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3期 活出福音的慈悲

心懷慈悲 見證主愛

甘瑞斌神父主講 利利/賴惠珠整理

      基督一生都在向我們訴說著天父的慈悲的面容。十字架上的基督是我們默觀的對象,信仰的核心。但我們是否用一顆祈禱、默觀的心去看十字架上的基督,嚐試去看、去聽祂在講什麼。

      聖保祿講十字架是一個奧秘,為猶太人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為相信天主的人是天主的德能;天主的愚妄總比人聰明,天主的軟弱也總比人堅強;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是天父慈悲的面容。

      聖鮑思高是青年的主保,照顧流浪的青年,他請他母親做飯洗衣。他母親見年輕人糟蹋她辛苦種的菜,遂向兒子告狀,鮑思高一句話也沒說,只用手指了指十字架,他母親即轉身走開了。所以十字架是奧秘,也是一種德能。

聖體內的耶穌

      天主的偉大就是他的臨在如同祂不在。有一小故事是我親身經歷的︰我不記得哪一年, 放假期間,我去我看我姑姑,她是位修女,就在我去看她的前一天晚上,會院失火了,聖堂也燒了,聖體櫃因嵌在牆壁裏,外殼有點焦黑,但聖體卻燒成了灰。我心想天主為什麼不顯示祂的德能,可是慢慢的我明白了「祂的在如同祂不在」,祂的愛從不給任何人壓力,這就是祂的偉大,也是這幾天我們默觀十字架的焦點。

      現在是四旬期,主耶穌邀請我們藉著悔改和皈依進入祂逾越的新生命。悔改不只是倫理的行為,也是一種心態,一種開放的態度。我們因罪遠離了天主,卻願意藉著悔改和皈依,不斷地轉向天主,耶穌就是領我們進入慈悲的窗口。

 

一、耶穌基督就是天父慈悲的面容

      我們需要學習從耶穌基督的生命中去發現並經驗天父慈悲的面容。從祂的誕生,納匝肋的隱居生活,傳教、宣講天主的國、招收門徒、受難、死亡、復活、升天,耶穌基督一生是天父慈悲的面容。惟有認識慈悲、經驗慈悲、心懷慈悲,才能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嘗試用一個詞、一句話、一段聖經、一個故事或個人的經歷來描述慈悲的經驗。因慈悲從來不是一個概念、或是一套理論;而是生命的經驗!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什麼是慈悲!

      要如何默觀耶穌基督慈悲的面容? 路加福音很多記載體現出了天父慈悲的面容,特別是對於罪人的慈悲。我們可以試著默觀以下的章節:悔改的罪婦(路七36-50);慈善的撒瑪利亞人(路十30-37);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路十三6-9);蕩子回頭(路十五11-32);稅吏匝凱(路十九1-10);愛德的金科玉律(路六27-38 )。

  二、《願你受讚頌》通諭

    「願你受讚頌」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編唱的《太陽歌》中不斷重複的一句話,用來讚美和感謝天主創造宇宙萬物的化工。教宗希望我們效法這位聖人的心懷,把天主創造的宇宙萬物視為自己的手足,邀請我們共同反省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        

      信仰的皈依:從教宗方濟各《願你受讚頌》通諭開啟我們的生態皈依之旅,從關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開始,因為生態皈依的根本就是信仰的皈依,藉著皈依之旅帶領我們走向慈悲之門!谷十17記載:有一次「耶穌出來行路時,跑來了一個人,跪在他面前,問他說:「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做什麼?」信仰的皈依就在於,讓基督之光驅走我們生命中的黑暗!此時此刻人類共同的起點—藉由生態皈依與修行,走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皈依是「在我們自己內構建和諧,與他人、與大自然、與其他受造物並且與天主構建和諧。」

      人類在對自然界征服中的迷失:隨著人類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開發和利用自然世界的一切時,人類慢慢失去了對自然世界的尊重和敬畏,在不斷膨脹的私欲和貪婪中迷失了自我!以為人類可以依仗自己能力掌控一切!但事實卻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類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盲目崇拜科技的發展,對於自然界的介入越來越多,如轉基因食品、药物催熟的蔬果及禽類;人類活動變得無所不在,甚至還產生太空垃圾!事實上,在經濟增長中,人們的生活品質常常被貶低了,被環境惡化、低劣食品或者資源枯竭所貶低。

      我、我們(人類)是誰?需要一種宇宙共融的意識:「我們宇宙眾生受造於同一個父親,由無形的關係聯合在一起,並形成一個宇宙家庭。這崇高的共融敦促我們抱持神聖、和藹及謙卑的尊重態度」。人類必須負起「耕種和看守世界園圃的責」!(參閲:創二15),必須明確認出「我們不是其它受造物的最終目標。相反地,宇宙萬物經由我們並與我們一同走向天主,才是我們的共同目標」。「認出天主賜予他作為人的尊嚴,在走完今生旅程後,將會留下慷慨負責任的見證」。       「有時基督徒沒能正確地詮釋聖經,認為我們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人,接受委託去征服大地,由此可推斷出對其它受造物有絕對的統治權,今天我們必須大力地抵拒這種觀念」。「解救人的天主與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是同一位天主。在天主內愛與力量彼此結合」。被賦予「耕種,看守樂園」的使命。教宗要求我們不但在聖經中發現人類與自然生態所應具有的和諧共存的關係,更讓我們重新瞭解:人類在享用大地出產的同時;亦負有管理和保護的職責。

