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神父的團體分辨真是有聖神的帶領喔!期望以後有機會再請神父來帶領,因爲的確需要很多次的分辨與澄清,才能越來越清楚天主給我們福傳意旨是什麽。
就我所聽的重點簡要分享如下:
1.小會的活動是不是需要很多?這完全不是重點,最重要是在於要有小會的目標,目標明確才能凝聚人力。神父當場詢問:小會的具體目標是什麽?除了文字福傳(心泉)明確外,有人提到在天主的愛內成全他人……,神父認爲小會很多是活動,但都不屬於團體目標,只是團體建立後結出的果實,而團體最重要的根本是在靈修。神父問我們靈修採用何種方式?是依納爵神操嗎?好像又不是,神父發現我們團體用在靈修的時間與活動不成比例。不論是採用哪種修會方式,讀聖言、唸玫瑰經與朝拜聖體都是基本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聖堂朝拜聖體與耶穌接近將更有效果。
2.首要標記與次要標記如何分辨?這是因爲小羊提出天主無處不在處處在,在哪都可體驗到天主,為何一定要在聖堂,去朝拜聖體呢?神父回答聖體是首要且真實的標記,是耶穌真實的臨在。
十字架以及聖牌或聖像等聖物是次要標記,神父祝聖這些聖物的意義只是分別爲聖,只用來恭敬,為引導人聯結於天主的,聖物不能代表天主。即使是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也相信聖體聖事有基督的真實臨在。
感恩祭有三個重要意義:(一)紀念耶穌 (二)重現(非重演)耶穌的最後晚餐,參與基督的死亡與復活 (三)指向永恆的天國。
3.黑、白、灰的說法:神父強調思想上的邏輯,是黑就是黑,是白就是白,若非黑非白的灰色部分,不可因不清不楚或很複雜,以至於不敢說黑是黑,說白是白,而都說是灰,例如,不明白聖體是耶穌的真正臨在,或朝拜聖體有困難時,而不敢講教會信仰的真理。
4.為福音服務有兩個幅度,一是寧靜中的默觀,一是行動中的默觀。且一定得有其必需的專業與敬業的培育,例如神父的培育最少要八年,如文字福傳,就必須訓練編寫的人才,或相關的技能。
而且要清楚團體的身份(being),才能有工作的成果(doing)。因此,神父又再次問了,小會的being到底是什麽?特別是楊敦和提到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展開了到底什麽是「中華」的討論。是文化?是民族(ethnic Chinese)?
神父認為不論政治的、歷史的意義,基督徒最終都是追求成為天國的子民。
以上是簡單整理所聽到的。
感想是加入小會這麽多年,發現與小會這麽熟悉卻又陌生?我原來一直把小會當做靈修的加油站與家人似的共融團體,原來這只是每個信仰團體最基本的。我們要有明確與專精的福傳使命與使徒工作啊!即是讓人一想到小會,就聯想這團體是作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