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1期 向下位移、走向群眾

總會主席的話

褚世傑

 

天主的計畫常出人意料

  以前會員家人問世傑為何不終身奉獻?我的回答總是:為了一個承諾;若要問為何如今終身奉獻?答案同樣是為了一個承諾,所不同的是這個承諾是可以說的。

  之前,自己一直都不承諾終身奉獻,一開始,看到年齡相近的惠珠、淑美與慧英都陸續終身奉獻了,心中不免有些無法形容的感覺;但過了些年,也就習慣了,也很享受每年一次的奉獻。但是天主的計畫有時是出乎人的意料,在非常狀況下,我終於作了終身奉獻,而同時承接了另一個在小會內的重大承諾。

  回想民國六十六年大學畢業,在姊姊海蘭的邀請下,第一次參加小會在淡水聖本篤舉行的三天夏令營活動。猶記得當時颱風剛過境,山上沒水沒電,甚至餐點還得由山下僱用計程車載上山,但是夏令營仍然照常進行,大家並沒有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行程。這是我與小會的第一次接觸,讓我對小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我是大四那年聖誕節才領洗的教友,領洗後不到半年就畢業了,所以沒有參加大專同學會的經驗,也因此小會是我接觸的第一個教友團體。很慶幸,也很感恩,有小會的一路陪伴,讓自己的信仰在團體中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誠實地說,記不得自己是那一年初獻的?因為民國六十八年九月研究所畢業,就去服兵役了,在新兵訓練基地接到奉獻的邀請書,但是身在軍旅是無法出席奉獻彌撒的,還記得按邀請函上所述,舉行奉獻彌撒當天晚上,正好輪到我站衛兵,對著那一輪明月,作了我在小會的第一次奉獻,但那次奉獻是否算數?事後也未再去求證,反正我就這樣加入了小會這個大家庭。

  另一件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德國進修那些年,仍然會定期收到心泉,一本由地球另一端遠渡重洋的一份家書,雖然自己不善文字,不能為心泉提供任何貢獻,但至今仍對所有曾經參與和現在仍為心泉付出的家人心存感恩。心泉無疑是小會的重要文化資產,一份維持了超過四十年的禮物,是彌足珍貴的。

  胡神父曾說:「今天的小會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最佳寫照;如果要當時創會的會員再重新檢視成立的初衷,不知會有何感想?」不過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要是沒有創始會員的帶領,不會有今日的小會。

  五十二年,在天主的創造中肯定是非常短促的,但就人有限生命的量尺來看,就大為不同了。時代在改變,小會亦需要改變;不但要改變,更要加快腳步的改變。

  過去,小會強調在生活中成全,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讓別人能認出我們是基督徒與小會的家人,但我們必須承認在教會內與社會大眾中,我們應該有很大的空間去「奉獻所有,聖化一切。」

  盧雲的「向下位移,走向眾」是我們延續「神修溯源」,具體落實小會宗旨與精神行動的重要三年。

  不少會員問:小會這麼多年以來,一切都很好,為何我們要成立「天主教中華基督神修小會之友人文關懷與服務促進協會」(簡稱小會之友協會)?其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節稅,更不是為了社會名聲。而是前一任的參贊參議們就已深深感受到,如果我們要以團體名義對外活動,就形式上,必須得到教會與社會的認同,因此藉由在內政部登記社團法人,以及積極參與全國或各地區主教團下的教友傳教協進會,讓我們與教會與社會有更多的聯結與合作;我在此願向對這改變感到疑惑或不安的家人說聲抱歉,更願為此持續溝通與交換意見。

  前些日子,世傑拜訪了高雄分會,瞭解會員以團體名義參與四維聯盟與耶穌會合作,也聽到會員為團體內的分享時間,因與其他團體合作被壓縮而感不安的聲音;期望在會員的通力合作下,能與其他團體充分合作,使四維文教院發揮更大的功能。同樣,在去年十月底拜訪台中分會時,分享了會員揪眾包括自己的另一半,參與食物銀行的服務,雖然會員人數不多,但仍是以團體方式具體行動,參與對外服務工作的可行方案。

  記得瑞雲擔任總會主席時,有一次我們在震旦中心二樓聚會,雷神父走到門口以他一貫豐富的肢體語言,中氣十足地大聲說:「我要找全世界的總主席!」確實,我們在北美、比利時、馬來西亞尚有很多會員,我們都是小會的家人,雖然我們的形體不能聚在一起,但透過心泉與祈禱,可以把我們的心緊緊聯結在一起。

  越是開發的國家地區,就越快邁入老年社會,這是不爭的事實。年輕人白天上班,在家的樂活族需要有人陪伴,尤是在社區中推廣樂活族的日間陪伴,需要有專業團隊與完善的工作團隊,為此惠姿姐願意培養小會會員從事這方面人才培訓,期望有意參與服務的會員直接與惠姿聯絡。

  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是小會宗旨之一;文化是當下社會的生活寫照不是復古,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參與新文化的建設,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將信仰的元素納入,使我們生活在愛的氛圍中?又要如何將抽象的宗旨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很幸運的,在去年終身奉獻會員們聚會的夜晚,在太平洋的岸邊上與建德、瑞雲及淑美、永棣等會員的促膝夜談,確定了透過網路,以說故事方式,做為福傳的大方向,目前加上北美分會主席文漣以及幾位台北分會的青年會員,著手規劃小會的新網站,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不僅要我們熟悉使用網路的現代科技,更要有長期奉獻時間與精力在網路內容的維護上,期望有更多的會員並邀請愛好中華文化的朋友一起加入。

  如果文字與神修是小會的塔冷通,那麼《一扇心門》就是最好的媒介,銓堯在慧榕的邀請下,願意擔任以《一扇心門》推廣讀書會行動的召集人。相信在大家努力之下,我們可以讓更多的社會青年成為基督徒,經由認同小會,進而加入小會。

  小會需要一個家,家可以凝聚會員家人的心,但也可能因此困住我們的彈性。無論如何,心泉小棧是二○一三年共融營提出的行動方案,願大家為此意向祈禱。回顧兩年前,大家所提出的行動願景,如今多數都已經有具體的雛型,甚至已開始展開行動了。

  三天前,淑美在網路工作小組的電子郵件中提到:「……今年我們好像在與時間賽跑。」也有資深會員提醒世傑不要只顧往前衝,也要看看大家是否跟上了?更有會員對近來諸多的變化感到不安,讓我們將以上的意念放在每日的祈禱中,祈求聖神賜給我們小會這個大家庭中每一位家人聖神七恩:敬畏、孝愛、聰敏、剛毅、明達、超見、上智,共同為落實小會的宗旨與精神,一起大步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