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2期 52

靈修生活不只是在做選擇(附:楊敦和的回應及胡神父作答)

胡國楨神父

靈修生活不只是在做選擇

 

胡國楨神父


 

謝謝建德把我的觀點加以發揮。我本人的意見是:有人把「依納爵神操」、尤其是把其中的「分辨神類」(discernment)只看做為「做選擇」而已。若小會要把這個觀點做為小會團體靈修的標準,這是我反對的。

本人不是反對「依納爵神操 」,畢竟本人是耶穌會士,是在「依納爵神操 」氛圍下生活、從事福傳使命事工的;而是反對把 「依納爵神操」中的「做選擇」絕對化,把它當作靈修的唯一標準,或者以為它就是靈修生活的全部,以為靈修就是做選擇、學會神操的選擇方式就一了百了,就是活出了天主給我的生命了。

若這樣,尤其那些對依納爵靈修只懂了一半,或只做了半套的依納爵神操,卻以為自己是依納爵靈修的專家了的人,可能會是個災難。他會推廣他自以為是式的英雄主義,把自己的選擇當作天主的旨意。在教會歷史上,這樣的悲劇很多: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十六世紀,教會官方掌權者對付伽利略的手段;廿世紀初的歐洲教會當局無法接納德日進神父的觀點,逼得會長必須命令他遠去中國避難;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把「自己的選擇」當作是「天主旨意」的例子,不可不慎。在我生活的四周,是有一些這樣自以為是依納爵靈修專家的人,強迫所有的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而做事生活。希望小會不會變成這樣。

大家也許可以回顧一下,我從文化查經組開始到今天,介紹給大家讀的書。或者好多年來,我推薦請小會贊助出版,以小會名義贈送給每位會員的新書。這些書都是經過本人精選:有些是在譯寫過程中,本人在編修過程中從頭到尾同步參與;有些是有人已經翻譯好了,經本人謹慎校閱審訂才出版的。

文化查經組,當初是蕭淑美任台北分會主席時提出的構想,本人從旁配合幫助而實現的。蕭淑美最初的構想,是想讀一些中國文化古代經典與聖經經文中,可以互相對照的句子之類的文章及書籍作品。當時,淑美拿出來的是一些基督新教人士的作品。其實,這類作品很多,天主教人士的不是沒有,但從本人的觀點看來,相當膚淺,只是表面工夫,只觸及基督信仰及中國文化的外皮,連二者的內皮沒有絲毫碰到,更不要說深入的根本了。所以,我從來沒有介紹過這些作品給小會,以後也不會。

記得有一位聖功會的修女郭果七,讀輔大宗教研究所,她來找我說想研究基督信仰中國本位化,想寫一篇論語與福音書的對照的碩士論文,她的構想就是上述作法,要把雙方類似的句子放在一起對照比較一下。我告訴她,做這樣的事沒有意義,浪費時間,要做就要看看當代對中國文化有深入體悟的中國基督徒學者如何表達他們的信仰。這樣的人物從民國初年以來,甚至在近六、七十年來的台灣都有不少實例。天主教或新教之中都可找到。我第一個推薦給她的是吳經熊。後來她的碩士論文,經過整理,由本人編審後以輔大神學叢書名義出版,題名《吳經熊:中國人亦基督徒》。

如果大家不健忘,本人也曾經在文化查經組推薦給大家讀吳經熊的作品。其實吳經熊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他寫聖女小德蘭靈修的一本書,他用了很多詩經及老莊的美妙句子來講小德蘭,同時也在回憶自己成長的經驗,最後還把儒釋道的精神融匯進去。他的這本書被翻譯成了好幾種外國語言。小德蘭式的靈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天主旨意的靈修,但「做選擇」並不是這種靈修中「分辨神類」的首要重點,「謙遜」、「寬恕」等等德行的培養,比「做選擇」更重要。我希望小德蘭式的靈修生活方式,可以成為小會會員靈修典範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會第一本贊助出版的書是曾慶導神父的碩士碖文,是有關小德蘭的福傳靈修,小會會員從中文翻譯開始,到編審校對,到贊助出版經費,並協助推廣,我個人認為這是小會會員為推廣當代平信徒靈修的努力之一,似乎也有些成果,雖然我們沒有掛在嘴邊。到如今徐琪等人,都還在努力推廣小德蘭靈修,本人對她們的努力非常認同。

