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5期 基督信仰的在地化、現代化

〈生命的地標〉

林櫻枝

出版社:光啟文化事業

作 者:瑪格麗特‧席爾芙(Margaret Silf)

譯 者:倪淑蘭

定 價:三二○元

 去年,高雄分會因翁詩貞的推薦,決定以〈生命的地標〉(Landmarks: An Ignatian Journey)做為團體的靈修書。我喜歡旅行,常在旅途中尋找地標。我這「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切切」的一生,也多次引我回首探索,所以對〈生命的地標〉一見投緣。封面的設計,正中間是個五彩繽紛的十字架,十字架中間有個星型羅盤,指著正北方,旁邊一行小字:在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聽見上主的迴響。未成曲調先有情,我決定好好讀它。老公聽了我的決定,好奇地把書拿走。他花了三天的時間很認真的看完,然後長歎一聲:「不知所云,全然看不懂。」後來也有小會會員有類似的反應。原來他們都急著一探究竟,一口氣從第一章讀到第十五章,畧過了作者的閱讀指引~「開始之前」。

  作者瑪格麗特.席爾芙(Margaret Silf)稱本書為進行內在之旅的同伴,要溫柔地讀它,細細品味深思,好好的欣賞路上的風景,隨心所欲地停下來摸摸樹,玩玩水,看夕陽,也許一次探索一小節就夠了。看到這裡,我心中哼起一首甜美的舊歌~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時刻放慢脚步,看看花看看樹,聽鳥唱歌,望繁星,凝明月,走進大自然,開放自己,伸出雙手觸摸這世界,打開心門使美善意念,寧靜心思,源源流入。」

  席爾芙提醒我們〈生命的地標〉是遵循依那爵神操的動力編排的,循序漸進,所以讀者要按照書中的章節進行,且要親自上路,從自己的真實經驗出發,把身在之處和地標連在一起,否則地標毫無用處。我也就這樣全心信賴席爾芙的導引,踩著散文的步履,開始我的內在之旅。

  上路前,席爾芙先帶我們會見嚮導││依那爵,因為本書以他的神操動力為基礎。席爾芙獨特清新的筆觸寫活了這位活在十六世紀的耶穌會創始人。接著她要我們檢視內在的風景。她畫了一個三層的同心圓,最外層是「我身在何處?」(原生家庭,基因,出生地文化││這些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事實),第二層是「我活得如何?」(我所做的選擇變成習慣,形成性格),最內層的核心是「我是誰?」(天主所造最真實原本的我)。當我們祈禱時,我們往內走向天主所造的我,然後又往外出發,穿越「我的如何?」「我身在何處?」產生含蓄的、溫和的改變,席爾芙稱為質變(transformation)。每當我們有美好的祈禱生活時,內在羅盤指著正北方,朝向天主,我們的內心保持在有愛的和諧平衡狀態,較能接納不能改變的事實,看待事情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是誰?是什麼塑造了我成為今天的樣子,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我們共同的探索。我常想如果我能參透為何,就能迎接任何了。

  我從小喜歡河流,常為河邊豐富多采的生態著迷。總是好奇河從那裡來,潺潺流向何處。我很喜歡作者寫的「我之河」。我們的生命長河起源就是個奧秘,胚胎形成,在子宮裡孕育,然後我們誕生了,生命之河開始流動,穿過高山、經過原野,有時寧靜,有時湍急。有時要挣扎地經過總總障礙,如大石與水壩;流入沼澤,感覺生命停滯不動了;得不到上游供應時,覺得生命快枯竭了;河道變身窄成急湍時,感到恐懼與孤單;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我們也許會鑽入地底下,成為湧泉汩汩流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成長成熟時,河道變寬加深,我們可納百川,成為別人的泉源,滋潤豐富別人的生命。

  回顧我們的一生,從那裡來,往那裡去,途中出現哪些地標,讓我們感觸深深,或有哪些特別的體驗,影響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溯溪而上,探個究竟吧!

  孩子們讀國中時,有一次我們全家到阿里山附近玩,被超大豪雨困住,那晚雨停了,在全無光害下,滿天星斗如億萬顆璀璨的晶鑽,似乎伸手可及,又看似要墜落地上。我們都被震懾住了,我的天主!我把這幕典藏在心中,每當我遇到難題,又墮入心底的黑色漩渦,內在羅盤搖擺不定時,總想到這個畫面,把自己救拔出來,羅盤重新指向正北方,朝向天主。這就是席爾芙所說的神慰經驗,是我重要的生命地標。

      席爾芙被英國天主教周報譽為最具天賦的靈修作家之一,而本書也將成為一部經典。席爾芙特別纖細敏銳的覺察力,使她容易從生活經驗、從聖經故事中體悟,洞察。她以豐富的生命故事和插圖把依那爵神操帶入現代的生活靈修,引導我們祈禱,省察。

      希望向她學習--把心留在天堂,人脚踏實地踩在地上。

 

一七年二月二十日管少彬、李華夫婦來林櫻枝、蔡廷煌家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