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同意淑美的觀念──我們要重視知識份子的信仰培育,因為他們影響社會層面大,能被期待做更多的事。所以她自告奮勇,帶領台大光啟社的讀書會,陪伴他們閱讀這本書。
我從小在父母的威權管教下,動輒得咎,每聽到「領導」就想到「官」「長」之類的人物,敬而遠之。自認不具領袖特質,對領導也就興趣缺缺。但當淑美介紹本書的作者曾接受耶穌會培育七年,基於對耶穌會神父「仰之彌高、望之彌深」的敬畏和孺慕,我對這本書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未成曲調先有情」,期能「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耶穌會五百年淵源流長的古道。
淑美提到這本書的基本概念:我們都是領導人,給我很大的鼓勵。領導並不是得去做多大的事,先從領導自己開始,想想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機會出現時,我能做什麼?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責、服務、影響周遭的人。像我常提到曉薇在文生堂做打掃工作,一個高師大的數學教授如此謙卑地服事,這能幫助很多人了解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意義,也感動人去學習謙遜。
今年初,我的孩子們從美國回來,我們到附近的公園散步,走到兒童遊樂場時,我指著鞦韆說:「有一次,我和廷煌在這裏散步,地上有很多乾掉的落果。我把它們當球踢,結果踼到廷煌的腳後跟。廷煌為逗我開心,假裝會痛地跳了幾下,我哈哈大笑。這時,有一個坐在鞦韆上的三、四歲小男孩站起來,用閩南話說:『哮媽媽,妳用球球踢阿公,哮媽媽!』我是看到他爸爸尷尬的表情,才知道他在罵我。這個孩子為廷煌打抱不平,我覺得他好可愛。」女兒說:「媽,妳很欣賞這個孩子的正義感,其實妳也有這樣的特質,我們都受到妳的影響。」淑美說當我們影響別人時,我們就是在領導,想到「在職成聖」這四個字。
書裏提到成功的四大支柱──自覺、才智、愛、英雄豪氣,我自認為最欠缺才智和英雄豪氣。去年十一月,參加了李秀萍和林啟和神父的「播種祈禱種子小組長培訓」,我想何不在本堂帶個祈禱小組?缺乏才智又容易緊張的我,在帶小組的六個星期中,每天寫祈禱日記,小組聚會時,我總覺得聖神臨在,有恃無恐。每次讓組員做生活分享,都有人感動流淚。到了最後一週,他們居然表示不想就此結束。這印證了淑美說的:「豪氣哪裏來?想到凡事還有天主在看顧,就此較不害怕,敢去承擔。」
相信聽了淑美的導讀,我們都發現自己能影響別人,也具有成為領袖的某些
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