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路德傳引發的聯想:兒童要理的十八禁*
古偉瀛
*節錄自小古原作〈參加神修小會觀賞路德傳有感〉的引文及第二部分,在附錄中有建德的回應以及〈見證是一輩子的事〉。
七月的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台北分會請了耶穌會的胡國楨神父講解慶祝路德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同時介紹並觀賞基督教十多年前拍攝的馬丁路德傳,胡神父一開始首先介紹為了紀念這次天主教與信義宗的共融儀式而設計的十字架,接著就放電影,電影結束後,請了信義會的一位牧師講了幾句話,牧師說他一生效法的是路德總是覺得不夠而不斷努力的精神。胡神父最後講了兩個重點:一是路德反對的是當時教會中販賣Indulgence的風氣,Indulgence這個字的正確譯法是「大赦」,是赦罪以後的「罪罰」,換句話說,路德反對的是教會中「販賣大赦的風氣」,是反對教會人士販賣「大赦證明書」,可惜,在華文世界裡,常把Indulgence譯作「赦罪券」,這是個誤解,「罪的赦免」是因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是無法販賣的,販賣的是赦罪以後的「補贖」,減免「煉獄之苦」;
另一重點是路德當時並非被開除教籍,而是不再與天主教共融,他希望這兩點在今日應當澄清。
路德傳這個電影乃是以基督教信義宗立場拍攝,拍得不錯,請來的都是大明星,像是演大選候的彼德尤斯汀諾夫等人,情節及語言文字也都符合史實,尤其是路德為自己辯護時的文句都是眾所週知的名言。
當天參加的人多半是天主教友,以小會會員佔大多數,由於時間關係,無法有太多提問的時間。依我看來,若要有更好的效果,電影應該分段進行觀賞,每一段停一下,進行背景解說,這樣才能讓歷史及神學背景不熟的觀眾能充分吸收。例如,一開始,路德在大暴風雨中匍伏在地,喊叫若能活下來,將來要進修院,這個橋段是有名的路德為何要入修會,而不是他父親所期望的去作律師。另外,像是大選候、日耳曼貴族,以及聖奧斯定修會強調恩竉等的相關知識要具備,才看得懂此電影。此電影雖然相當充份地顯示了路德的人格特質,但是有些題材並末處理,像是聖母瑪利亞。
此處所要提出的並非對上述的補充說明,大家可以自行尋找答案。在此想提出兩點,一是對於那張十字架漂亮圖畫的說明,一是對於路德一生的反思,並提出為了心理精神健康成長,兒童要理也要有十八禁的主張,以就教於讀者。
一、蕯爾瓦多的十字架(The Salvadoran cross)
此十字架乃由薩爾瓦多畫家Christian Chavarria Ayala所繪製,此十字架主要呈現的是天主教與路德創立的信義會共融的象徵,天主教及信義會都強調聖洗及聖體聖事的重要性,因此這張圖也以這兩個聖事為中心來強調和解與共融。
以下的內容主要是依據畫家本人以及瑞典信義會的網站所提供的資訊翻譯整理而成,特此註明,並表謝意。
1.十字架最下方乃天主以雙手接納全球的人類,其上的葡萄園及葡萄樹代表基督及天主子民。
2.代表聖神的鴿子象徵著天主的救世工程,來臨在我們中。
3.葡萄樹上方有一領洗池,受洗的人渙然一新,與基督合為一體,與眾人共融。
十字架交會處是耶穌在施行感恩祭,聖體聖事代表我們深切渴望的可見到的以及圓滿的教會共融。在桌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將自己作為這趟旅程的養分,強化在聖洗中諸聖共融的力量,圖中所有圍牆倒下,男女老幼,各色人種大家圍繞在基督週圍,眾人和解。
基督教信義會的教友,如同天主教友一樣,都認為聖體聖事是一種天賜的禮物,教友們可以從中得到滋養及安慰。在聖體聖事中,教會重新聚合,並建立起來。
此圖像中所有的行動及符號都指向基督-人子的生活、死亡及復活。信友的手臂都舉起,感謝天主的作為。
圖中可見到餐盤中的魚也朝向基督,在希臘文中魚是耶穌基督天主之子,人類的救主的縮寫代稱。
天主召叫信仰團體成為和解及平安的場域。天主召叫所有領過洗的教友要從事和解的事工,參與良善的大道,以供所有人類及受造物進行和解。天主全心接納這種壯觀的普世的共融。
這是畫家Christian Chavarria Ayala在此十字架圖像上所想表達的內容。下圖是晝家本人及其所繪的十字架。
二、觀賞路德傳引發的聯想:兒童要理的十八禁
至於路德的強烈個人特質,表現在他對於罪惡的不妥協以及堅持追求靈魂得救以及內心的平安上。大家知道他一生都在追求得救的保證,後來在聖保祿致羅馬人書中找到了解答:「因信成(稱)義」
教宗方濟各對於路德的概括性看法我認為是最有見地的,他說路德一生永不放棄的是尋求天主的慈愛。就此點而言,我提出心靈成長的十八禁。
