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不像「阿嬤」的阿嬤──王玉梅

張瑞雲

 

  年前,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總會主席陳擎虹為二○○一年即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北美分會共融營招兵買馬;轉瞬間,一行六人成行。行前一週,各個臨危受命,每人至少負責一講;那時台灣氣溫持續發燒,弄得我難得糊塗,盡帶些清涼夏裝便上路。

  首日尼加拉瓜大瀑布一遊,立即領教夏衣怎敵寒風?縮頭縮尾的。忽有位貼心者見狀,自囊中掏出一襲紫紅披肩為我披上,頓時一股暖流襲上心頭。當下即想一探這素昧平生的可人兒究為何許人物?

  原來她就是今年灣區的初獻會員王玉梅。取名玉梅是有典故的,因生於江西省玉山縣;又適逢臘月,滿庭梅花飄香,故叫「玉梅」。玉梅雖年逾耳順,可是那嬌小的倩影、矯健的步伐、爽朗的笑聲、加上說起話來像連珠砲般愈說愈快,任誰都識不破她已身為兩歲外孫的阿嬤。

  此外,令我著實一驚的是,在其樂觀的背後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境遇。她在一九九五年遭喪夫之痛;二年半後獨子嚴重車禍,這樣的遭遇直叫我納悶,何以一名小女子能渡過這段魂斷奈何天、愁雲慘痛的日子呢?

  於是,在大會完滿落幕及八人小組的「小小會」終結後,便由徐琪開車,偕同徐伯母及璧輝,造訪玉梅家。徐琪和我未及登堂入室,玉梅便興緻勃勃地盡地主之誼,帶我倆參觀史丹佛大學,哇! 六千英畝 的校園真令人咋舌。她特別為我們簡介了博物館邊羅丹公園的「地獄門」,及羅丹的「卡來市民」等雕塑,我暗暗吃驚她為何能如數家珍,事後方知玉梅愛好藝術。據說,當初她希望先夫振勝能多接觸藝術以調劑身心,因此在逛畫廊時會刻意蒐集喜愛的畫冊及相關資訊,有意放在家中拈手可得之處,振勝果真瀏覽起來了,不久兩人即可相互切磋,探究藝術品之優劣,畫面象徵意涵,藝術家作畫時的心性等等。也難怪徐琪說:「玉梅的文章兼備感性與知性。」果然不假。

  說好六點半回到她的胞弟樹治家吃香Q烤肉的。她與么弟比一棟外國鄰居而居,每年暑假,夾心餅的外國鄰居,頻見他們兩家親戚,絡繹不絕地打從他家門前過,熱鬧強強滾。玉梅的母親已近八十高齡,短短的頭髮梳得光潔亮麗,穿戴一副珍珠耳環,未顯老態,還頻頻要我們多吃。我們坐了許久,有點擔心王媽媽該就寢了,但她卻說:「夠了!以前四個孩子還小,每天只能歇幾個鐘頭,孩子一放學就要他們把便當放在水槽泡,一個個去洗澡。吃完晚飯,各就各位,上樓讀書,我才去洗一大堆衣服。那個年代沒有洗衣機,就一件件的手洗,一件件的晾乾,第二天清晨還要作便當呢!」

  一番飽食後,便隨玉梅回家聊聊,她首先帶我欣賞她家的後院,天啊!別怪我大驚小怪,我確實沒見過蘋果結實纍纍地掛在樹上,聽說她那會作詞曲的巧明小妹,來美渡假時,總情不自禁地每餐採它一、二顆,一副彷彿此味只應天上有。玉梅家請來幫忙的大陸阿姨,曾大惑不解地問道:「難道台灣沒有蘋果嗎?」對了!還有加州李呢!這兩種我僅在水果攤見過,因此分外新鮮;另外,桃樹、橄欖樹,外加香水百合,紅、黃、紫、白玫瑰……,看啊,看的,嘖嘖稱奇,雖然寒風料峭,卻不願錯過這良辰美景。玉梅隨手摘了幾片薄荷進了屋內,添上幾朵粉嫩的含苞小玫瑰,紅配綠就這樣盪漾在晶瑩剔透的玻璃壼裡,酒精燈暖著一壼兩情相悅的香茶,這回不是紫紅披肩,而是那首《主若是》「主若是玫瑰一朵,我就是綠葉一片」的意境,品茗著薄荷涼、玫瑰香,聽著她娓娓道來生命中的歷練……。光聽意猶未盡,事後還攜回她的部分大作以及《永懷我心: 林振勝 醫師紀念集》乙書作為參考。

