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4期 扭轉乾坤的信仰生活

總會主席的話──與人同行

蕭淑美

 

  今年3月我去威尼斯,住在 The Cultural Centre Don Orione 靈修中心,它的簡介上寫著:

  這個地方是開放給每個人:

  不分男女、年齡、社會地位;

  不分俗世或教會、個人或團體、傷殘或健康、是否有信仰;

  開放給能夠傾聽的、可以對話的、願意面對問題的人;

  開放給成功的人,也給仍然在路上的人;

  開放給渴望溝通的人,被這裡的平安與安靜吸引的人,

  以及喜愛這裡兄弟般歡迎的人……

 

  我深深被這段話感動,回到台灣,第一個週末下午,我到古亭河濱公園做小小默想(因為未能參加台北分會避靜)。看到公園內的自行車道上,有好多人在騎車,出乎意料的,除了印象中會來騎車的年輕人、情侶、小朋友,還有很多歐巴桑和歐吉桑。年輕人綁著酷酷的頭巾,聽著熱門音樂;歐巴桑同樣綁著美美的頭巾,聽著江蕙的歌。情侶有說有笑,作伴騎車,兩個歐吉桑同樣開心地聊著:年紀大了,再不出來運動,就不行囉!

  看著看著,我覺得這個車道設計得太好了,它讓每個人都能這麼自在地奔馳。這幾年來,許多會員投入各種使徒工作,當我們傳播福音時,又如何為基督接待不同的人,好讓每個人都能在天主的道路上自在地奔馳?對於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會員來說,如何本著華人的思維、文化,對華人傳播福音,以減少對基督信仰的隔閡感,更是立會以來對每位會員的期望。

   今年藉著《栽培領袖》的網路讀書會,大家在網路上討論起小會究竟是怎樣的團體?所謂「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對團體、對個人,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也期望大家不斷地尋找答案。我在網路上看見耶穌會孫柔遠神父的一段話:

  我入的修會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他不是製作罐頭的工廠,他對任何入會的人,從不企圖改變成一模一樣後再貼上標籤出廠。修會的會憲中很清楚地要求負責培育的人,尊重入會者的興趣和才能,並且分辨天主願意藉著入會者告訴或改變修會什麼?這是一個共同分辨的神恩,相信天主是在每個人身上工作!因此,耶穌會士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每個人是那麼不同,但是只要觸碰到深層的事務,立刻會發現彼此是一家人,因為我們都具有同樣的靈修。

   這似乎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每個耶穌會士都各有特色,但他們具有同樣的靈修,生命的底層是流通的。小會也有些像耶穌會,每個人各騎各的自行車,但都在一條大車道上,相互鼓勵,個個精采。不過,直到今天,小會並不培育每個會員具有同樣方式的靈修,因此常常邀請不同的神長講道、帶避靜,讓大家適性發展。靈修一直是小會的根本,整個團體並沒有固定的靈修模式,因此更需要每位會員不斷地自我提醒與深化,團體才能藉以成長。

 

   今年8月我即將卸任,這3年來感謝大家一路同行,讓我時時感受到幸福,這真是一段美好的路程!感謝大家的信任與包容,感謝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