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1期 51

芥子51期 -《生命之慶》第十章 團體 Community (Anthony T. Padovano著 孫長安譯)

《生命之慶》第十章 團體 Community

Anthony T. Padovano著 孫長安譯

 

團體 Community

沒有人願意孤獨,獨自生活,終其一生。縱然有不少人喜歡獨居,過得無拘無束,這也多半是因為沒有找到真誠契合,切意的團體。

人是社會性的,生來就會與人結伴,聯繫,一起生活的。人與人之間更是能夠全方面又完整地彼此相親相屬,這份屬性原就是存於天主創世的次序裏,不必也不能依原樣再做一份。

受造的人原本就會一起相親相屬生活的。

人的生性意願與他人相識相交,願將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許多努力都用在這方面。其中,人們興趣最濃,最俱活力的表現,就是在姻緣方面。

在人類的經驗裏,婚姻關係是最全面又恆久的。它的全面性,含括了一個人生活的裡裡外外,大大小小的各個方面:情緒和身體,法律和財務,社交和工作,健康與疾病,生與死,愛與幸福。在人類語言裏最生動,最引人注目的詞語,多是與婚姻和家庭有關的:家庭,母親,父親,兒子,女兒,孩子,姐妹,兄弟,等等。

婚姻關係不僅是全面,而且久遠。沒有人會在剛結婚時便去設想終結這婚姻。婚姻關係要求彼此給出終身承諾,若不終身又無承諾,這樣的婚姻會令人驚愕,不解,感到失望,心理難過。若是朋友分離,遷居別處,或是子女離開父母家而自居他地,對這樣的分開,人們並不驚慌。但是一對夫婦分開生活,居住在不同的地點,這個跡象表示他們之間關係很可能是嚴重失和了。婚姻的永恆性包括了夫婦親密關係的永久不變性。

距離的遠近無妨友誼的持續;子女走他鄉也無礙與父母的親情;然而分居的生活方式,對婚姻的關係幾乎就會造成損害,甚至難以為續。

雖然,婚姻是要求雙方全面又持久的關係,要求全心全意地付出,然而,人們仍願投身進去求一份姻緣,總之,人們認為人生的幸福莫過於與相愛的人長相廝守。事實上,若是不幸遭受配偶去世或離婚,人們也往往會選擇再婚,不願放棄實現人生幸福的初衷。

有時,夫妻和父母對隨著身份關係而來的責任及期望常會感到受不了。這種的壓力,失措,在別種關係上不會發生或不致太嚴重。事實上,單身獨處使人更能控管自己的生活,多做些想做的事情,成就更多的自己。但是,總的來說,多數的人們卻不這樣做,並不將獨身當作是個理想的選擇。

即使有些人們不選擇婚姻之道,他們卻也不是離群索居,獨自生活,而是發展朋友間的聯誼和參加宗教或其它對他們有相當需要的社群團體。

從古迄今,人生在世就是屢屢不斷地為人們付出自己,因為人原本就是社會性,交際性的,互相依存,一起生活的。在過往時間裏,所有人類重要的行徑,其動機和激勵之因素都是為了他們所屬,所生活的社群團體。

猶太裔的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說,「人生的實義是在于相會all meaning is in meeting」,當人與人在生活中交往愈深益深,交往的意義即成為人存在的實質特徵。

譯者:真實的人生是在相遇
‘All real living is meeting’ and looked to how, in relation, we can fully open ourselves to the world, to others, and to God.
Martin Buber把人在世界上的存在,以relation(關係)與encounter(遭遇)作為基本架構。在此基本架構下,他把自我與他體(人或宇宙)之間,區分為I and It(我與它/物),以及I and Thou(我與你/祢)兩者。Martin Buber (1958: 25)

聖經也以相遇關係的方式來描繪天主三位一體Holy Trinity的本質。天主是三個位格Person的在一體內的永恆關係,在其間,愛與生命的交流暢通無阻。天主造天造地又造人,於是,在基督內,我們每個人與基督的團體相聚,與天主共融一體。