從史書記載中知道路德在宗教改革之前,雖然已是奧思定會士,一名神父及神學教授,但是他內心一直有很強烈的焦慮及罪惡感,他全力盡好一位信友的義務,告解辦了又辦,始終得不到平安,同會的弟兄、神師的教導都未能消除他的焦慮,他想會確知他的靈魂得救卻總不能如願。我的觀察,在參照了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及許多其他神長所提供的資訊讓我認識到,這些焦慮很有可能是與教會兩千年來的給教內兒童的神修教育有關,而這都是一直被忽略的問題。
我想大部分的自小領洗的教友在成長過程中,不論是主日學或寒暑假的要理班,神長及老師所灌輸的多半是非常嚴厲而公義的天主,做了違反天主十誡或聖教四規的事一定要去告解,而且一定要明明白白確確實實詳詳細細地告訴聽告解的神父,否則就是犯了冒辦告解的大罪,而絕對不能冒辦告解以及冒領聖體,否則將來一定會下地獄!幼小的心靈從小就感受到十分嚴厲的天主,如果告解不完整,後果更可怕,可是小孩子不免犯錯,撒謊更是常事,而到了青春期,各種與第六誡色情有關的思言行為又是在賀爾蒙的影响下,經常會有罪惡感。更令人不自在的是,這些事情怎麼能向經常要見面的神父清楚交代,因而造成罪惡感及不平安的惡性循環,在每次感到告解不清楚,又不能定改的情況下,好像又犯了冒領聖事的大罪,心中愈焦慮,每次到教堂望彌撒領聖體就愈感不安,過了不久,就可能離開教會,以免更多煎熬。而在路德時代則沒有隨時脫離教會堂區的可能。這種充滿對於像嚴父的天主的畏懼,加上年輕時的衝動及焦慮,自覺無法脫離罪惡的挫折累積下來,不過他最後因為閱讀聖經,特別是書信中的聖保祿致羅馬人書而得到了解脫。但是一般人若長期在罪惡感的煎熬下,心理及精神的成長就會受到阻礙,甚至變成精神上的問題。因此我主張兒童要理的十八禁就是在我們心理精神健康發展成熟前,絕對不能灌輸令人恐懼焦慮的嚴厲的天主印象給未成年的教友,就像不能給未成年人灌輪成人的性觀念或給他們看成人影視圖書一樣,以免日後的偏差。我們要灌輸的是無限仁慈的天主的概念,祂一定要我們快樂的生活而不是隨時找我們的缺點來懲罰我們,死後更有可怕的地獄之火。
路德及許多從小領洗的教友很可能就是在這種恐佈的心靈環境中長大,造成長期的焦慮不安,最後他以堅定地對上主的信仰克服了心中的不安,而天堂之門為他而開。我們從教宗方濟各的說法來看,他說路德一生永遠在追求上帝的慈愛。這與「因信成義」是相輔相成的。我的主張是,如果現在教會的主日學對敎會內兒童的教導還是像以前一様的方式及恐佈的內容的話,我們得要徹底改變兒童的宗教教育,要有十八禁的觀念,不要灌輸兒童不宜的黑色形象,而是一個能給我們幸福快樂的慈愛的天主,這樣我們的靈命成長、神修方向才不會偏差,才能體會到信仰的美好。
我在教會內的觀察,接觸過一些神父,他們也有些人承認以前有過這樣的情況,他們有人稱之為「狹心症」,但他們並未談到後來如何克服這些焦慮的。我的成長過程中有三次經驗使我逐漸從這種焦慮中解放出來。第一次是胡國楨神父有一次替雷煥章神父代班,他主持彌撒之前突然說了一段話,這段話給當時的我很大的解脫感。他說:「今天來了很多人,你們當中或許有些人多年未上教堂,未辦告解,我告訴諸位,你們今天都可以來領聖體,將來有機會再去辦告解,我先為大家集體赦罪…」這段話我相信使得當時不少人得到了心靈的釋放。第二個經驗是個人因為學術研究的關係,接觸並探討後現代主義以及其特色。這種思維內容複雜,包羅萬象,但是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文字語言的不透明性,亦即是我們所表述的絕對不可能是完全的真相,因為在語言文字再現的過程中有了許多因素介入,不可能如實地再現過去的情境。這與我的心靈解脫表面看來似乎毫無關係,不過事實上,在我覺察了這一點之後,當年所担心憂慮的告解時的「告明」就不再困擾我了,因為再怎麼「告明」也都不是如實地再現,就這一點而言,就沒有什麼告不清楚的問題,每個人告解時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告明」,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犯下可怕的「冒辦告解」的罪過。