「婚姻」是其生命的分水嶺

  大體而言,玉梅秉性熱誠,結婚前是位天真無邪、熱誠、開心的 王家大 小姐;婚後鶼鰈情深,教子有方;不幸喪偶後,生命有了蛻變,益發成熟。

天作之合

相遇、相知、相結合:

  台語歌有句:「有緣來作伙。」玉梅初二那年暑假,在十七路公車上巧遇振勝。其實,他們原是台中縣大肚的小同鄉,後來玉梅舉家北上,而振勝上了台大醫學院後,因曾任教大肚國小的王媽媽對離鄉背井的大肚旅北同學愛護有加,加以全家好客,振勝自然亦是座上客。感情就這樣亦師、亦兄、亦友的逐漸發展「上去」,於是基隆河畔、中山北路、西門町……都留下了他們愛的芳踪,相識是緣,相知難尋,相識相知難能可貴。自從他們突破省籍情結,有情人終成眷屬。

  開業醫師的生活是忙碌緊張與充滿壓力的,他們互信互勉互依、相惜相隨相守,如此生活了二十幾年。每當夜深人靜,玉梅的耳邊常會響起「能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真好,真幸福」,被愛的女人真好,真幸福,不是嗎?

晴天霹靂: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下午五時,振勝突然覺得胸痛,經腰部延伸至背部,腿部也有點麻,血壓突然升高,緊急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雖全力搶救,依然回天乏術。振勝從發病到謝世,短短的兩個小時,沒有預警,也沒有給玉梅任何交待,玉梅的世界全走了樣,只留下了無限的哀思。

  從《永懷我心: 林振勝 醫師紀念集》一書,見識振勝被稱為「林一刀」,其妙手回春,醫德及助人不求回報的良善本性……並非浪得虛名,從各路人馬的追思,已能略窺一、二,足見玉梅的「相夫」其功不可沒。

愛子心切

  玉梅育有三子。夫婦常與孩子無話不談。

  秀外慧中的老大宜蓁,按曾服務於木柵醫院的藥劑師蕭小姐敘述:宜蓁從小懂事,自動自發。有回她代勞,接姐弟三人放學,看他們小小的身軀背著沈重的書包,於心不忍,想幫他們提,宜蓁卻說:「阿姨,這是我們份內的事,自己背就好了。謝謝您!」真有擔當!後來出國成了小留學生,研究所畢業後結婚,育有兩歲的寶貝兒子。

  個性溫和善解人意的老二宜潔,按蕭小姐的描述,她向來是雙親的好幫手,愛看書,不計較,總是笑瞇瞇的。她在台大就讀公共衛生系時,竟在健保實施前夕,很嚴肅地告訴父親:「配合政府既訂的健保政策,是醫師對社會大眾應盡的責任。」很酷吧!宜潔畢業於 UCLA 公衛研究所,目前服務於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夫婿亦在該校進修。

  老么靖棖,聰穎過人,調皮個性,小時候常出其不意的「不安於室」,有時害得大夥必須放下手邊的工作,分頭外找呢!。在國外唸中學時,曾代表學校參加數學競試得獎,當地的報紙還特別報導了這個消息。

二度驚心動魄:

  靖棖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發生了嚴重的車禍,造成頭骨破裂、顱內硬網膜下出血、腹腔內出血及骨盤骨折……,玉梅再度驚魂。捱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後,如今健康恢復了,但這次意外,致使么兒身心重創、自信心受損。玉梅常自責未善盡母職,記得當時靖棖是小留學生,不在她身邊,每回給他寫信,總是因淚痕比墨痕多,而不能盡筆。看兒子如此的痛苦,玉梅深感力有未逮,也深知靖桭需要面對自己的生活,只能用心良苦地以文章形式給兒子寫信,並不斷地為他祈求祝福,學習將一切都交託給主。