沒有接觸就不發生生命的關係,疏離,分離就不會孕育生命。我們對生命起源做觀察,就知道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是經由結合而發生的。

就人類而言,生命起始於彼此互表熱情,保證和承諾,至誠誓言和自我付出,奉獻與喜悅。其間若是少了這些,就會感到不足,覺得缺憾。

社會上的社群團體有許多,林林總總,使人們不覺得缺少什麼。社會上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吸引各種媒體的報導,很是引起人們的注意。但與我們大多沒有互動的關係,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比我們親身參與的,又有人際互動的社群團體。

聖體聖事禮儀是具有實際互動作用的慶典活動,在其中個人與天主,與信友,渾成一體。即如,納入股股的麥粒,做成麵餅,納入粒粒的葡萄,釀製成酒,這是十足聚合而成的團體,一體的象徵。

在感恩祭禮中,餅被祝謝,擘開,分給每一個人,眾人,它意味著生命的轉化成新,以這一方法使凡是分食同一個擘開的餅 (基督) 的人,藉以再次進入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裏 (與祂共融,並在祂內形成一個身體,團體)。在聖體聖事中,酒被祝謝,聖化,分給眾人喝,以除罪更新和給我們愛的施予。

感恩祭禮是向所有人開放的慶典,彼此相識與否並不種要,但每個人都同在基督內,相信天主臨在于我們。感恩祭禮邀請世人都前來參與慶祝,前來赴宴。除非所有的人都來到了,否則,教會的善牧職,服事是不能停歇的。

基督是儀式的焦點,祂要我們相信祂的生,死,和祂的復活和聖神的降臨,都是為了人們的救贖。基督蘊形的餅酒不是為少數人的準備,或是限量施予的,確是為每一個人,所有世人的。耶穌是初在,今在,永在的救主,天主。

基督要我們對仇隙也要以愛德對應,如此,方得到祭壇前來。在這個意義上,感恩祭禮是要在和好及和睦關係下慶祝的。在新約書信中,聖保祿不斷地提醒我們,在基督內,在基督的身體,團體內是無分猶太人或外邦人,為奴的,或男或女,但都是一家人。

團體的必要及延展的可能性是無窮的。(教會)團體的包容性能夠懷抱整個人類大家庭,神聖的天主聖三臨在其內,親密共融。這種永恆的,無限的,屬神容人的,親密互動的普世性(教會)團體,或許才是基督宗教最令人振奮又感人至深的致理。

即如所說,一個人的生活是與存在他身邊的人和事有關,與他所屬的,有互動關係的團體有關。這人的生活,生命便在這樣的關係下得到說明,定義了。這意味著,我們縱然貴如人類,但是我們生活並不是盡能自由,自主的,或是可以盡憑己性,感性,理性就可以成就和定義了。而是說,人的發展和他所積極建立的人、事、和團體的關係,關係的數目及多樣性,是成正比例的。

三位一體的天主聖有神聖三位(格) person的共融關係,其內是一個愛的共融體,並外求與子民的共融。人同樣也要有這樣緊密的交際性/社會性social likeness關係。我們愈是能夠與人發展有真摯的關係,我們的人格,性格也相對地變得實在。天主既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這就是說受造的人在彼此的關係中,應該擁有一種能反映天主聖三之間的互動和親密相愛的能力。是的,我們的受造原來具社會性,團體生活的,從而將人保持或恢復到天主造人的初衷裡。

我們若愈是劃圈自限,在人際關係發展上卻步,我們便逐漸變得少了人味。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對親密朋友的交往不去做選擇,而是說,若有須要,人顯然是很能發展人際關係的。