第三個經驗是多年來常常聽到的,尤其是雷焕章神父生前經常向我們說的:「天主是愛,他不會隨隨便便將人打入地獄的,你們將來會發現,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天堂的。」許多神長都強調天主是愛,這句話聽起來像是陳腔爛調,但事實上,需要自己親身去體會,天主是愛人類的,才會有救主降生受難贖罪等等。有時,我們好像是犯了罪,但是確實是「明知故犯」嗎?而且又是「大事」嗎?如果好像是,又好像不是,那就不要讓它盤據在心腐蝕你原本健康的心。經常焦慮使我們心靈枯槁,最終會造成精神疾病,難道這是天主的本意嗎?絕對不是,天主造了我們,是要能分享祂的創造的一切美好,大地和人力的產物,人間親情友情愛情的滋潤,而不是來整天憂心焦慮的。總之,我們在教導小孩時要有十八禁的觀念,才會有健全的心態,作一位健康的教友,如果不幸從幼年時受到錯誤的宗教教育,很早就有很強的早熟的焦慮及罪惡感,那一定不要讓這負面消極的情緒繼續盤據在你心裏,一定要將「可怕」的天主轉化成「可親」的天主。我相信馬丁路德是完成了這種轉化,對於慈愛的天主的堅強信念支配了他的一切行動。有了健康的天主觀,我們才能理會並欣賞無神論的馬克思對於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充滿辯証意味的斷語: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
的確,路德戰勝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是因為他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世俗人,是因為他把世俗人變成了僧侶。他把人從外在的宗教篤誠解放出來,是因為他把宗教篤誠變成了人的內在世界。他把肉體從鎖鏈中解放出來,是因為他給人的心靈套上了鎖鏈。
如果我們有了較健康的心態,也不會對胡神父當天再三提到的「慶祝」,而不是一般所說的「紀念」、馬丁路德「起義」而不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時,覺得有點震驚,有點太激進了。
總之,我看了路德傳後,覺得教會要有主日學十八禁的觀念,以及教會對於和好聖事要有新的改革。天主教會數百年來,一直對於告解聖事沒有與時俱進的改革,恐怕也因此使得不少教友後來離開了教會。如果教會勇於面對,進行合乎風俗民情及時代變遷的改變,這樣對教會的未來會有很正面的影響,您同意嗎?
附錄一:建德的回應
謝謝小古的分享。我因為不是從小領洗的教友,所以這方面的問題比較少。但是一直深深覺得我們的教會是一個被罪惡感籠罩得喘不過氣來的團體,耶穌看了一定很心疼。
當年猶太人因為覺得天主非常神聖,人不配也不敢親近。耶穌來了,教導我們,天主是慈愛的天父,要我們多多地去親近祂。耶穌甚至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人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不配不夠好,就不敢親近天父。但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為了解釋為何耶穌“需要”被釘在十字架、受到如此的痛苦與羞辱,有人提出耶穌藉此把世人從罪惡的桎梏中解救出來的理論,聖保祿甚至說,人的罪越深,就顯出天主的愛越大。教會的罪惡觀以後就越描越黑。
每天早上,我去參與6:45的早彌撒。但是彌撒一開始,就是向天父告罪。我寧可向天父說,阿爸,我愛你。
在《見證》的熄燈號上,我寫了篇文章,以前曾經寄給你們,再次寄上,算是附和小古的分享。
附錄一:見證是一輩子的事
許建德
一位東方的佛門僧侶和一位埃及曠野中的隱修士在超越界裡對談:
隱修士:「師父長期靜默,有何心得?」
「我佛慈悲!我佛慈悲!此生苦海無邊,願度眾生。你呢?」
「塵世充滿邪惡,人人身陷其間而無法自拔。吾主寬容大量,拯救所有悔 改自新的人,讓他們都得永生。」
「........」
兩人頓然無語,默然良久。
還是老僧先打破了沉寂:「你看到的是一個罪惡的世界,所以你宣講悔改 與寬恕。」
「不錯。而你看到的是一個痛苦的世界,所以你傳揚的是佛的慈悲。」隱 修士回應著。
「你的上主能夠寬恕了再寬恕,是一位大愛慈悲的上主。」老僧若有所悟 。
「你的佛慈悲為懷,定然也是寬宏大量。」隱士答道。
「被原諒的人,必然以愛還愛。」老僧繼續說著。
「被愛的人定然警惕自省,不願意辜負愛者的用心。」
「哈哈,雖然你宣講『慈悲』,我強調『寬容』,那位自有者本來就是同 一位。殊途同歸!殊途同歸!」隱修士笑著說道。
「只是,」老僧笑著回答:「如果一個孩子每天早上醒來,父親就對他說 :『兒子,我原諒你!』,母親則說:『兒子,我愛你!』你猜做兒子的會喜 歡哪一個多些?」
耶穌基督所要啟示的是大愛的上主。他同時代的猶太民族認識上主已經有 相當長的歷史,問題出在他們的忘恩負義而遠離上主,所以耶穌向他們宣講「 悔改與寬恕」。如今我們面對的是還不曾認識上主的華人同胞,我們如何介紹 這位大愛的上主呢?
張春申神父曾在《見證》發表過一系列「智慧基督論」的文章,建議以東 方人喜愛的講故事方式來宣講基督的福音。就以這篇小故事來紀念《見證》數 十年來為「關心現代、尋主事天」的目標所做的奉獻。
見證是一輩子的事,以此跟《見證》的工作團隊、以及所有的讀者和作者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