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滋養孩子的心靈

陳麗蘭

 

──(葉懷生/美國教育碩士/曾任美國堂區宗教教育主任/善牧宗教教育會員)

 

1. 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

  因為我很喜歡小孩,看見成長中的生命,就像看見造化在眼前發生。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奧秘。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經驗告訴我,孩子在不同時間會表現出不同層次的人格深度,他們也會有不同層次的需要,我們得對每個層次需要做出回應,才能教育出一個身心靈整合的孩子。今天我特別選擇討論滋養孩子的心靈,是我看見幼小的孩子表現出高度的靈性,因為他們的直覺還沒有被許多教條和法律所規範和限制;如果我們從小就注意孩子的心靈,提供良好的滋養,孩子的成長會更完全,對於事情的反應會更敏銳、會更能透視生命的實際,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得更穩健。

2. 你提到孩子有不同層次的需要,能不能多談談這一點?

  好的。孩子的生理需要包括空氣、水、食物、住處、睡眠和人際的接觸。這些構成了人本心理學馬斯洛著名的需要層次表的底層。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說,孩子需要沒有污染的空氣、純淨的水、健康的食品、舒服的住處、不受打擾的睡眠和親愛的人際接觸,也許再加上良好的醫療設備和自由活動的機會。

  在教養孩子方面,心理的需要近年來受到相當的重視。馬斯洛提到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上認知的需要,情緒平衡的需要、刺激想像和好奇的需要、自我表達和自我肯定的需要、信任、成功、屬於社 和友誼的需要。

  心靈的需要是馬斯洛在研究人的現象一輩子之後,在晚年加在需求層次表的上層的。孩子渴望心靈的滋養,這種滋養能讓孩子敞開心靈的門,做出驚嘆、尊敬和感激等等深度的回應。孩子需要發現他們生活的意義,探究為什麼自己在這裡,而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心靈要求對自己所做的事的重要性做再一次的保證。孩子的心靈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比那樣做來得好。他們也需要超越自己和有形可見的世界,和宇宙有所連結。這樣的需要,除非讓孩子和那比他們日常經驗的更偉大的實體相連結,是不能滿足的。

3. 如果我們沒有照顧好這個心靈層次,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心靈的層次被忽略了,孩子也許會成為一個看不到生命意義的人,覺得生命很無聊,對生活漠不關心,或者變成一個斤斤計較,想要擁有權力、尊榮和財富的人,不會關心地球的生態、動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福祉。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卡爾.容格發現,在他年過三十五歲的病患身上,每個人的心理疾病都有個心靈的根源。

4. 那麼,滋養孩子心靈的第一步是什麼?

  為了要提供孩子良好的心靈滋養,我們最好是自己也開始注意培養我們的靈性生活。年幼的孩子吸收環境中的點點滴滴,包括我們的態度和行為。在孩子換上永久齒之前,一般來說,孩子是感官性的有機體。他們對環境給予的印象照單全收,因此我們的動作和情緒遠比嘴巴裡告訴他們更有影響力。

  因此我們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改善自己。我們自己要深深地進入內在的生命核心,從自己的中心來做出對於生活中各樣事物的反應,也從中心來決定和表達教養孩子的態度和方式。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夠成長得表裡合一,整合健康。一旦我們對於生活中引我們偏離中心的各項因素更為敏察,我們就會容易面對自己的限度,而向更廣大的智慧開放。

  認識了自己的限度之後,我們不妨給自己的心靈一些空間,找些時間獨處和思考,設定可行的心靈目標,每天做一點。也可以找個人來做分享和給予回饋,記一記日記,畫一畫所做的夢,和我們的宇宙之主談一談。也隨時記下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靈性活動。在一天天更深地了解自己長處和弱點,並且謙虛地面對它們時,我們就更能享受自己在人生中的掙扎,而對這些掙扎懷有一種幽默感。如常常舉心向上,尋求指引,就會對於自己的超越性經驗更加敏察,而不會失去機會來接受。那自上而下的庇佑,對未知也能夠更加的開放。在生活裡,沒有痊癒的創傷是我們隱藏的人格陰暗面,也是我們常常會把它們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部份。只要心裡願意,我們會有機會察覺和轉換過去的創傷經驗,然後慢慢地化悲愁為喜樂、安寧和智慧。這些努力需要時間,但卻是值得的。更新會為我們帶來更統整的生活,讓我們更有活力來繼續日常的服務和付出,並且活在更深的實際中。

5.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具體來說,個人是有些策略來滋養孩子的心靈,當然不見得成熟,不過我說一說讓大家參考,也許聽眾在聆聽的過程裡會激盪出一些為自己有用的念頭和想法。這些策略分幾個步驟,分別是:

