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3期 活出福音的慈悲

王 貴神父口述自傳

王 貴神父

 

1925.01.05…出生於河北宣化。

1933 ~ 1939…泘沱店念小學。

1939 ~ 1945…宣化小修院念初中,北京輔仁中學念高中。

1946 ~ 1948…進北京神哲學院念哲學。

1948 ~ 1950…甄選到羅馬傳信大學深造,念哲學二年、神學四年,獲得神哲學碩士。

1950……………授執事。

1951.12.21…在羅馬祝聖為神父。

1952 ~ 1957…在法國里昂高級工業學校學法文,同時教授宗教道理。

1957 ~ 1961…工業非我本行,所以去本堂作牧靈工作。

19611016進入耶穌會初學院:

    因為在工業學校及做本堂牧靈工作時,連續八年的功夫我都到耶穌會作避靜,深受神操的吸引和認同。一九六一年做了避靜後,我向輔導神父說:「照你所講,使我很想進入耶穌會。」他回答我說:「為什麼不?」這句話打動了我,我內心知道這是 天父的旨意。返回本堂第二天,我就來敲耶穌會的門,並說明來意。收會士是會長的職權,我立刻就去看省會長,會長跟我談了一番後,電話通知南部初學院導師說:「只要導師同意,我就同意。」初學導師同意,這樣我就在十月十六日進了耶穌會初學院了。

1962 ~ 1966 …初學院的學業:

    兩年後我完成初學院學業,到北部哲學院讀一年。雖然我讀了三年,但這次所學皆為近代各種思想潮流,受益良多。之後我到里昂神學院選讀大公會議後的新見,而且特別研究聖經兩年。

1967 ~ 1968…回台工作的選擇:

    一九六七年我可做第三年初學,我本人想去美國。但臺灣會長認為可到菲律賓。面臨選擇時,我向法國會長請教。他說去哪國做均可,但目前先回台灣工作再說。他開啟了我的心,我遂決定立刻回台灣工作,法國會長更是非常高興。

    回台後,臺灣會長讓我各處去看看。在此地的耶穌會,我沒有一位同學,只有和朋友見面甚歡。在參觀時我發現:火車一到新竹,上來的幾乎都是說台語的乘客,而我一句也聽不懂,好像到了外國。心想以後我如何工作?見過會長後,我說明了我的意願,會長即許我進入新竹華語學院學台語。一年後,我便被派往嘉義縣義竹鄕做本堂神父了。

1968 ~ 1971…不勝愉快的義竹鄕本堂時光

    三年半在義竹的時光真是愉快非常,這是我回台第一個工作地且還是台語區,屬朴子總鐸區之下,歸匈牙利神父負責,我是唯一的中國會士。隆主教德高望重,對我很好;還有一位多才多藝的鄭修士,精通醫藥,他提供給我們各堂區所需要的藥品。那時候臺灣很窮,許多人來向我求救,我有機會做善事,同時也傳怖了福音。 義竹鄉本堂教友不多,可是附設的幼稚園有六十多位小朋友。我們建了兩間教室,設備完善,有現代式的洗手間,落實了本園強調的三句話:「要清潔、要有禮貌、要服務」。後來連外地小村亦要求我們成立另一所幼稚園,由他們自己管理。這所幼稚園只有一間教室,也兼做教堂用,土地和房舍都是一位教友奉獻的,可容納十五到二十個小朋友。此外還有第三所幼稚園,是和非教友合辦,園地由他們供給,我們僅提供師資,不太成功。 可是得到和教外人士合作的好經驗。我來本堂三年,無一人領洗,但深信透過幼稚園的設立是很好的方法:我可以園長身分和家長互動,和社會人士接觸,這些人士以及當地的國民小學校長、老師和鄉政務官有事都來找我幫忙,有些事我也請他們協助。當然,我沒有忽略身為牧者的工作:每日彌撒和訪問教友家庭。我有一 位全職傳道員伴同,他協助我溝通。