      人類不是宇宙世界的主宰,而只是「治理」(創一28)、「耕種、看守」(創二15)者。這是作為「天主肖像」的人類所特有的一項神聖使命。在《願你受讚頌》通諭中,教宗清楚的指出這種責任的基本內涵:「對屬於天主之大地的這項責任意味著,被賦予智慧的人類應該尊重自然律,以及此世界受造物之間脆弱的均衡關係」。在基督宗教文化裡,人與周遭的生物是上主恩賜的禮物,並由人懷著對造物者感恩之情去養育和守護。《牧職憲章》34-35:人類的能力越大,則個人及團體所負的責任亦愈大。人類的各種活動應符合天主的計畫和旨意,好能達至人類的真正福祉。

      遵守安息日(依五八13-14 ):假使你在安息日限止你的腳步,在我的聖日停止你的營業,稱安息日為喜樂,為上主可敬的聖日;假使你尊崇聖日,而不去旅行,不苦心經營或談論生意, 那時你將喜樂於上主。我要使你駕臨地之高處,使你享受你祖先雅各伯的產業:這是上主親口說的。

      提倡「整體生態」、「生態皈依」,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結互助的選擇。以良心省思我們與上主的關係,這省思不僅思考自己如何活出與天主、與他人及與自己的關係,包括與所有受造物及大自然的共融,並依照這關係來引導自己的生活。由這­­­種全球化生態性的皈依,教宗希望就我們的共同家園與所有人對話交流,緊急呼籲的新對話,討論我們如何塑造我們地球的未來。因為我們正在面臨的環境挑戰及其人類的根源牽涉並影響到所有人。以前很少甚至從沒有聽過的似懂非懂的詞彙如:溫室效應、酸雨、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霧霾、沙塵暴……等等,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人們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麼了?我們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變化?我們能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些什麼?

      新資源帶來了難以消化的困難:工業廢氣、化學物質酸化後的土地和水源、化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有毒物質等產生的污染。不可分解的垃圾和隨手扔文化。因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循環出了問題,隨之而來的自然災害和極端的氣候也似乎變得越來越頻繁。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一個嚴重影響環境、社會、經濟、資源配置及政治的總體問題,是人類目前面對的首要挑戰之一」。

      用水問題:享有可飲用及安全水是必要、基本及普世性的人權,因為它關乎到人的生存,因此是行使其它人權的條件”。

      保護生物多樣性:「每年都失去數以千計的動植物物種,我們再也無法認識它們,我們的子孫將不會看到它們。它們不復存在」。

      生態債務:通諭在論及國際關係的道德框架時,指出有「一種真實的『生態債務』」,尤其是北半球欠南半球的生態債務。

三、生態皈依與修行

      學習聆聽受造界的呼喊,包括個人、家庭、地方團體、各國及國際社會進行「生態皈依」。如何活出與天主、與他人及與自己共融的關係,也包括與所有受造物及大自然的共融,而非征服大自然,以人為科技去改變自然。今天的「環境惡化問題要求我們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教宗指出過度的人類中心論是現代危機的根源:人類不再認得自己在世界中的正確位置,而採取一種以自我為準則的立場,唯獨以自己和自己的權力為中心。

      通諭的核心:將整體生態作為公義的新範例。「使人類在這世界上佔據的特定位置與他同周遭現實的關係得以整合」。事實上,我們不可「把大自然當作與我們無關而單獨存在的事物,或僅僅是我們生活上的裝飾」。投入公益意味著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結互助的選擇。例如:水汙染造成窮人買不起礦泉水來取代的不公義。

      我們的身體也使我們與環境及其它生物有直接關係。必須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天主的恩賜來接納,才能接受及接納整個世界,視其為天父的恩賜和共同家園;相反地,支配自己身體的邏輯會成為一種有時看似細微的統治邏輯,如年輕人熬夜打電玩,想掌控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

      我們需要省思人的罪惡如何打破整個受造界平衡的中心點:人的存在以三個緊密相連的基本關係為依據: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這三個至關重要的關係破裂了,不僅在我們之外,也在我們心內破裂了。關係破裂就是罪!

掠奪式開發自然資源,就是殺雞取卵,起源於人類的自私與貪婪。例如大陸上的貪官想為他的兒子、孫子等無數的後代預備財產。生態危機的人性根源即是人類的自私和貪婪!這是造成危機的深層原因!