1 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

2 培養安靜的習慣,

3 涵養對於事物的深度回應,

4 妥善面對孩子的問題,

5 喚醒宇宙性的意識。

  這些聽起來有點玄,不過事實上是很實際的,讓我一一為您道來。

1 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

  第一步是給孩子一個安靜獨處的空間,生活的留白看起來沒有什麼用處,可是只要想想孩子有一天所接受的資訊、教條、人際關係和成長的挑戰,我們可能就會同意,給孩子一點心靈的空間的確是有益無害。我自己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就親身體會到這一點。當時我在孩子的心靈工作室裡,為孩子做了簡單的引導之後,孩子們開始沈浸在自己的工作和冥想裡,房間一下子變得非常安靜,也沒有任何一個孩子需要我。我靠著牆角,在矮凳上坐了下來,才察覺到,這是我這個星期以來,第一次完全放鬆在這樣安靜裡,這安靜持續著,持續著,安全、溫馨、沈穩地臨在著,包圍著我,我的淚水禁不住悄悄地爬下臉頰,心裡充滿了莫名的感激,感激在這擾嚷的世上,還有一方淨土,讓自己這樣被輕輕地擁著。看著孩子們的安靜和安定,我知道孩子們和我一樣,是多麼喜歡這樣安靜的時間和空間。

  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來提供一個房間,不過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安全和安靜的角落,只要稍加引導,讓孩子把握住安靜的原則,孩子就能擁有自己的心靈空間。這空間可以是在房間的一角放上一個軟墊;也許是在魚缸後面;也許是在一盞溫馨的燈下;也許是在一面有著樹木的窗戶邊;也許是在一個按著季節更換的展示桌旁;當然,也很可以是一方室外的安靜苗圃,那裡有陽光和微風,花草無聲地讚美著自然。

2 培養孩子的安靜習慣

  第二步是培養孩子的安靜習慣。我們可以和孩子玩各種安靜的遊戲,讓他們對於安靜更為覺知和敏察。只有當孩子放鬆安靜在沒有外在要求的情況下,他們對生命更深入,敏銳的觸角才會漸漸展開,像是蟄伏許久的毛毛蟲開始從蛹中伸出雙翅,向更大的光明開展,開始心靈遨翔的旅程。有時候,我會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安靜放鬆地聆聽;有時候,我會讓孩子頭頂著填充玩具,聽著柔和的音樂走線;另一些時候,我讓他們玩某種以瑜珈或太極姿勢靜止二十秒的遊戲。孩子自己最喜歡的是拿出一個三分鐘沙漏,和朋友一起端坐,直到細沙完全流到底部為止,他們通常會再重覆 一兩 次。手持鈴鐺安靜地走線,是另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活動,孩子的傾聽、專注和自我控制都會因此而增加。無聲地和另一位友伴做「鏡子遊戲」,能夠讓孩子增加對別人心意的體察,這個遊戲是讓一個孩子做出動作,另一個孩子做出相應而相反的動作,就好像鏡中的影像一樣。試試看這些遊戲,孩子的安靜時段會漸漸加長,心靈的觸角也會更為敏銳。

3 涵養對事物的深度回應

  第三步是涵養孩子對於事物的深度回應。當孩子心靈觸角開始變得敏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一些配合孩子興趣的事物呈現在他們面前。大自然裡充滿了各種奧秘,是最好的素材了。就拿孩子最喜歡的彩虹來說吧,不妨選一個彩色玻璃吊飾,掛在有陽光的窗上,當早晨或午後的陽光斜射時,地上就會映出彩虹。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這個現象,對孩子做簡單的描述,讓他們仔細觀察,也許可以呈現 一兩 個簡單的問題來邀請孩子思考,然後給他們充份的時間去品味。在風和日麗,白雲冉冉的晴天,不妨和孩子躺在草地上,看著白雲做秀變裝,為各種形狀的白雲取名字。在太陽將行道樹身影拉長的午後,和孩子一起做各種影子遊戲,談談光和影的關係。在陣雨過後,和孩子外出散一回步,也許你們會看到一個沾滿水珠的蜘蛛網,或者一隻在潤草上點水的蜻蜓。在春花齊發時,和孩子去摘蒲公英,數花瓣,撲蝴蝶。在秋高氣爽時,和孩子一起去撿橡實、松果和落葉。聽起來這一切都是耳熟能詳,和一般的自然戶外活動沒太大分別。真正的分別在於我們自己醒覺的投入。一旦我們投入這些活動,我們就會察覺,孩子有時需要我們興味盎然的臨在,有時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有時需要在引發興趣的選擇上更加費心。我們小心照顧的就是孩子專注和投入的程度,和孩子反應的深度。當孩子深度的心靈反應出現時,我們會看到驚歎、尊敬和感激,而讚美是常常出現的行為,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寧靜和祥和。

