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1期 向下位移、走向群眾

我們的初獻會員──林紫綢

林櫻枝

  初遇紫綢是在區紀復的演講會上。十多年前高雄的法蒂瑪堂邀請區紀復來介紹他在鹽寮的靈修中心,分享他的靈修生活。區紀復坦言他很不習慣來到都市。是誰有這麼大的魅力或是極大的熱誠感動了這位隱修的大師?原來就是當時的傳協主席林紫綢。其實,我之前就常在善導週刊上看到紫綢的名字,也常聽人談起她,因為她把法蒂瑪堂帶得十分興盛,單樞機也稱讚有加。

  紫綢是彰化人,她的出生地就是現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紫綢有二兄四姐,排行老么,備受父母疼愛。四歲時因父親任職雲林縣虎尾糖廠,紫綢就一直在虎尾成長上學,直到高中才到台北唸北二女(中山女高)。大學唸的是政大財稅系,與先生是同班同學。畢業後考上海關特考,進入台北海關,後隨先生調到高雄海關,直到二○○三年退休。紫綢育有二子,都已成家。大兒子在上海經商,小兒子在比利時攻讀博士。媳婦都是熱心的教友,四個孫子女也都上主日學,讓她很欣慰。她說她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好的工作,個個都很孝順,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談到信仰,紫綢坦承她也曾經是聖誕節教友、主日教友,就是所謂的「蒙恩的罪人」。紫綢的外婆是雲林樹仔腳的數代老教友,外婆有九個兄弟,她是唯一的女孩,親戚眾多,一半信天主教,一半屬於基督教長老會,親族中出了好幾位牧師。聽說外婆常帶母親在田裏一面工作,一面唸玫瑰經。母親嫁給父親,進了外教家庭而離開教會。搬到虎尾後,與娘家人互動,才找回信仰,帶女兒們回到教會。紫綢就在小二時和姐姐們一起領洗,此後一直有進堂。高三時為準備聯考就很少上教堂。結婚後,因先生不是教友,自己也變成聖誕節教友、迷失的羔羊。直到一九八五年買房子在法蒂瑪堂附近,才把孩子送去上主日學,自己也回到教會,但僅守主日而已。

  一九九○年到聖母山莊朝聖,抽到的一張聖言籤是瑪竇福音七21:「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一語敲醒夢中人,紫綢認為這是天主對她的期望 ──承行天父的旨意。從此信仰有了生命力,開始散發光與熱。先是在法蒂瑪堂的傳協會當祕書四年,而後當副主席四年,一九九八~二○○二年作傳協主席又是四年,這一段蒙福的歲月是她人生的歷練最豐盛的時期。當時的司鐸先是易儒德神父,虔敬認真,注重靈修;後是王志偉神父,有統籌與規劃的長才,在他的教導下,紫綢學會行政與管理,神父的激勵、肯定和全權交託,使她的才能得以發揮。

  當她還作秘書時,就著手整理教友名冊,有很多教友忘記自己的領洗資料,例如領洗及堅振日期、聖名……等。她寫信到教友領洗的地方去查詢,也親自走訪高雄的各堂區,從原始領洗簿,找出教友的領洗聖名……,資料齊全後,開始製作教友證,法蒂瑪堂的弟兄姐妹都領有精美的教友證。神父把教友按照住址分區,設有區長、鄰長來關懷教友,並印發教友通訊錄,便利教友互相聯繫。擔任傳協主席時,她積極推動成人主日學,早上彌撒後、下午彌撒前都有讀經班,有時也邀請其他堂區擅長講聖經故事的傳道員及教友來幫忙,並邀請神長來講避靜、九日敬禮及信仰講座。兒童、青年、成人都受到良好的培育,不易流失。主日學、學青會常有活動、表演,教堂也時有慶祝會及聚餐,各年齡層都受到照顧,都很活躍,整個堂區有很強的凝聚力。王志偉神父的個性活潑,紫綢也很活潑外向,溫暖熱誠的黃芝英修女經常徒步拜訪教友,大家策力,教堂猶如一個大家庭。天時、地利、人和,使得法蒂瑪堂十分興旺,成為我們高雄教區的楷模。

  紫綢心胸開闊、坦誠、積極進取,盡力配合非常神貧的王志偉神父。九二一地震時,她全力支持神父的號召,發動教友樂捐賬災,兩個星期內募得一百萬;她和傳協理事親自開車到南投,查看各教堂受損情形,給七個聖堂即時的幫助。紫綢對共事過的神長都非常感恩,她總是看到別人的好。她很感激王神父的栽培,因為退休後在二○○四年,神父推薦她去輔大神學院讀書,這一段求學是天主給她的最美麗的祝福。三年中,除了必修、選修課,也旁聽其他的課,只要有關天主的她都有興趣,結果得了個綽號叫做「旁聽王」,當時在魯汶大學讀書的小兒子說她是個「不斷學習的媽媽」。她說她現在仍然持續有興趣去學習、看書、聽演講,經常一面做菜、拔草,一面聽信仰CD,裝備好自己,好能服侍天主。說到拔草,紫綢在屏東的大津有個佔地一三○○坪的園子,種松樹、七里香、桂花和無花果(聖經樹)。她常開車載朋友去分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樂,田園清幽雅靜,讓人忘返。曾慶導、柯建融、房志榮等神父,簡銓堯弟兄和高雄小會會員都參觀過。

  如何來到小會?紫綢說她其實早就在法蒂瑪堂認識李菖薇和楊黎芳。在神學院讀書時,常聽簡銓堯談小會,也在張瑞雲的辦公室參加過小會的聚會。到西班牙及羅馬參加耶穌孝女會祖的封聖大典時,又認識了張美容、郭曉薇和謝文檉,所以對小會並不陌生。神學院畢業後,她曾留在台北陪伴媽媽幾年。回高雄後,決定要參加個靈修的團體,簡銓堯鼓勵她找小會。經過菖薇的介紹,於是我們有了這個非常捨得付出、進取、合作,熱心服務的會員。她百忙中,總是抽空參加神修溯源的聚會。去年八月在共融營做了初獻,十月底,就到靜山找吳伯仁神父做個人避靜,請神父介紹小會的宗旨精神,認真的態度直叫我們這些老會員汗顏。

  我一直認為紫綢是個美麗幸福的女人,看來各方面都很圓滿,紫綢說其實不然,她也是個需要耶穌救贖的罪人。她的生活中仍有不完美,有缺憾,有傷痛,但在耶穌裏有平安。她說天主不會在我們身上找獎章、文憑、學位,衪會去找傷痕。生命中的痛苦、傷痕也是天主要給的恩典。

  後面這句話叫我省思久久,感觸良深。

  就此為這個訪談,輕輕劃下一個句點。

 

林俊芳(左一)與林紫綢(右一)於103年共融營初獻時,與參與共融營的三位神父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