生命的蛻變

返璞歸真:

  玉梅的婚姻扭轉了其人生,以前備受呵護,婚後經驗到需要很認真地生活、工作,生兒育女,方知生活不易。當時兩個孩子在美就學,完 全以 先生馬首是瞻,這種忙碌的生活直到振勝過世,婚姻生活結束,身份改變了,遷居美國,又開啟一扇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起初適應新環境受的苦,實不足為外人道。

  漸入佳境後,人人羡煞其生活,孩子上進,經濟無虞,生活可謂自由自在。可是她捫心自問:「為何沒有原來想像的那樣快樂?」腦海遂浮現路加福音十二章 15- 21 :「你們要謹慎,……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裡想道: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有這樣的頓悟後,玉梅愈來愈回歸自我,正視自己的人生。

划向深處:

  有人說:「人窮處,神深處。」玉梅在歷練這些刻骨銘心的經驗後,沒有退縮,反而划向深處。自幼即習慣「小和尚念經」,她以為雖然不會祈禱,但天主知悉她的內心就好。到美後,見別人出口成章,好生羡慕。她意識到自己應開始學習跟天主說話了。漸漸的她會從聖經、朋友的口中及過去的經驗中得悉天主給予的答覆。天主不負苦心人,玉梅的祈禱不再是獨白,而是與天主對話。

  今年她在聖心靈修中心,由賴瑞珍修女帶領作了八天的退省,收獲頗豐,尤其是默想耶穌復活,墳墓已空,顯現給瑪利亞的那段經文(若廿 11 - 18 ),特別是瑪利亞拉住耶穌不放的那一幕,著實賦予她極大的啟示:

  「要活在當下,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不要老想過去。耶穌很看重女性,最先顯現給女性,並要她為『祂』去通知宗徒,令我很感動。我覺得女性不但必須堅強獨立,而且也要多為天主服務。聖母在迦納婚宴時,請求耶穌幫助主人,耶穌雖然拒絕(若二 1 │ 10 ),但聖母有信德,她相信耶穌一定不會棄他們於不顧。我覺得聖母很棒,是現代女性的典範。」

  又如:默想耶穌召叫伯多祿和其他門徒的那段經文,衪明知他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仍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罷!」(參路五 1 │ 11 )。

  她說:「尤其是『划到深處』這句有如醍醐灌頂,因我對許多事都興趣盎然,卻一直不夠深入。經過此反省,領悟到想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不必刻意去找。事實上,愛遠方的人較易,愛近人難,就先由照顧好身邊的人做起吧!比如:陪媽媽散散步,鼓勵孩子回家吃飯……等等。」

  此外,她也參加黃克鑣神父所帶領的「歸心祈禱」。她說:「振勝去世後,我曾學習超覺靜坐,可是老師用的是梵文,總覺得不大對勁,常想是否能與自己的宗教信仰結合呢?恰巧黃神父帶領的歸心祈禱,發現原來很快就可找到『衪』。現在早上先恭讀當天的福音,睡前做耶穌禱文祈禱,把靜坐與耶穌禱文結合。」

  這兩次退省確實對她助益良多。

幼吾幼、人之幼,老吾老、人之老:

  我曾百思不解,何以玉梅能化悲傷為力量?竊以為〈尋找神奇的芥菜子〉這則故事可稍事揭露箇中奧秘吧!

  一個老婦人的兒子死了,老婦人非常悲傷,便到一個聖人那裡問他:「你知道有什麼禱文和咒語可以使我的兒子復活嗎?」聖人答覆她:「去找一粒芥菜種子來給我。這個芥菜種子,必須得自一個從沒有過痛苦的家庭。有了這個芥菜種子,我便可以救活你的孩子,驅走你的悲傷。」

  老婦人立即動身去尋找這神奇的芥菜種子。不久她便來到一座華麗的房子面前,敲開了門問:「我要找一個從來未有經歷過痛苦的家庭,我找對地方了嗎?這關係著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房子的主人回答:「那你就找錯地方了。」接著他把最近他們家所發生不幸的事,逐一說了出來。老婦人私忖:「誰比我更能幫助這家不幸的人!我經歷過那麼嚴重的痛苦,我能了解他們的哀傷。」於是留下來安慰他們。