大家一定還記得,本人推薦小會贊助出版《靈修發展中的關鍵性危機》這本書,也分發給了全體小會會員,也在文化查經組中共同閱讀。這本書基本上是在推廣1980年代以來,當代熙篤會士們不斷推廣的「歸心祈禱」的靈修方式。這個靈修方式其實是沿著牟敦復興熙篤會靈修精神的運動,最大的功能在超越前幾個世紀不重視平信徒在俗世裡的靈修生活,而把讓教友活的是神父修女靈修生活的幾分之幾而已。「歸心祈禱」靈修的精神所在,最重要的是使古代沙漠教父靈修理念現代化,也就是修正西方教會以往太看重理性在靈修上的功能(太重視人本性上的推理),而回歸東方教會一直維持住的神秘靈修傳統。其實,依納爵神操,把選擇的方法看得那麼重要,就是西方教會重視理性靈修的極致表現,若把這種靈修推到極致,甚至視為唯一標準,會有危險,前面已經講過了。小會會員很喜歡的黃克鑣神父,好幾次帶我們避靜,在美國、在台灣都曾有過。其實黃神父非常強調以「心」為核心的靈修,也強調「耶穌禱文」式的默觀靈修。這些都是回歸沙漠教父靈修的典型,是「歸心祈禱」靈修的一種。此外,前一些年,台北小會每年的避靜,我們刻意邀請方濟會、道明會等不同修會的學者神父來帶領,讓我們會員體會一下,不以依納爵神操入手的靈修特色。

後來,我也給小會推薦過《正教導師談祈禱》,這是當代東方教會主教對平信徒講解靈修的佳作,裡頭充滿著沙漠教父們的靈修智慧。尤其他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紹「耶穌禱文」。我還推薦了李碧圓修女的《天地人共舞:基督徒談宇宙性靈修》、加爾默羅聖衣會修女譯的《修行默觀祈禱》等等,還有當時鄭聖沖神父,袁國慰神父,劉河北修女(當時還沒出會)等人極力推薦的戴邁樂神父的一系列靈修作品,這些作品也是雷煥章及甘易逢神父大力推薦的。

以上給大家舉出了很多當代靈修典範的實例,這些都是本人以小會輔導的身分,逐漸介紹給小會的。可見小會希望介紹給會員的靈修是多元的,儘量把基督信仰靈修寶庫中的寶藏放在會員眼前,而不希望以強力來推廣某種單一思想,或把某種單一觀點變成所有小會會員必須接受、遵行的靈修方式。因為並不是每一種方式,都適合所有人。我希望小會內各色人士都有,臥虎藏龍包容多元。

好多年來,本人在小會人內,最極力推薦給大家讀的是盧雲的作品。本人認為當代平信徒的靈修典範,應該以盧雲提出的模式為最佳。其實,盧雲的靈修思想及作法,與牟敦,以及牟敦在熙篤會內的弟子有很大的關係。盧雲至少兩次,曾在嚴規熙篤會的隱修院住過半年以上,等於是在那裡做半年以上的避靜。這比一般耶穌會士一生做兩次一個月四週的大避靜,用了更長的時間。其實,盧雲也有不少耶穌會士的朋友,在他人生幾次重要的轉折點上,需要做重大抉擇時,他也找過耶穌會神父做過神操。但他仍然認為日常生活中「神類分辨」(discernment of spirit)的重點,並不一定是在「做選擇」。

盧雲生平,以及他剛過逝的一兩年之內,以他自己名義出版了四十多本書。但他還有不少手稿及日記等,沒有被編入已出版的書中。他的學生弟子們收集這些手稿等,組成盧雲靈修遺產基金會,幫忙他整理出他在世時沒有機會說出他的整個靈修理念。陸續完成了三本全套他的靈修理念。本人認為可以成為小會會員靈修操練的參考指南。這三本書都已有中文翻譯本,由香港基督新教人士出版的。也許下次文化查經組可以讀這幾本書中的一本,或陸續讀這些當代平信徒靈修的指南書。

第一本出版於2006年,談的是「靈修輔導」(Spiritual Direction),關乎如何面對生活中靈性生命的問題:我是誰?我的聖召為何?天主在我心目中是誰?這些都是基督徒過靈修生活的根本問題。

第二本出版於2010年,談的是「靈性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關乎跟隨聖神的動向:從晦暗到澄明;從幻想到祈禱;從哀傷到喜樂;從怨恨到感恩;從恐懼到關愛;從排斥到接納;從抗拒死亡到與死亡做朋友。總之,我們靈修操練的目標就是在培養我們的好德行。這與許建德翻譯的《十誡與真福八端》作者的理念相同,這本書也是推薦給小會贊助出版,希望華文教會在倫理神學及靈修學上的重點有所改變。

