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

2020/10/03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總會主席的家書 1 》之綫上回應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總會主席的家書 1 》之綫上回應

                                                 陳擎虹  記錄整理

 

 

* 許建德:

先謝謝百齡姐擔下這個重任。百齡姐最後引用的這句非洲諺語,再度提醒我們,我們是一群因著使命感而相聚的基督徒。不論是在台灣、中國、美洲、歐洲,讓我們滿懷喜樂地攜手合作,藉著基督的天國喜訊,把天主的聖愛,帶給我們周遭的人們。

在群組的分享中,我們已經看出一些端倪。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述說著天主的大愛。

我們所需要的是:在百齡姐和歷任主席的帶領下,我們如何能夠互相鼓勵,彼此合作,追隨著聖神的風,讓小會這個團體,成為天主喜愛的一個工具。

 

* 張帆人:

百齡姐,讀了來信深為感動。

有幸和您與其他會員,有機會深入交往,通力合作, 真是莫大的榮幸,  也是極大的福分!

未來幾年中,我們都願意貢献小小心力給可愛又可敬的小會。敬祈    

主佑時時                            帆人台馨  敬上

 

* 楊敦和:

謝謝主席!所言深得我心,我也ㄧ定把握機會,希望能有幸跟您建立更深厚的友誼;更願追隨麾下,ㄧ同促使小會的成長,大家ㄧ同更接近天主。

今後有事,請隨時吩咐。當以為主席、為小會服務為榮!天主保佑🙏!

 

* 李百齡:不敢當,我得向大家請教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 文夢霞:

    謝謝新任主席!您的告白讓我很感動,妳願意將自己的時間奉獻給小會,慷慨地說:「願意與我們每個人建立更深的友誼,與我們分享生活中點滴。」

 

您的誠意讓我覺得慚愧,這麼多年只享受小會家人們的關懷和照顧,自己都沒有幫什麼忙,只要時間允許,您一聲令下,我願意盡一份力量,為妳分勞。

 

目前我10月份稍忙一點,在準備11月下旬的一個聯展的作品。從12月起,早上時間會方便一些,就等您吩咐了。也祝妳健康快樂!主恩滿滿。

 

* 李百齡:謝謝 夢霞 的支持及幫助!🌹

 

* 周香汝

親愛的百齡姐,到了這個年紀,最大的驚喜是妳的登高一呼,我也不想說我是糊裏糊塗陪選的^o^。妳的膽識和對小會家人的愛心,真真正正令人感動!小會家人確實是幸運的(!)有福氣的(!)我們啥米攏不驚,感謝天主恩寵聖神降臨小會,有妳在前頭帶領,我們一定會攜手同行,有妳真好!~~💕

 

 

* 陳擎虹:

以妳帶卡內基的經驗,引領小會綽綽有餘。感恩妳挺身而出,讓小會溫馨寬厚包容的傳承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相信天主聖三一定加倍護佑小會每位天堂的神長會員,世上海內外每位老中青少兒⋯的。

祝福妳和全家大小三代平安健康喜樂。

 

* 李百齡:謝謝你的鼓勵!

 

* 龐稚珊:感動了遊子心!

 

* 諸淑仁:感謝百齡的喜樂奉獻 付出,領導小會繼續邁進,感謝聖神帶領!

 

* 李百齡:謝謝 淑仁 的鼓勵!🌹

 

許建德:

總會的共融營剛過,又讀了百齡姐給大家的信,所以縈繞在心頭上的,仍然是小會的精神與宗旨。

 

百齡姐的信裡說,胡神父在共融營談到:「小會有雷神父、朱神父、鄭神父等聖者、智者、先行者的引導」,照美曾經把胡神父的幾張幻燈片照了相,傳給我分享。

 

照美有空時,能夠也跟群組的朋友群分享你的心得嗎?

 

其實,胡神父自己也是一位很有前瞻性的神長。

十五年前,胡神父有一篇文章在《心泉》73期上 - 〈全球思維、在地行動〉。

我個人很推薦我們群組的朋友再細讀一次。

http://ccsc.org.tw/periodical_entries/194

 

這篇文章裡,神父說:「全球思維、在地行動」這個詞,是小古給“glocalization”

這個字的翻譯。“glocalization”這個英文字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與“localization” (本地化)的合體。

 

關於這個「在地性」(localization),我覺得不只是專指「空間的在地性」而已。它也涵蓋了「時間的在地性」。換句話說,就是此時此地「當下的在地性」。

 

之二

 

胡神父在文章裡談到教會發展裡,也有「普世性」與「在地性」的現象和成分。

耶穌的來到人世,發生在兩千年前的以色列,他在福音裡的許多教導和行為典範,是把天父「普世性」的天國福音,用當時「在地性」方式表達了。

 

我們的教理裡所說的,天主的啟示已經在耶穌的教導中滿全了,這個是就「普世性」而言;教會裡後來的發展,就是不斷地把這普世的福音,以在地性的理解去實踐出來。

 

但是有太多的時候,我們把教會在某時某地的「在地性」,當作「普世性」去奉行。

 

分辨「普世性」與「在地性」,是一件很重要,卻也是不太容易的事。但,這正是我們群組的朋友,要一起努力的地方。

 