  在她覺得已經給了這家人足夠的安慰之後,便又再動身去尋找一個沒有經歷過痛苦的家庭。但是每一個她所求助的地方,無論是茅舍或華屋,每一處都有他們的痛苦。到最後,她變成僅僅只為安慰別人的痛苦而忙碌,同時也不知不覺忘了尋找神奇芥菜種子之事。就這樣驅走了她的哀傷。(《一粒種子》, 頁九十二~九十三)

  玉梅很深地意識到要先幼吾幼,老吾老;因此她陪伴母親,關照孩子;進而幼人之幼,老人之老。目前她屬於聖荷西華人天主教團體,是「聖母軍」團員,參與讀經祈禱及定期探訪病人、老人,並負責一些簡單的福傳工作。最令她難忘的是:有一位八十三歲高齡的中風女病人,在聖母軍團員持續一年,每週一次,不間斷地探訪後,終於不再冷漠,臉上也露出笑容,她不僅打破沈默,訴說四十年前曾任教於北一女中,也表示願意成為教友,幸運的在信仰中平安喜樂地度過她最後的八個月生命。

小會

  玉梅在大會分享時說到:「他們問我是否要『初獻』?我以為『初獻』就是賽跑時跑『出線』。」引起哄堂大笑。其實各位看倌,千萬不要被童言童語騙了,有以下對話為證。

  問她何以參加小會?

  她答道:「我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十分薄弱,如參加團體,大家可以合作為實現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剛好阿弟姐跟我提起,便欣然同意;其次,小會吸引我的地方是『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我自幼讀《論語》,雖然並非刻意的,但是,譬如我的兒子,他國一就來美國,未涉獵中國的寶藏,未與我們生活在一起,也缺乏耳濡目染的身教,我覺得為他是一大損失。」

  她對小會的期望是:

  通過團體的合作,為教會做更多的服務。現代女性的平均壽數是七十八歲,或許我仍有廿年可耕耘。目前有較多機會聆聽他人的分享,才發現自己非常幸運,不但天主非常眷顧我,每個人也都對我很好。我希望能貢獻出自己有限的心力,為他人服務,不要枉活一生。目前聖母軍每週都有探訪,至於小會我甫加入,希望能隨著團體成長。

  她對小會的精神,特別是「超脫」確能體會箇中三昧。她說:

  「超脫是一生做不完的功課。比如:我與媽媽及兒子的關係,我對兒子那樣的不放心,便意會到媽媽對我的不放心;我看兒子的態度,令我想起我對媽媽的態度,話一出口是覆水難收的,有時聽兒子所言是一種借鏡。況且經歷這些事,方知交託是萬般的重要。唸『天主經』時,意識到我們既是天父的兒女,就不要這般操心,訓練自己愈來愈放下。」

  她繼續說道:

  「家母就是一面鏡子,終其一生奉獻給家庭,近年來她不喜獨處,也不習慣生人作伴,所以我們兒孫輩都盡量抽空陪她,希望她有較佳的晚年生活。至於身心靈如何活得比較健康,我想除了有好品質的生活環境外,還需要追求心靈的自由,為此我們還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呢!自己夾在三代中間,尊重兒子,學習不去想改變他;而媽媽年紀已大,改變不易,惟獨只有改變自己了。你說超脫,也許今天進三步,明天又退二步半,但只要有進步,就該去努力。過去我也蠻在意結果,現在無論做多少,盡力而為就是了,凡事以愛為出發點,因天主看人心。我經歷挫折、失敗的痛苦,因此更能感同身受別人的不幸,知道應更慈悲,更疼惜他們。」

  宛如〈愛的呼聲〉這首歌詞:

  禰的「平安」教她懂得「愛的溫馨」,禰的「磨難」教她懂得「如何去愛」,禰的「寬恕」教她懂得「彼此信任」,禰的「死亡」教她懂得「生命真諦」。

  玉梅用情、用愛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