基督就是能夠在任何情況中,不同文化中,向所有的人,不同年齡的人,揭示他完全的人性,和祂(天主子)與天主的關係。

感恩祭(禮)的主題提醒我們,一個人若是想要充分體驗教會的團體生活。他便要對(教會)團體的大公,普世,包容性有所認知,並且對天主和基督在團體裏真實的臨現有所體驗。如此,這人便能夠感受到豐厚的團體共融生命,其豐盛甚至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正如聖體聖事禮的麵餅是聚合自無數的麥粒而製成的整體,所以人類大家族是來自無以數計的人們聚成的一體。麵餅擘開,再分給每個人。人的破碎,不全,傷痕在領受麵餅時得以撫平,恢復和痊癒。在共融時我們,與他人,與基督成為一體。聖體聖事禮聚合我們,變化我們,並予以慶祝。

葡萄酒是聚合所有前來的葡萄酿造成釀的。葡萄經過碾碎,細緻成汁後的酿造,每顆葡萄雖不再有自己形體,但卻未失自己實質特性,今傾注在基督杯內,拿起,分給大家喝。酒經由分飲,流淳在大家內成為生命,共同的生命,其中不少任何一個人,有你,有我,更有基督。

為末世的裁判時,基督說,祂看重的是每個人對饑者,渴者時,在這兩件事情上的服事。在第一事上,基督意指人的養育。就像是在家裡,家人間的分享,共餐,所以在人類的大家庭裡,人人當以慷慨和對人尊嚴的尊重態度,尊重食糧的分配。

在前來聚餐的來賓裏,最難受的也莫過於將其中的兒童排除,或是拒絕某些來賓。這樣的拒絕既是傷人也是傷己。同樣,將任何人的排除在人類大家庭之外,其傷害也是如此。即使,在當時,這是出於我們的無意之舉,我們每個人也都受傷。這受造的世界是天主子女的共有。因此,基督邀請所有的人們前來赴宴,無人被拒在門之外。

然而,在第二件事上,基督是另有所指。在另一個場合裡告訴我們,說,人的生活不單靠麵包。祂進一步要我們祈求日用的食糧。我們需要的滋養還要有天主聖言和我們彼此間的以愛相待。我們不只是在團體內受得滋養,更是藉靠來自我們所屬身團體的滋養。父親給他的子女不僅是麵包食糧,但還給了所有他的生命的話和他的愛的精神。否則,這不是父親的食糧,領受的也不是他自己真正的孩子。子女不是父親的義務;而是他自己生命的一體。

正是因此,當我們拿起麵餅,尋擘開分給大家拿去吃時,我們渴求著與主,與團體一體的共融,即如我們分享食物並且從中得到滋養。我們自己即是麵餅,因為它不僅盡含了我們的心意,愛情和奉獻,不僅盡含我們的家人和團體,更是在此祭中與基督,和天主的共融。

麵麥餅和葡萄酒也是代表了在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創傷的身體,象徵用祂的死亡來承攬我們每一個人的死亡;進而提醒我們的,是祂從空墓的復活的象徵,是藉由在祂內,所有人的生命因此得與祂同活。

天主要所有的人都歸於基督,天主子,每個人一同在祂內成一團體,成為一體。

反思:三個字:用三個簡單字的字源來說明一切。

要有「 同情心compassion」使能夠察覺得別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痛苦。要找到「同伴companion」即是說,結識與我們同分麥麵餅的人。要體驗一同領受餅酒的「共融 (契合;相通;溝通;分享) communion」,即是與前來同聚的人們相遇,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一個聚合一體的人。

我們即同如一家人,是一起共融的同伴,每個人彼此都以同情心相待相處。 在聖體聖事禮中,基督是慈悲的天主,祂如同伴般為我們擘餅,分餅,好能促成我們之間的相契,分享和共融。團(體) 契是另一種方式的共融。在感恩祭禮提醒聖體聖事與人生命共融的深意,要人永遠記住人類生命在最初被造的時候是與天主生命相通的。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