貴、名譽、手機、平板電腦......等等?不一而足。它意謂著「你的寶貝在哪裏,你的心就在哪裏。」你愈在乎的、愈執著的,要超脫、操練的功夫就格外需要千錘百鍊,正如《法句經》所說的:「執著貪慾者,如蜘蛛自結網。賢者斷此束縳不戀者,捨棄一切苦惱。」

蔣勳說:「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可是說來奇妙,當你捨得時,卻異外萌生一種似是而非的微妙道理—「捨」反而「得」。

這在道家的著作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自我取消(忘了自我),可見一斑。比如:老子《道德經》第七章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十一章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在基督宗教亦不乏異曲同工之妙,例如:路十七33「不論誰,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凡喪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又如:若十二24所言「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其實,我們常誤以為必須否定死亡,才有生命,但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蹟」卻教導我們更深地承認死亡的事實,然後勝過死亡,獲得永生。

紐曼﹙J. H. Newman﹚樞機說得好:「不要害怕死亡,要害怕不曾真正活過。」

回《信仰與文化》首頁

回《文化福傳》首頁

留言

防止廣告請回答:天主是幾位一體?(一個字: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