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觀月訊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8年6月訊 《靜觀蹊徑》第二部 靜觀:第十一章 靈魂的考驗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8年6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六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Sibelius - Berceuse by Stokowski & His Symphonic Orchestra)

這個月,我們繼續閱讀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2017年八月份開始本書的第二部:靜觀

第十一章 靈魂的考驗

基本上,靜觀者只要在開始時,意識到並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後逐漸讓天主的動作來取代,就可使靜觀者的視野逐步集中到不可言喻的純樸一點,並將這一點擴展到享見天主。換句話說,靜觀者的一生更加與天主有深刻的來往,就必有豐富的收穫。這當然要求靜觀者放棄一切,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的心理很難棄絕自己,並完全托付給天主。一般來說,當他意識到天主即將要占有其靈魂時,一股若有所失的悲哀心情就會油然而生,所以要他完完全全地棄絕自己,實在談何容易!

如果人與天主本來就沒有什麼差別,那麼自然不會有上面的問題發生。但事實上,人不甘心也不肯輕易地放任天主來主宰他,因為他知道如果讓天主湧入並主宰他的生活,則心理上會以為個人所享受的自由將會受到天主的干涉,這當然使他格外珍情這份自由的感受。但無論怎麼說,人畢竟得接受天主給他的挑戰。以前天主讓他感覺自由自主,而現在要他面對挑戰:天主要他熔化掉個人所留戀的靈修生活方式,以便更高超、更緊密地與天主結合。為達到此目的,基於靜觀者有不僅固執,而且經常封閉自己的毛病,所以需要天主來摧毀他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圍牆,引領他突破困境。

聖人們雖然愛天主,也以被天主所吸引為喜,但是於接近天主時總會感到有一股畏懼的心理。聖人們的情況已經是這個樣子,那麼對一個開始走靜觀蹊徑的教友而言,情況又是如何呢?直到目前為止,這位教友仍然自傲地希望以理智來保有這份個人的自由,卻還不知道天主要賜給他的新自由遠比自己的來得高超,更何況在此情形下,他還是有意無意地夾雜著七情六慾的種種牢騷和怨言。

靈魂的真正考驗是這樣開始的:天主要靈魂全屬於祂,所以攻奪靜觀者的獨立性,要他變得比從前更自由。為提升靈魂到此自由的新境界,天主必須先粉碎靈魂所塑造的假自由,意即天主要他順從祂的旨意,而不要他委靡不振。靈魂一旦獲得了這個新自由,就能樂意接受天主在他內的動作,同時發現真正磨練、改造靈魂的不是別的,而是天主的愛:此愛召叫靈魂作天主的伴侶,且要他盡量相似天主。

在一切的考驗中,最難度過的還是深夜。當天主引導靈魂以單純的信德與祂來往時,這個深夜就開始了。同時一如上面所描述的,這深夜乃是由於天主的臨近而形成的﹔此外,前面提及的考驗更屬必要,因為它為天主的臨近舖路,更何況這個深夜也意味著天主直接在靈魂上的工作!理所當然,受過深夜淨化的靈魂會更感到孤獨無依,覺得天主似乎已不再理他了。這就是官能的磨練,而不是靜觀者感受上的磨練。事實上,天主的臨近雖然使靜觀者變得目眩無明、身體難過,但也給他帶來了無上的喜悅。的確,天主似乎那麼超越靜觀者的力量與官能,使他啞口無言、無能為力……天主的光華使他眼花撩亂,天主的崇高偉大又令他顯得「虛無」、不存在,而這個考驗就是:他自認無能接受天主賜給他的愛。

在此情況之下,一方面,靈魂千萬不要以各種方式來逃避現實,不敢接受此考驗,因為唯有這樣做,他才能真正面對不可觸摸的天主﹔而在另一方面,天主自己有時也讓靈魂渴慕祂、瞥見祂,但是靈魂總是感覺到一股莫名的無奈,處在空虛、枯燥無味的氣氛裡。依此看來,如果天主與靈魂保持距離,那麼靈魂自不會渴求祂,又甘心接受這些考驗。所以我們無妨這麼說:考驗愈大、苦惱愈深,則表示天主的臨近也愈迫切。

總而言之,這些考驗在將來有一天,定會促使靜觀者以喜樂的心情,與天主契合。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默觀月訊過往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