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21年6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六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Only This I Want)
我們在這個月繼續跟著戴邁樂神父一起學習靈修操練。 我們選讀的資料是戴邁樂神父(Anthony de Mello, S.J.)在1978年出版的 “Sadhana: A Way to God: Christian Exercises in Eastern Form”。此書結合東西方的靈修操練,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文版在1979年由鄭聖冲神父翻譯成《相逢寧靜中》,由光啟出版。(為了使文章更易閱讀,多處曾加潤飾,與原來的譯文不盡相同。) 書本中第一部分的「意識實習」,也就是通稱的「默觀練習」,從2019年5月開始,到2020年12月告一段落。從2021年1月開始,我們學習「幻想鍛鍊」,這包括了依納爵在《神操》裡稱之為“contemplation”的「想像式祈禱」。
幻想鍛鍊——實習二十 消解怨氣
別人虧欠對待我們,無論是真的或是我們自己設想的,如果我們不願意寬恕,那麼對我們自己身體、情緒和精神的健康都會構成戕害,而且有時為害極深。我們常聽到人們這樣說:「我可以寬恕他,但卻忘不掉。」,或是「我願意寬恕他,但卻辦不到。」這些話的真正意思是:他們不願意寬恕。他們寧願保有懷恨不釋的滿足,而不願意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他們要求那人認罪、道歉、悔改、受罰••••••做為消除怨氣仇意、化解自己體內積毒的條件。
或許,他們真心願意拋棄怨氣,但是因為沒有機會把它表達出來、排解出去,以至於怨氣仍然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單靠一個想要真心寬恕的欲願,往往無法取代這種把所有的怒火和怨氣,(至少在幻想中,)一股腦都吐出去的需要。在這裡我無須強調,如果我們願在靜觀上邁進,必須不染絲毫憤恨。這裡提供給你的就是一個簡單辦法,來把縈繞不去的怨氣驅逐出境。
首先,給自己一個發泄的機會,一般是會有助益的。為此,請想像你所懷恨的人正站在你面前。現在對著他說出你的不滿,強硬地表達出你的憤怒,不要擔心你的用詞是否妥當!也可用肢體動作,像拳頭打擊床墊或是枕頭,來發洩你的情緒。人們吞聲忍辱,往往只是對強勢的態度有所畏懼。也因此,他們就把應向別人表示的強硬留給了自己。為這些不敢實話直說、不敢挺身而出的人而言,他們扮出的寬容溫和,算不了是德行,只是對他們懦弱面的一種掩飾而已。
在發洩了你心中的怨氣之後,(請注意:接下來要做的一定只有在發洩之後才更有效果,)試著從別人的觀點去看那件使你憤恨不平、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請從他的角度,把事情的經過說一次。那件事在他的眼中是怎樣的一個看法?設法去理會一個事實:在諸多事上,如果你被輕侮、攻擊或傷害了,欺負你的人很少真的是出自惡意的。在大多數的情況中,即使看來含有某種中傷的用意,也是由於某人自身根深蒂固的不幸所引起的。自身真正幸福的人,不會是壞人。而且在大多情況中,你本身並非他人所要打擊的目標。那人只是把他要找的目標投射在你身上而已。體會到這些理由之後,你對他倒有了同情心,而不再怨恨他了。
假定這些努力都告失敗的話,那麼,你大概是屬於有一種人,他們在有意無意當中都不斷地給自己找聚集怨氣和傷感情的機會。說來難以相信,但是有人就是會故意安排,讓自己受到別人的拒絕、輕侮或打擊,這樣在得到對方預期的回應之後,他們終究得到了一直想要的怨恨。如果你覺察到自己有這個傾向,而想要克服它,可以從沖淡你對別人的期待一事上著手。換句話說,你一樣地可以保有對他人回應的期待,甚或把你的心情傳達給對方,但是要很清楚的表達,讓對方瞭解到:他們有完全的自由去決定如何回應你的期待,不必因為是你的要求的關係,就覺得有義務要符合你的期待。這樣,即使當你的期待無法得到滿全,也可以避免讓自己的心理受到傷害。
有些人在一生當中,總覺得別人虧欠了他們什麼,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暗示:「若你真的愛我,就該如何如何, 像『不要批評我,要和氣待我,要記得我的生日,要答應我的要求••••••等等』。」他們無法瞭解,這些期待與別人是否真誠愛他,毫不相干。
最後,為助你決意「真正的」不再懷恨於心,(秘訣就在「你是真心的願意丟掉憤恨、與人和睦相處呢?」或是「你只是做做樣子,一邊抱住怨氣不放,一邊又抱怨無法消除怨氣?」)請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怨氣在一段時間之後又回來,也不必太過驚訝。還是用上述的方法耐心地去處理它。放下消極情緒而獲致喜悅所需要做的犧牲,為一般人都不是一蹴可幾的。。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