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我的分享內容很簡單,首先要問── 你信仰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二字很重要。
當我們開車從台北到高雄,抵達高雄即達到目的地。耶穌基督說:我是真理、生命、道路。耶穌基督除了是真理、生命,也是「道路」。
我們開車從台北到高雄,要走「道路」;要到達天父那邊去,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道路」。而道路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地。
宗教交談等同於【匝道】、【交流道】
接下來,我們從台北到高雄,最快的道路是走高速公路,走省道。(當然搭飛機、坐高鐵也可以,今天我們就說高速公路跟省道這二項。)
如果說天主教會是個正義的宗教,是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即是從五股交流道上高速公路,直奔高雄。而其他宗教比喻成省道,他們是否也能到達天父處,我不知道,但他們走的路比較彎曲、比較慢。因此【宗教交談】可說是高速公路與省道間的匝道或交流道。
我們天主教教友在下匝道時將會看見其他宗教的靈修方式,他們走的信仰的路。而`我們會告訴他們:經由匝道、交流道走上高速公路,會比較快抵達。
教會是【補習班】
我們在家讀聖經、修煉信仰,可說沒上補習班,是自學信仰天父的方法,尋到天國。由此,我們到達了天父的國,就好比考上聯考、上大學唸書。補習班是提供竅門,讓學生順利考上大學;至於到天主國的竅門即在教會。教會如同是幫助我們考上大學的補習班。但不要認為上教會就能上天國!
如何面對基督新教
天主教教友常怕面對其他宗教交談。面對佛教還好,佛教是溫和的宗教。面對伊斯蘭教較少。但面對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常覺得很麻煩。
問題在與人宗教交談時,我們對天主教瞭解多少?
我覺得天主教在這方面非常弱。原因就在我們對教義認知相對不足。針對不足處,我們就該加強。
其他基督宗教通常在領洗三年後,規定信友去上神學課,天主教則付諸闕如。教會的確開了不少神學課程,讓教友進修。但問題卻仍然存在。
聽說國中、小學生的教材中,提到天主教與基督教最大的差別是──基督新教拜耶穌基督,天主教拜聖母。我沒看過這些教材,如果有,希望主教團能提出更正。而我們在聖母遊行時,聖母像確實比耶穌像大,如此難免造成誤會。
慧群說基督新教具批判性,是很封閉的。
我曾閱讀書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手冊,馬丁路德時的許多道理是跟信仰、教會有關的,也跟當時的政治有關。我很簡單做個類比,(不是很好的類比):天主教會是統一在教廷聖統下的統派;基督新教則是獨派。獨派比較有疆域觀念,比較有你與我不同的自我意識。
我們常說「梵二」。梵二給我們的最大共識是──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因此我們要認真思考──什麼才是天主要的?
至於各宗教間如何「存同去異」?
我以為相同的地方可以做為合作的平台,合作或交流的基礎。「去異」則是慢慢檢討不同的地方。我們用這個思維才能一方面強化自己的信仰,一方面能夠以此與別人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