之三

 

回到前面談到胡神父的文章,我覺得神父的「前瞻性」,在文章開頭的一句話,表達無遺:

 

「三十多年前,小會朋友最喜歡的一個說法,是『基督中國化,中國基督化』。今天,要表達相同的理念,我更喜歡改口說:『讓基督福音於全球思維、在地行動中實現。』」

 

換句話說,「普世性」與「在地性」,不只應用在教會的兩千年歷史上,在小會短短的五十多年歷史,也應用得上。小會的宗旨精神,有它恒久不變的「普世性」,也有它需要與時俱進的「在地性」。

 

之四

 

不過,這句話本身也反映了一件事,神父雖然現在是資深的總會輔導,但是在整個小會的發展史上,也算是「幼齒」。什麼意思?

 

「基督中國化,中國基督化」這樣的話,在小會創會之初,的確是流行過的一個口號,(至麗姐至今還常常提及。)但是到了我在1965年參加小會的時候,大家已經覺察到,那句話帶了些許少年的輕狂,有些偏頗和失敬,也未能完整表達小會普世性的一面,因此我留在臺灣小會的短短五年,大家幾乎不再那樣說了。

 

神父顯然不知道有這麼一段歷史,在文章裡,神父說它是「三十多年前,小會朋友最喜歡的一個說法」,大概是在八、九十年代,有小會會員炒冷飯,以至於又流行起來。這算不算是退化呢?

 

郭芳贄:

  這句話應該是『基督中華化,中華基督化 』。這是意謂著「基督信仰要用中華文化來解說,中華大地要基督信仰化」。

至於目前北京當局提倡的是「基督中國化,中國基督化」實在是要「基督教會中共化,中國大陸要中共式基督化」。

 

註:「中華大地」是指「海內外華人居住地區」。

 

有個笑話説:北京當局提倡「基督中國化」後,地方幹部到教堂,要本堂神父在聖堂祭台後掛中共國旗與席近平相片在耶穌苦像旁邊。

本堂神父笑著回答:“耶穌的左邊?還是右邊呢??」

 

若我的上述說明正確,小會在半個世紀前提出的「口號」是「超前」規劃的方向,小會應該繼續堅持創會說的理想,如同耶穌會的「愈顯主榮」。否則小會與其他天主教會內善會有何不同呢?」

總會新任主席百齡姐是當年創會時出席的成員之一,可以把小會帶入創會時的道路上奔馳吧!

 

 

 

* 曹理帆:

同意芳贄。本堂神父是過來人,最明暸。為中國教會祈禱吧!

 

* 郭芳贄:

在海外,媒體報導的中國,是指北京。

在台灣:

民進黨政府指中華民國指台澎金馬,中國指大陸。

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整個中國!

 

 

許建德:

謝謝芳贄和理帆的分享。瞭解芳贄要區分中國國家與中華文化的用意。

 

在基督徒是少數的亞洲國家,這樣的講法,在外教人聽來,可能只會有反效果。用一個真正的故事來做例子。

 

1999年十一月,教宗保祿若望二世到印度訪問,正好碰上一個印度教的大節慶。教宗在他的談話裡,提到教會要在第三個千年,讓整個亞洲皈依成基督的領域,引起印度教人士的極大反感。

 

害得新德里的樞機主教趕緊出來打圓場,說教宗所謂的皈依,指的是從心的皈依,而不是從印度教改信天主教。

 

古偉瀛:

謝謝建德的分享,,「全球思維,在地行動。」這句話在九十年代學界很流行,我只是引用,絕非我自己創造。胡神父敏銳地加以應用,十分貼切。

 

 

 

至於「中華基督化,基督中華化,。」這句話,應該是四、五十年前用的。胡神父用三十年,只是隨口說,意指多年前。

 

這些口號有些敏感,早已過時,不適合現在再提了。胡神父的演講有歷史的高度,照美摘要得很好,指出這些前輩神父是智者,鄭、雷神父都是超前部署,用德日進及最新的神學來指導小會。胡神父則是加以綜合, 我認為絕對該早點登出全文,供小會大家好好思考。

 

總之,教會在華人世界中的文化共融,是一個方向,有些口號己經被政治化、被「挪用」了,就不必再使用。

 

* 許建德:

謝謝小古的說明,也謝謝芳贄的進一步說明。

小會不再沿用那個口號的部分原因,在於早期會員們意識到,我們開始進入一個宗教間交談的世界。

 

* 李百齡:

我在北一女中六年,

我們班級的代號如下: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公誠。

這十字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江學珠校長有學問。

以上是我的淺見。

 

我學藥,領洗前,聽神父的道理,並沒有消化得那麼深入。

 

經過這幾十年的生活磨練,起起伏伏,又看了你們那麼多的討論。

 

我這簡單的頭腦,互然跳出這十字: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勤毅

將這十字諍言深入活在自己的天主教友生活中,應可呈現我們的信德。

 

這不也是基督生活中華化的一部份嗎?這是我的個人淺見 😊

 

* 許建德:

我覺得百齡姐的這段分享,也對應了張神父說的:

「將基督信仰的奧秘,種植到中華文化土地上、生根成長的文化同化作用。」


總會過往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