      省思科學技術:教宗以感激之情肯定科技為改善人類生活作出的貢獻。不過教宗也認為科技令「那些持有知識和經濟權力的人,得以利用它來對人類和整個世界進行可怕的宰製!首先是工作:在擬定任何不將人排除在外的整體生態環境方案中,整合工作價值是不可或缺的」。「環境是一個集體利益,是全人類的財富及眾人的責任」。人類應感恩並珍惜天主賜予我們所有的一切!使關愛大自然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與之共同生活和交流共融。節約資源:例如水、電能等,減少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

      理性消費:俗語說:有錢就能任性?要回歸自然,極端的消費主義讓我們身不由己。人們很容易被捲入到沒有需要的購買和消費的旋風裡。強制性消費就是技術經濟模式影響個體的一個範例。例如電子玩具和科技技術產品的大量問世,購買不僅是經濟行為,更是道德行為。因為假若對購買來的物品不好好利用,即成為浪費。甚至以為若缺乏便有損身份,變得焦慮不安,造成大陸上竟然有年輕人出賣自己的器官、身體來換取奢侈品。

      教宗方濟各重提《福音的喜樂》勸諭中:「自由和有意識地度淡泊有節的生活使人獲得釋放」。「要獲得幸福,我們就必須懂得限制一些令我們眼花繚亂的需求,這樣才能接納生命提供的多種可能性」;重複使用某些東西,而不是隨手扔掉抵制消費主義,回歸簡樸的思想我們需要對身邊的人、地、事物有尊重與感恩之心,同樣對於自然生態的一切亦應該心存感恩與尊重。教宗在提到有關生態教育與靈修精神時特別提醒我們:「很多東西都需要改變,但是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人類。我們缺少對我們共同來源的意識,缺少對我們彼此歸屬以及彼此分享未來的意識。這項最基本的意識能夠發展出新的信念、態度和生活方式」。

     耶穌邀請我們過一種簡樸的生活!耶穌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

快樂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是在於珍惜與知足。人生時時刻刻都是新的體驗,懂得體會當下的感受,原來,快樂就是那麼簡單。正如教宗方濟各二0一五的新年要求:

1、不要流言蜚語。2、吃完你的餐點。3、爲他人騰出時間。4、買更樸素的東西。5、接觸活生生的窮人。6、停止論斷他人。7、友好對待異議者。8、作出承諾,比如婚姻。9、讓「詢問上主」成爲習慣。10要喜樂 

四、慈悲禧年的介紹

    「如同天父滿懷慈悲」(路六36),方濟各教宗邀請大家跟隨天父的慈悲榜樣;他要求我們不要判斷,不要定罪,卻要寬恕,要無限量地去愛和寬恕(參路6:37-38)。

      慈悲圖標中的慈悲之目的含義:基督以亞當的眼目為眼目,而亞當也以基督的眼目為眼目。雙目注視和默觀天父的慈愛。因為耶穌基督以人的眼光來理解我們看待世界,他苦過、累過、會發脾氣也會害怕。亞當以耶穌基督的眼目為眼目,亞當代表人類,如果人嘗試以基督的眼光待他人,比較容易去寬恕、去愛人,當你不能去寬恕、去愛人時,想一想耶穌基督如果是我,他會怎樣做?試著從基督身上找到支持的力量與理解的智慧。

      慈悲特殊禧年詔書­­-後面的號碼是教會重要文件常用的編排方式:

耶穌基督是天父慈悲的面容。1

我們需要時刻默觀慈悲這奧跡。2

要成為天父慈愛親臨世界的活標記。4

天主以慈悲行事,祂以慈悲顯示祂的大能。6

父是慈悲的,我們也蒙召叫以慈悲彼此相待。 9
慈悲,是喚醒我們重度新生的力量。10

首先獲享天主以慈悲相待。我們應慷慨待人。11

為懺悔者,和好聖事將是獲得內心真正平安的泉源。17

天主子拒絕罪惡,卻從不拒絕罪人。19

慈悲並不相反正義,卻表達天主向罪人伸出援手,慈悲的經驗可幫助我們看到慈悲如何超越正義。21

悔改的起步,這正是人感受到天主的憐憫和慈悲的開始。21

誦念以下這段是不是很契合呢?

形哀矜:

饑者食之、渴者飲之、裸者衣之、收留旅人、照顧病人、探望囚者、埋葬死者。

神哀矜:

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回改、安慰憂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難、為生者死者祈求。

慈悲的另一方面,是要超越教會的範圍。23

在十字架下,瑪利亞及若望──愛的門徒,見證了耶穌所說寬恕的話。這對釘死耶穌的人表示慈悲的崇高表達。24

默觀基督的面容,從而將天主慈悲的偉大奧跡,介紹給每一個人,尤其在充滿巨大渴望及種種矛盾徵兆的時候。教會被召叫,無非是去做慈悲的可信見證,宣講慈悲,活出慈悲;慈悲正是耶穌基督啟示的核心。25

結論

我們需要彼此慈悲以待,慈悲的本質就是我們都是有限和有罪的人!對別人慈悲同時就是對自己慈悲,別忘了也要對自己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