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8年3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三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 II. Adagio)
這個月,我們繼續閱讀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2017年八月份開始本書的第二部:靜觀
第八章 天主的恩寵和人為的努力
很多神售學家議為靜觀生活主要在於方法及努力,其結果是 .. 天主似乎沒有工作可做, 也幫不上忙。依照他們的理論,靜觀者可為自己建立一套調整自如、易於控制的靈峰生活﹔ 隨後由於他們過份信賴自己的努力,所以在靈修過程中,就會遭受阻碑。但無可否誨,有些 基督徒的個性,誠然也需要嚴格引用某些方法,才能過一個正常的靜觀生活。
非基督徒的靜觀生活,大體上說來全然是依靠個人的努力才會有成效,所以我們自不難了解到,為何他們的態度總是著重於方法與努力。而既然他們通常所要達到的首要目標是收斂心神,所以利用屢試不爽又具成效的方法,也就顯得非常的自然。目前有許多人特別注重禪宗所用的「空」或「虛」的方法,使心靈獲得解脫(liberation)。其中的確不乏能洞察先機,使人超脫、振發人格並與萬物諧和者。但不論如何,縱使靈修推展到此地步,修道者仍然未能接觸高高在上的天主,或許只能說,他以某種方式透過萬物,已經依稀發覺到創造一切的主宰。
談到這裡,需要附帶稍加說明禪宗各派所善用的獨特方法。基本上,那些方法應引領「個人」到達他所能經驗的極限……禪宗的最高峰「頓悟」(註一),則是以一種無法言傳的方法來說明的:「頓悟」意指突然覺悟,而「悟」就是「見性」,亦即見到自己的本性。
上述的不同方法也可在基督徒的靜觀生活裡被廣泛應用,唯需知道這些方法也會受限失去價值,因為基督徒的靜觀生活,本質上應去配合天主的神妙動作,才能實踐其心靈深處的渴望,而這渴望與天主的要求密不可分:基督徒跨越世事,沈浸在天主的氛圍中。由此看來,他若像佛教徒一樣僅憑己力而想與天主結合,則無異緣木求魚,必會徒勞無功。
基督徒從開始起步邁向靜觀時,以信德知道他已經進入天主的世界中了。其靜觀生活完全是由於天主顯示了自己,奪得了他的整個靈魂,並與他建立位格的親密關係,亦即只有他沈浸在天主內,與天主結合,兩者間的關係才算表露無遺。
神聖動作就像烈日一樣,輝煌燦爛,而且它在靜觀者啟程的時候,早就已經開始它的神妙化工。以信德,靜觀者的一舉一動都讓神聖的伴侶有活動的餘地﹔以信德,他也明瞭到個人的舉止行為,只有在神聖動作的推動與引導下,才有價值,這種觀念顯然與上述非基督教派所採用的方法迴然不同。
的確,基督徒並不只尋求神的奧秘,而且天主自己顯露與他:奧秘之光就是天主自己。淵博的神學家雖然也可以自己下功夫,力學而多少認識聖三的奧秘,但是有一個更單純、更深入的認識,則是由天主自己所啟示,並直接親授與人的。
靜觀並不是教義言辭,而是牽涉整個人與天主的交談,來洞察奧理。此奧理就是天主向人述說自己,將聖子賜給世界,而聖子說:「誰看見我,就看見父。」
總而言之,靜觀者在起步走上漫長的路途時,雖然相信天主在他內工作,但倒乎覺得只是自己在單獨行動。隨後,在他的努力中,會逐漸發覺到天主的威力瀰漫他的整個行為,領他進入一個靜觀生活的新階段﹔而在此階段中,天主公開行動,使他處於被動狀態,帶他進入一個真正的神秘靜觀生活。
註一:參日本佛教用語satori,意為「覺悟」或「悟」。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