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7期 以信德交託.以愛德分享

奇妙的信仰歷程

康鴻誼

 

  看小會的「心泉」,每位初獻者均有一段接受信仰的故事。我也有一段看似平淡,卻很有意思的經歷。記得初一時教我英文的黃登美老師,英文發音特別悅耳,我的英文發音在他的調教下得到全校朗誦比賽第一名。有一天,當她問我想不想聽道理了解天主教?我一口答應:「要。」就這樣,在她的引導之下,我在十五歲那年於鹽水鎮天主堂,接受聖方濟各會德籍楊森神父的洗禮,進入天主教會。

  記得十六歲那年的六月份,教堂的楊神父推薦我參加「基督活力運動」,地點在台南縣青寮天主教堂,當時我是所有學員裏面年紀最小的一個。記得報到那一天不是關掉手機,因那時尚無手機,而是把手錶取下,交由辦活動的基督活力員保管,從報到那一刻一直到結訓,我們不能看錶!還有印象較深的,就是每一堂課結束之前,每人或團隊均需要用畫圖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且要站起來做分享!

  青少年時期過得非常精采,可說是此生奇異恩典之一:就是我很幸福地住宿在台南市耶穌會辦的百達宿舍。民國五十二年左右,耶穌會為紀念在上海殉教的張伯達神父,在台南市勝利路蓋了一棟學生宿舍,取名為百達宿舍。話說要住進百達宿舍相當不容易,首先必須考上台南一中或台南二中,再來是學生的戶籍地不在台南市,最後登記住宿者必須要通過二、三關的面試。通過之後,才能住進百達宿舍。面試錄取的條件不是依據學生是否是教友或望教友,反而是教會關說的一定不被錄取。在我住宿的那三年,教友學生比率不到百分之十。

  百達宿舍的生活方式嚴謹、規律。學生自主、自由,但必須遵守團體的生活規範;讀書時間,運動休息時間相當分明。那時很幸運認識西班牙籍的袁國柱神父,有關他的懷念憶往,已在「天國柱石」書裏個人發表許多的感言。另在此補充描述,我當時可說是遇到五星等級的耶穌會士,他的輔導風格,對青年學生的引導關注,堪稱為世人的典範。

  經過基督活力運動的訓練,在百達宿舍那三年,除了上課之外,最棒的是每日當袁神父的輔祭,每天大家一起晚禱,彷彿是在過小修會的生活。

  考上逢甲大學企管系,依當時百達宿舍的同學成績而言,這結果令我感到有些失落與挫折!雖然心中難免落寞,但是在基督信仰路上又經歷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互相共融與在聖神引導之下,我與同屆的簡銓堯、蔣海球(已過世)在逢甲天主教立德中心成立了基督生活團,取名為「晨曦基督生活團」。那時候在逢甲天主教同學會相當熱鬧,我們結合了同學與學弟妹,將信仰炒得很熱絡,領洗的同學不少,其中一位就是同屆的土木工程系的陳光煌,他畢業之後,工作一段時間,辭退了不錯的職位,修道晉鐸成為一位教區的神父,現任職於高雄後勁天主堂本堂神父。那時的學弟妹計有袁昭宇、南咸、陳顯秩,還有我繼續念逢甲保研所時,一起參與天主教大專同學會的賴幼儀、蔣致強等。

  進大學後,雖然離開百達宿舍,但仍然與袁國柱神父保持聯絡。記得在我研究所二年級時,袁神父調到台中磊思學生活動中心,在他的關心照料之下,我被破例允許住進磊思中心。因為當時只有中興大學的學生才有資格住進磊思。事實上,袁神父並無利用磊思中心主任的名義特准我住進去,應該是福傳的安排;一方面他可繼續輔導我靈修,一方面希望我能協助他推展天主教大專同學會的信仰活動,我應該是他的特別助理。在那時認識不少教友同學及現在小會的會員,例如翁詩真、曹理帆等。在台中念書那六年的時光,由大學一年級直到研究所畢業,要說是在做福傳的工作也說得過去!只可惜的是,在當時我似乎沒有一點點這樣的意識,要不然我也許會更認真一點!

  在磊思的那兩年期間,我要補充說明的是認識了Paul Duffy  ── 杜修士。也就是目前在耕莘文教院聖依納爵靈修中心擔任輔導神師,卻是聖瑪利諾會的杜斐然神父。杜修士那時就住在我隔壁房間,他養了一隻寵物,白色的鵝,很漂亮。有一個暑假他回國,暑假過後,他回到台灣發現他的鵝不見了,他好傷心!因為那隻寶貝被宿友們,趁他不在台灣時宰了,進了大家的五臟廟。每次見面時,杜神父談起在磊思的歲月,他都很在意地說起這件往事!

  畢業之後,服滿兵役,進入社會工作,繼續與袁神父保持聯絡,還有宣國榮神父,但是我逐漸遠離天主教同學會。袁神父逝世之後,信仰似乎有如接觸不良的無線電話,除了每週上教堂,幾乎很少接觸教會團體,信仰之路有些孤單。這期間稍可安慰的是太太領洗了,我們一起參加彌撒。

  二○○七年五月,個人在太太細心的提醒之下,提早發現淺層的胃癌,歷經二次的開刀,又因細菌感染,住院了將近百日,很感謝天主!我撿回了一條命,在住院期間,我深深的體會出,甚麼叫活出生命,甚麼叫病痛,我們一定要珍惜健康!

  二○一○年承蒙張帆人兄長的提起,同時個人內心深感加入信仰團體的重要,我接受他的建議,參加神修小會的文化查經組,每月乙次的聚會;二○一二年八月很榮幸能在小會初獻。很感謝小會這個信仰家庭的共融與祈禱,無私的接納,接納個人有時不見得很成熟的分享。最後我以下面的感言做為本文的結尾。

  信仰路上好像一趟無明確目的地的旅程,有時會停下來休息,好像旅費不夠,必須先工作再出發;有時候好像走不出來,迷惑、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且孤獨無奈。因此個人的看法是,信仰之路不能獨自自由行,一定要透過旅行社安排團隊,在專職導遊的帶領下,完成這趟奇妙又充滿恩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