第三本出版於2013年,談的就是「分辨」(Discernment)。他認為「分辨神類」(discernment of spirit)是在日常生活中讀出聖神帶領我們的蛛絲馬跡中的徵兆,也就是從我們接觸到的大自然、接觸到的人事物、讀過的書籍文章等等之中,辨明我們的聖召、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我們該有的身分、天主給們的時機等等。

對盧雲來說,「神類分辨」是在日常生活的暄鬧中,聆聽天主深沉的聲音,並且看透事物的表相,洞燭萬事相互的關連,明白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的世界如何「一以貫之」(theoria physike)——這就是教父們的以一體範疇看人生、看世界、看宇宙。

任何一位在生活中認真面對靈性生命問題的人,若他真的跟隨聖神給的引導,他一定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分辨神類」,絕不是定出一套規距,或寫一本操作手冊,讓人按步就班,照表操課;而是定期操練心、操練耳,分辨那旋風過後的寧靜、那微小的聲音,以祈禱的心來學習讀懂日常生活中那微妙、隱約透出的徵兆。「分辨神類」不只是在人生重要關頭一蹴可就決定的事,而更是終生時時處處「記得天主」,知道祂是誰,謹慎留意聖神每一刻在向我說的話。這是基督徒過靈修生活的目標。

小會其實已經在會章裡講得夠清楚了。本人還是認為儘量把基督信仰靈修寶庫中的寶藏放在會員眼前,鼓勵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途徑,忠心操練實踐,這就是小會的團體靈修理念。這比規劃出一套人人必需遵行的規則,更是小會一向的理想及做法。

楊大哥的回應
謝謝胡神父的分享!

除了文中許多塗白的部分,不知是些什麼?到底有何意義?

還有以下兩點,不知神父可否為弟子解惑:

1. 小會應不應該有團體靈修?若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必再說;若是肯定,還是繼續尋找、研究嗎?

2. 把論語或其他中國古典文獻跟聖經相比較,以印證君子所見相同,或許對一些資深小會會員幫助不大,卻對化解基督教是「洋教」的教外誤解,應該有相當的助益。現在,已經不需要再浪費精力了嗎?

謝謝!
敦和

本人的答覆
謝謝楊大哥的指教。

文中有所謂的「 塗白的部分」,可能是你的電腦有些字顯示不出來,現在我把文章轉成PDF檔呈上,相信就不會有空白顯現不出來的字了。

至於,「小會該不該有團體靈修?」其實我從來就沒有弄懂什麼是「團體靈修」,所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害怕的是:小會弄出一套「靈修規則」,或「祈禱手冊」之類的東西;或者規定每個會員都要去做「依納爵神操」;或者規定小會會員必須找耶穌會神父做神師;等等。我是害怕這樣統一的規定,會把所謂「小會會員的靈修生活」的定義弄狹窄了。我建議:如同以往我們的做法一樣,把教會靈修寶庫中的所有寶藏,儘可能地帶到每位小會會員面前,讓會員按自己的狀況取捨,每人活出「天主眼中最完美的他自己」。

至於,什麼宗教是不是「洋教」,這是一個假議題。如果你說「佛教」不是洋教,你是在自我欺騙。雖然佛教是洋教。但,有什麼關係?它影響著宋明之後的所有中國人。今天那一個中國人,包括中國基督徒,在意識及潛意識中,沒有佛教的理念?有時候,我甚至發現:連中國基督徒的牧師所講的福音道理裡頭都滿是佛教理論。佛教這個洋教已經進入所有中國人的骨髓裡頭去了。這樣的結果,絕不是簡簡單單把論語和佛經句句字字對照的結果。要把基督福音中國化,絕對不是那麼簡單便宜的事情,是要靠基督徒們日夜活出基督的生命,慢慢深入華人世界,代代相傳的結果。佛教達到這個地步,至少花了一千年。

小會會員想要在這方面幫幫忙,最好的做法就是確確實實活出基督的生命。所有中國基督徒都好好活出基督的生命,一代一代的相傳,總有一天,基督福音的理念會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裡去。何時完成?讓天主做天主吧!我們不必太過分揠苗助長了。

本來不想講太多,但是情不自禁,希望沒有耽誤大家太多時間。

末 胡國楨上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