4 妥善面對孩子的問題

  第四步是妥善面對孩子的問題。當孩子開始注意到許多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物細節時,就會有許多問題在心中產生。我們對孩子所問的問題,能夠加以認同和鼓勵,但是別忘了讓孩子擁有他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提供資訊和情感上的鼓勵,不過要相信孩子在發問的同時,就是他的心靈之箭指向事物核心的當下。我們不必急著為他找答案。而我們自己呢?只要小心,別自己讓現世的成敗卡得太緊,而失去內心的中道,忽略了我們是怎樣臨在孩子身邊的。我們如果能自己在每個人生的轉捩點上,看到自己的成長,相信孩子也會直覺到這一點,而穩健地面對他自己的人生問題。

  在孩子的尋求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相應的故事,來分享我們的尋求經過。但是在孩子自己做研究的時候,有時我們是連一個為什麼也不必問,連一個答案也不必去提供的。如果孩子問,我們就簡單地回答。因為一旦孩子開始了這種與奧跡息息相關的感受,他自然會繼續回味,直到心中的渴望得到解答。

  有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自我表達的管道。讓他紀錄自己的觀察、體會、感應和探索。給孩子的表達工具可以是繪畫的彩筆、一本日記、一個收集小東西的盒子。也可以是語言表達的機會,比方在早餐和晚餐桌上,或者回家車子裡的分享。這時候,我們不妨容許多一點空間來做探索和思考,而不要在對錯上扣得太緊。

5 喚醒孩子宇宙性的意識

  第五步是讓孩子和宇宙性的意識相連。當孩子能夠自在而安寧、有機會接觸許多美妙的事物、能夠做深入仔細的觀察、有充份的時間做個人的回應、有足夠的空間做自我的表達之後,還有什麼需要我們提供給孩子?那就是讓孩子意識到他整個的人生舞臺,就是宇宙。也許我們能夠提供孩子所有現代的文明,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能夠讓孩子意識到宇宙,這個孩子生而為人,將要一生參與的宇宙,我們所做的還不完全。如果我們讓孩子認定自己存在的場域只是一時一地、一家一國、或者一族一洲,那我們就還沒有能將整個世界和它的可能性帶到孩子跟前,讓整個世界為孩子而開展;我們對孩子生長的邀請之深度和廣度,就還是很有限的。意識到宇宙中的各樣事物,體會萬物間的息息相關,了解到自己是生於父母,而可以屬於整個宇宙,這樣的意識能讓孩子將他存在的立足點,建在更廣博的基礎上,也能將生命的根紮在更深而肥沃的土壤裡。

  我們不是企圖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給他灌輸各種宇宙中琳瑯滿目的事實和法則,而是要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場域,能是一個豐豐富富供給各樣事物來成長,快快樂樂容受他所有潛能來發揮的宇宙。以一種簡單而個人化的方式來提昇宇宙性的意識,是和孩子分享生活在宇宙裡的各樣感受和體驗。和孩子一起望日出日落,和孩子一起看月圓月缺,和孩子一起觀察花園裡的四季變化,拍個照,談談心得和感想。在做垃圾分類、收集廚餘的時候,談談腐植土如何提供養份給新生命;在訪問動物園前後,談談人類和其它物種的相同和不同;談談你的職業,你自己在宇宙的大家庭裡是做什麼的?在觀看歷史性的影片時,和孩子談談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更新進步的事實。談談我們是多麼幸運,能出生在二十一世紀,享受許多前人的發明和工作成果。和孩子一起想像,編織有關未來的夢;和孩子討論長大以後,希望做些什麼來讓世界變得更好,同時讓自己更快樂。當然,這些也許是在我們充份體現一種「更」的精神之後,才會得心應手的。這個「更」包括:「更」意識到自己在與宇宙中的存在,「更」了解我們自己是如何參與這個宇宙的造化,「更」包容和接受我們在努力過程中的掙扎,並且在一切人為的努力過後順服地接受結果;最後,「更」能持續開放地希望,我們能在每回合的參與裡,切合宇宙的核心意旨和它的運作。

  這就是我知道的滋養孩子心靈的五個步驟。讓我再為您簡單重述一遍: 1 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 2 培養安靜的習慣, 3 涵養對於事物的深度回應, 4 妥善面對孩子的問題, 5 喚醒宇宙性的意識。希望這些點子不會太教條、太沈重,對你有實際的幫助。祝新年快樂,闔家平安!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