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8年10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Michel Legrand and His Orchestra - Theme from Summer of '42)
這個月,我們繼續閱讀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2017年八月份開始本書的第二部:靜觀
第十五章 新的世界觀
前一章已概略指出,靜觀生活使人充實自己,加強了他愛天主愛人的深度,引他與主親密來往。以嶄新的目光注視這個世界,他不僅看到它浩大無比、深遠莫測,而且也體會到人性的自由和人靈的尊貴。人一方面可以善意地支配、利用這個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惡意地去改變,甚至去毀滅它。。
或許對某些人而言,宇宙是自立的,它和天主的創造萬物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事實上,一切的受造物都來自天主,都依靠祂而存在,所以這個宇宙不可能自立自主。由此可見,靜觀者在面對這個五花八門的宇宙或世界時,應該從中發現蘊藏的奧義,找到世界存在的理由,並由此而光榮造物的天主。
照理說,靜觀者先洞察一切受造物的內蘊,然後才能深入了悟天主對萬物的井然安排,其目的無非是在使他更認識天主、更愛慕天主。很可惜,今日仍有不少短視的哲學家,喜歡以現象學的觀點來主張宇宙世界的獨立性,這種膚淺的看法實在不足為訓。造物主既然在萬物內處處都在、無所不在,而這些哲學家卻不深入觀察,他們當然也就無法透過有形可見的事物,來認清無形不可見的永恆世界,以及其中所含的真理!
不依信德而完全以因果關係,甚至只以現象學的觀點來解釋人的命運,就會限制自己,建立一個相當狹窄的世界觀。因此我們可以說,用這種觀點來解釋人性,非但容易使人疏略其本質及來源,而且會引人忽視其生活的最終目標,結果往往使人無法了解到他來白天主,也必然要回到天主那裡去。其實,天主降生成人,住在人間,就已明確地說明了這一點。基督既是天主又是人,祂來到人間並賜人分享愛的生活,而人默想天主聖言,默想天主降生成人的奧理,默想祂的生活與聖訓,便是在祂的光華內,以真理來生活。
靜觀者還要更進一步,渴求以信仰的啟示,嘗試與天主建立密切的個人關係。此時,他已能神秘地體會出天主在這個世界中的臨在,不只看到一切受造物安然有序,而且誠心渴求能與基督有個人的來往。的確,基督不斷地召喚靜觀者,引領他逐步擴展視野心胸,以天主的眼光觀看萬物。按此說來,靜觀者應該一切平安,安安穩穩地走完他的靜觀蹊徑﹔但由於此路處處充滿著荊棘,而且在認識天主的漫長斜坡上,靜觀者也只能按部就班,慢慢地攀登而已,所以他不可能毫不費力就一步登天。何況有時他好像駐足在萬丈深淵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般,總是期望天主更加光照他、幫助他渡過難關,早日登上高峰。有時天主更會磨練他,蒙蔽他的眼睛,要他通過只靠己力無法穿過的險徑。其實天主所加諸於他的這些考驗,目的都在堅強他的信德,促使他步步高陞,遠離平地與凡事,發現新的領域,到達宇宙天際的頂端,獲得自我的合一,安享主內的平安!
靜觀者越與天主相遇,就越會學習如何效法天主。如此,他不僅更了解自己,而且更能大開心門,竭誠接納天主的恩寵,以此而準備將來在天國過永生,與主同在,以愛生活。另外,由於靈修生活的收穫,他也就會以新的眼光來觀察人事萬物,不飄然出世,不活在一個幻象的世界裡﹔不以表面來判斷事物,卻能透視其中的內蘊奧秘,並透過天主化工的啟示,體會到萬物的神蘊,深刻了悟到蒙召的使命就是相似天主,並以獨一無二的個人關係,光榮天主,直到世界的末日。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