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2期 52

編者的話

鄭至麗

編者的話

鄭至麗

A  

一 株 Ponderosa 松,讓我想起那一片菩提葉。
 

這期《芥子》以方濟各教宗的一篇闡明「幸福」的文章作為開始。

曾慶導神父的文章:「不要害怕!」,我們有時侯不就像關在屋子裡缺乏信德的門徒嗎?可是耶稣就在!

胡國楨神父的「靈修生活不只是在做選擇」,加上楊敦和的應及胡神父的回答,文章自成一個整體,真是精彩。楊敦和提到我們應該如何面臨 天主基督教是「洋教」的教外誤解,這是一個恒久的議題,例如在徐光啟時代,在古偉灜寫的文章「因理成信 --- 徐光啟的宗教思維」中,記載徐光啟從他開始奉教以來,生活的點點滴滴, 保禄是他领洗聖名,此篇文章作了各種揣测,揣摩徐光啟如何將儒、釋、道與天主教 融會貫通。1603年徐光启閱讀了《天主實義》及《天主教要》後決心受洗。古偉灜繼續說:「他對當時儒家未能提供來世的解答以為有缺;而對於佛教的空無虛寂產生的道德能量又不滿意,而從西學西教所提供的實際的理能解開他的好疑之心」。胡神父還是認為:「儘量把基督信仰靈修寶庫中的寶藏放在會員眼前,鼓勵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途徑,忠心操練實踐,這就是小會的團體靈修理念。這比規劃出一套人人必需遵行的規則,更是小會一向的理想及做法」。

接着是張春申神父的:「傳播福音與教會的信理」。信理的可變性及地方性很值得我們繼續探討。

我們這期《芥子》刊載孫長安第十次的譯文:「《生命之慶》第十一章 基督Christ /Anthony T. Padovano著」。孫長安在他的本堂Saint Lorenzo Ruiz Catholic Parish Community 帶領多種福傳 、靈修活動,希望在這次芝加哥北美共融營能聼到他更詳盡的報導。

袁承志寫的:「化解我是人非 提升靈性之基本功課」得到吳述中寫的回應文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原作者袁承志加以肯定,他說:「吳先生乃佛學大德,所言精闢,當讓在下自省」。陸達誠神父所寫的「禪和靜觀」 作了以下解釋:「基督禪追求的不是空無,而是神秘主義的超越經驗」。他又引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說:「聖十字若望講的解脫不只是從這個世界解脫,而是為了使自己與那宇宙之主結合,不是涅盤,而是一位位格的天主。佛徒的反省,以及對靈魂生活指導的終點,就是加爾默羅神秘主義的起點」。

許建德的「也談基督福音帶給華人的新意」内提到:「耶穌在他的宣講中,呼籲我們要『悔改』。這個今天的教友在長期被第二種『救贖』意義的熏陶下,一提到『悔改』,就聯想到我們的罪惡。」「但是這個翻譯成希臘字『悔改』的希伯來字,它的意思是『偏失』、『不中的』」 ,似乎比「悔改」更能為我們接受。

江才健在「科學創造的社會價值」中說到:「科學在人類文化中樹立起信實地位的原由,來自科學創生思維的可驗證性;能夠帶來傲視宇宙的視野,豐沛的實質利益,長久的生命存在,這些人性本質,宰制著社會設定出的衡量科學標準,宰制著科學大洋中的芸芸眾生,也決定著我們對於宇宙生命的認知視野。」

在神修小會北美分會主席吳懷瑜主持之下,我們2018年共融營將於六月底在芝加哥擧行。籌劃工作已經在SKYPE上進行將近兩年了。我們都拭目以待呢!請參考她寫的「致北美神修小會會員家書」。

郭子文的:「紅岩大漠蒼茫行(六)--緩緩開啟記憶之窗,靜觀土巴生活素描 - 千手觀音千面佛(上)」 寫到她的女學生V,瑞安娜,男學生J,小豆,真是親切如家人。我也想起幾年前和郭子文路過Tuba城附近的Coal Mine Canyon ,我們去拜訪她以前的同事,Frances和Glenmore,他們 宰羊款待我們過路人,我们還看到他們正在興蓋的那瓦侯家园Hogan呢。

傅振民的:「天國的簽證」,耶穌親自告訴宗徒們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沒有人能去聖父那裏除了經過我」。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從譚愛梅的「畫三幅」;「俳句」;「萬花筒的藝人Laughing Coyote」,看到的是我們之中,她是一位兢兢業業的朝聖者。

這期《芥子》有四篇文章探討描繪的是親情及夫婦之情,這四篇是:郭道生的:「追念慈母」 ;徐琪:「媽媽,我愛你」;楊雨亭的「阿婆」,郭瑞蘭的「執子之手」。郭瑞蘭的「執子之手」將「牽手」带入一个嶄新的境界!徐琪說:「如今我在人世沒有了媽媽,但我在天上有兩位媽媽,一位是生養我的母親,一位是耶穌的母親,是我們大家的媽媽。」

許書寧的「抹茶的對話」以带着茶香的字句描繪一份友情。

耿慶文寫「 聽 雪 二闕」,他將古意盎然的情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星熒的詩三首:「歸途 On My Way Home;黃昏逢細雨 趕路接Amy;快樂轉圓圈 Merry-Go-Round」;吳望堯 著 ,星熒 譯的「竪琴 Harp」;郭瑞蘭的:「畫我心中所見」;張瑞雲的「捨 -- 得」;蕭淑美的「上善若水」;星熒的「作者投書」;編者的「編後記」。

芥子》這期的每篇文章,每幅畫,都正在等待我們去品嘗,就像品嘗甘露。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