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蘭是個默默無聞的隱修院修女,廿四歲就去世了。但她竟然和足跡遍及歐亞兩洲、使許多人皈依的偉大傳教士──聖方 濟薩威並列為「傳教主保」。一九九七年她又被冊封為「教會聖師」,她憑的是什麼呢?
在平淡的生活中度過一生,有什麼意思?祈禱、受苦有何意義?在台灣,這個以佛教、一貫道及民間宗教為大宗的環境中,信仰基督宗教的人少得可憐。我們如何做福傳?梵二以後的概念是:「只要承認有一位宇宙主宰並按良心善度生活,一樣可以得救。」難道天主不讓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升天堂,而叫他們下地獄嗎?何必一定要領洗做基督徒?何必要福傳呢?現在常講多元,「要廣開心胸,要open」,若不open,就被視為是心胸狹窄。其他宗教也不錯啊!每次救災,慈濟總是跑第一,人多好辦事,財力雄厚能成事。天主聖神也在其他宗教裡運行呀!幾十年來,台灣的教友增加的數目,比不上減少的。真令人堪憂啊!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地球只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粟,而人的價值又在哪裡?
曾慶導神父把他的碩士論文改編成為《赤子心。孺慕情:小德蘭的福傳靈修》這本淺顯易讀的書,針對以上令人困惑的問題提出了回應之道,不僅為教友們解惑釋疑,而且具體指出小德蘭靈修的福傳層面,為大家提出一個時時處處都可行的靈修方法。這個靈修方法不受時空限制,無論上智下愚、貧富貴賤都可以隨時隨地實踐。
教宗碧岳十世談到小德蘭時,指出她聖德的重心是「在平凡的事物中」欣然、慷慨、恆心地完成她的聖召。她不像〔她所崇拜的〕聖女貞德那樣死在火刑柱上,她的刑柱是個「乾淨的床」,她死在修院姊妹的關懷當中。她從未如傳說中的大德蘭那樣,因祈禱的力量而飄浮起來。然而她在這樣的生活框架內成為偉大
的聖人。她在其中展現出的訊息是:不論生活多麼平淡,我們仍能在生活的框框
裡成聖(註)。無怪乎,一九九七年她被冊封為教會聖師時,赤足加爾默羅會總會長Camilo Maccise神父說:「小德蘭是基督紀元第三個千年期中的聖師,她的教導非常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
本書主要分為〈小德蘭福傳靈修的特質〉及〈小德蘭靈修與今日教會的福傳使命〉。前者,包括「小德蘭追求終極真理契而不捨」、「愛只能以愛來還愛的觀念」、「她的祈禱神學與祈禱中的堅忍」、「十字架的苦難靈修」以及「神嬰小道」等五個子題。後者則與這五個子題所論述特質的一一對應:「面對世界各宗教」、「面對無神主義者」、「面對福傳的功效」、「回歸福傳的核心」、「教友福傳的動力的處方」。由此說明,小德蘭靈修是適合大眾的福傳靈修,是教會面對現代科學至上、似是而非的相對主義與多元主義挑戰的希望之所在。
此外,本書所附之〈小德蘭生平年表〉,其詳細的程度是之前出版的中文著作中所未有的,對於認識小德蘭的生命史相當有助益。可惜的是,在〈參考書目〉的「中文書籍」中尚有遺珠之憾,例如:《雙手空空》(華明書局)、《一個生命的小史》(方濟出版社)均未列入。
小德蘭的靈修使瑣碎平淡的日常生活,不僅在永恆中具有不朽的價值,而且使當下的現世生活如清水變雞湯般有味道。更啟發在受苦中的人:只要他們將自身的苦難與主耶穌的苦難相結合,就參與了十字架的奧蹟,有份於福傳救贖的偉業。
願國人能細細品嚐並身體力行小德蘭所說的:「祈禱及賦予我所有力量的犧牲,是耶穌賞給我的無堅不摧的武器;它們比語言更能感動人靈。」
註:這段話引自Maurice and Therese—The Story of a Love的〈導言〉,該書由Patrick Ahern主教所著,Doubleday出版社發行,已由本文作者譯為中文,等待出版中。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