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9年3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三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Tchaikovsky - Meditation, orchestrated by A. Glazunov)
這個月,我們繼續閱讀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2017年八月份開始本書的第二部:靜觀。
第二十章 深刻認識天主
前一章已提到人對神聖生命的認識和了解,但神秘學者對天主的了悟和知覺究竟如何?當他說,在祈禱中與天主相遇、體驗到祂的臨在時,這是哪一種認識?他又如何知覺到天主的臨在及其行動的呢?
有一些非基督教的宗派,提供了不少的神秘修身方法,其目的無非是在教人如何體驗自我超越的境界,或教人在獨特的個人直覺內,了悟自我如何與天地萬物,甚至教人如何與「絕對」保持基本的聯繫。一般而言,主張神秘修身的這種經驗來自凝聚一切內在的精力於一點上,而此點則又超越有形的現世,能激勵神秘學者充分發揮潛能。理所當然,此種超越感官意識的內在經驗非常簡樸,絕非任何的言辭可以完全表達。在此經驗中,有人了悟到自己與「絕對」密不可分,另外有一些人與宇宙的神力交流不斷,汲取一切受造物的不竭泉源,其他人則進而與萬物的根源合一(註一)。
上面一段簡要指出,一些非基督教的神秘修身步驟,總是主張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前進才能成就。這些人既不仰賴自身之外的幫助,又不相信「絕對」具有位格,更以此而認為「絕對」毫不理會尋找它的人。有些宗教--特別是印度教--的確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精神訓誨,教導人如何消失自我在「絕對」裡﹔此外,印度教的第二種式樣,也教導人如何與「絕對」相融合而不失卻自我,這種訓誨顯然極為接近基督教的觀點。
在基督徒的靈修生活中,修道者知道他所尋找的天主愛他,也知道蒙召是為了要與天主父、聖子、聖神密切結合,共同分享天主聖三的奧秘生活,因此他並不孤獨無依,而且不用消失自我亦能走上靜觀蹊徑,與主契合。
唯有天主認識自己,在這世上儘管沒有任何人曾看見過祂,但基督--天主聖子來到人間,祂是天主聖言,是天主述說自己、顯示自己,所以當基督徒起程邁向靜觀蹊徑時,他已經知道基督賜給了他一個新的生命,支持他的動作,使他在天主所賜的恩寵中,在天主的氛圍裹,自由自在地生活。當然無可否認,有些信友多少會混合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形象等等,因而對天主的認識產生了錯覺。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最主要的還是扎根在天主聖言上,依照基督的聖訓,明瞭天主的話語,並甘心完全接受它。
這便是靜觀者在靜觀中對天主所獲得的正確認識。其實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試著努力承行天主的誡命,以求具體了解因信仰而得的知識是什麼,並對天主的啟示獲得完整的信念。但是靜觀者因為甘願努力還報天主的慈愛,完全遵從祂的旨意,全心全意熱愛天主,所以比一般的教友更能深刻認識,更能與主相遇,與祂密切結合。
唯有天主的恩寵才能賦予靜觀者所需的知識和決心毅力,促使他完全依附天主,奉獻給祂,言語行為上都真心愛祂。靜觀者依此虛心地循序漸進,不時獲得天主所賜的恩寵,同時以更直接的方式認識天主,其靜觀效果與日俱增,他也就越接近了天主。此時,天主的光華充滿他的內心,而與之俱來的興味更是香淳濃郁,知覺也變得更明確、更敏銳,最後終於觸摸了天主。
上面這種內在的體驗極為微妙,所以靜觀者往往實在不知道如何表達它,開始時或許會說:「我看見了」,「我觸摸了天主」,但通常他只能說:「我知覺了」。當靜觀者更深入了悟奧理,更確知與天主的密切接觸時,他的新認知確實增強了靜觀的深度,穩固了靜觀者的信德!總而言之,在具有活潑信德的靜觀者眼前,聖三的奧理從此以後顯得煥然生輝,而天主的神聖生命也在靜觀者身上大放異彩。
註一:這一段只能稍徵描述儒家、道家、佛家......等等一些神秘經驗而已。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