1972 ~ 1975…烽火中的金邊聖召

    1972年某日下午收到會長一封信,問我是否願意去金邊為華僑服務。我同意之後,立刻騎車去看朴子會院院長蒲敏道神父,徵詢他的意見。他的回答很簡單:「這就是我們耶穌會的聖召。」於是我辦了手續,前往仍在戰火中的金邊-柬埔寨首都。我在金邊的職務是副本堂。主任神父五個月後就回法國,而且重返金邊又遙遙無期,於是我就成了代理本堂神父。其實如此做事方便也自由。金邊的教友充滿活力與愛心,雖處在戰火中,火箭滿天飛,晚上還有美國B29轟炸,受難者都是老百姓。 在這戰亂及物資欠缺的情況下,教友們每日彌撒後,都得按戒嚴規定,在戒嚴宵禁時間前急速趕回家。生活在如此困難之境,教友們仍然熱心依靠天主,我們成立「教友協進會」,共同推展堂區事務;有一支樂隊為彌撒和康樂活動服務;還有聖經硏究班、青年會;也成立了青少年的「種子基督生活團」。當時華文學校已被政府勒令關閉,但我們仍可進行讀書會和外語學習活動,吸引許多教外人來參加。在這段艱難時期,大家都體驗到天主的臨在,以及祂給我們的安慰和喜樂。

 1975…卒試之後發末願

    一九七五年我接到省會長來電,要我去越南卒試。參加者有一位加拿大人、一位法國人、 一位義大利人和我,其他六位是越南人。神父們的神師是法國人,因此我們共同使用的語言是法語。卒試後,因為政治局勢的關係,我不能再返高棉,於是回到台灣,隨後又前往馬尼拉東亞牧靈中心進修,在當地發末願。

1976 …高雄四維文教邂逅神修小會

    一九七六年,耶穌會在高雄教區建立會院,成立四維文教院,顧名思義是針對文教方面的工作;牧靈方面我們有兩座本堂,設在前鎮和六龜鄉二堂區;另海員中心,共同組成四維文教院會院。除了我做院長兼主任外,院裡還有三位神父:馮、鄧二位神父管理學生,董神父作理家神父。初期的工作是服務大專學生。馮神父多年在北部負責大專學生工作,所以他一來學生活動就蓬勃發展起來,以致四維文教院很快便成為一個學生中心了。但依照會長指示,不要只照顧學生,還有其他工作也要推動。在推動其他工作中,神修小會列為首要。當時小會三位代表:謝文檉、李美達、李菖薇來請我做輔導司鐸,從此小會便以四維中心為家和活動地。小會可稱為一個友誼的花園和信德的活泉,注重神修,每人按照傳統「煉、明、合」三條路度靈修,遵從神操四週精神去生活。神操乃耶穌會士力行且廣為推行的,其要點如下:€

(1)從基礎下功夫:要堅持原則和基礎,只有天主是絕對的。人是天主所造,為讚美、尊敬事奉祂,因此自身得救,而達到人生的目的。罪是愛的相反。為此要改過罪惡的惡,而轉向天主的愛。

(2)從認識基督啟效法:基督是我們唯一師傅,祂在召叫我們效法祂,為天國的來臨努力和奮鬥。

(3)從十字架上獲力量:十字架「這為猶太人固然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一23〉,可是為我們追隨基督的人卻是天主的智慧彰顯(參格前一24〕,祂的德能彰顯在人的軟弱上(參格前一25〉。

(4)基督以「人類長子」的身分復活以來,我們相信復活,而且是肉身的復活,並企待永生來臨的喜樂。

以上四點互相關聯,要在動態中了解,不斷操練,落實在生活中,走向悔改,回頭轉向基督,成為自由的人,最終超脫苦難而進入光榮的復活─永生。

成立傳教協進會,協助本堂神父一齊推行牧靈工作,劃分三組:一、禮儀:負責主日彌撒及教會節慶;二、教義:推行讀聖經及研究道理;三、對外的愛德行動。每主日都有主日彌撒,在耶穌聖堂舉行。每年辦一次朝聖,為期五天四夜,高鐵往返。避靜:四旬期及將臨期各一次。法文班:田修女主持。查經:每星期六下午。本堂通訊。郊遊:北區300元、南區200元,主日增加彌撒。

1991年離法回台灣。

1991 ~ 1996任職耕莘文教院耶穌聖心堂副本堂一年後,轉任台南勝利路本堂神父,並任耶穌會南區院長。

1996  ~  2007蘇澳本堂神父13年。

2008  ~  新竹小住後,到輔大神學院頤福園。

2015年11月殁。(編者補)

 

王貴神父晉鐸金慶,高雄郭曉薇(右)特地北上與姊姊前往耕莘文教院祝賀。
 
 
王貴神父90 大壽,南、北會員前往頤福園賀壽。前排右是高雄分會主席顏闓明,左林紫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