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3期 活出福音的慈悲

「從音樂劇悲慘世界看社會正義」紀實

簡銓堯

 

楔子

    二0一五年初,我和鴻芬接受小會的徵召,參與百達「我為人人實踐協會」與「神修小會」聯合主辦的「社會公益聯合講堂」的講員使命,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法文的意思是「這些可憐的人」,中文翻譯為『悲慘世界』,是十九世紀雨果(Victor, Marie Hugo)對法國大革命後那段時間法國社會的下層寫照。雨果透過《悲慘世界》表達對窮人和被壓迫者日益加深的關心,以及他對社會正義的伸張。《悲慘世界》原創故事的來由:一八0六年,有個出獄的苦役犯,名叫皮爾.莫林(Pierre.molin),他受到狄涅的主教接待,主教把他交託給自己的兄弟,是位將軍。莫林自此以後改邪歸正,以贖前愆,最後在滑鐵盧英勇地犧牲。雨果知道這真實故事,成為「悲慘世界」小說雛形。

  鴻芬引薦這部音樂劇,說明如何以音樂詮釋文學巨作。她指出音樂劇,除了樂團伴奏以外,在演唱方面具有三種表現形式:獨唱-傳達個人的心思意念;重唱-包含二重唱、三重唱…..表達二、三….的對話;合唱-表示群眾在發言。藉著演唱者的音量、音色、音調、速度,以及面部表情等傳達情緒。隨著影片的進展,唐老師簡明扼要地介紹人物背景、劇情故事等,亦特別提示聲樂技巧、燈光色彩等如何融入文學巨作之精髓。

「悲慘世界」這齣音樂劇,有著許多值得基督徒深思的意涵。最重要的就是在愛與寬恕中,同時探討社會正義。

    結束悲慘世界音樂劇的賞析後,唐鴻芬引導聽眾從不同角度說明其印象深刻的感動:

1. 關於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具體的「社會正義」的第一個現代用法源自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天主教思想家們,指在一社會內分擔責任、安排社會地位、及分配資源上符合正義的原則。此概念包含了社會評價及社會道德的特性,如「社會生活最有價值的為何」及「社會合作怎麼樣是公平的」。社會正義一詞,在不同時空有不同意旨。一般而言,泛指平等、公正之統稱,強調資源分配可以有差異,但人們「應得其所應得」、「在平等中獲得生存與尊嚴」。

聽眾A 『因為一個持黃色身分證、也就是有前科的人,當時的社會不公平地認定這些人進入社會依然危險,不肯給予工作賺錢的機會』,因此,這群被貼標籤的邊緣人為了生活,只好再次挺而走險。我本人從實際的監獄服務中,體會到受刑人以特定的號碼稱呼(如劇中男主角尚萬強的24601) ,完全沒有個人尊嚴。服刑期滿的更生人融入社會相當艱難,常常又重返牢籠,這是社會對他們的不公義,正如聖經所敘述的法利賽人,以自視高貴的身份和自以為是的律法判斷人。基督徒應效法福音的精神,履行社會正義,為邊緣人多付出一些力量。

聽眾B 『芳婷為了養育自己的女兒,謊報自己未婚,卻因美麗遭嫉,被同事告發而被革職』,這也是當時社會的不正義,歧視女性,就好像早期登陸台灣的日本公司,女性員工結婚就得辭職,或女性員工沒有機會升遷等諸如此類男女不平等的規定。所幸近二十來年,性別平等相關的議題已得到平反,這是履行社會正義的一部分。

 

2. 關於影片的感動

聽眾C是主教的仁慈和寬厚,讓尚萬強得到鼓勵而有了新生命。

聽眾D執法者賈維爾盡忠職守並不容易,他未能把握機會,揚棄局限的價值,卻選擇自殺,很可惜!

聽眾E因為有愛,悲慘世界變得不是那麼樣的悲慘。

聽眾F從封閉的環境或價值觀走出來,有人順利、有人困難。

羅建屏神父:公義建立在天主的慈悲;身而為人,白白得,白白失!

 

結語

他的轉變最感人的表現就在劇中這首[帶他回家 Bring Him Home]。這是在法國革命的決戰前夕,尚萬強看著熟睡中的學生軍領袖馬里歐(柯賽特的男友),內心激發出憐愛之情,深深地向天主發出祈求:「天上的主啊,傾聽我的祈求。當我需要的時候,祢總是與我同在。 他正年輕,也會害怕,請帶給他從祢而來的平靜。賜他平安,賜他喜樂。他只是個孩子。您能給予,也能收回。請讓他活下來吧,若要死,就讓我死吧。請帶他平安回家,帶他平安回家。」尚萬強因著愛而祈求天主,願以自己的生命為馬里歐贖命,如同主耶穌所說的:沒有比為朋友捨命更偉大的愛情,最終得到了天主的垂憐,天主加倍償還,讓兩人都能保留生命。最後我願意引用音樂劇中最後一段結語歌詞「唯有愛人者,才能得見天主的顏容」。送給大家,彼此共勉。

大家沒見過的唐鴻芬,扮聖若瑟。前年聖誕節唐鴻芬與簡銓堯遠赴馬祖天主堂幫忙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