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4期 54

也來談談:「我從聖經中聽懂了些什麼!」

吳偉特

也來談談:「我從聖經中聽懂了些什麼!」

吳偉特

 

【寫在前頭】:每次建德的文章,讀完後總讓我心曠神怡、打動我心、再三拜讀、偑服不已!正如小古的回應說:「拜讀大作,實在很有收穫,以前讀經時有些不甚明白之處,…豁然開朗,…很有說服力,…令人佩服,希望您能常寫,讓我們分享您的真知灼見。」建德的文章,常顯示出他與天主或耶穌交往時的喜樂,已完全熔入於在上主的大愛中;建德回復小古時說:「…一旦我們處在愛的氛圍裡,許多問題似乎都迎刃而解,我們的經驗大概都是雷同。…」建德在以往文章中的智慧是天主給的恩寵,讓天主經由建德的文筆、心得與信仰分享,讓人更加認識耶穌基督對世人的真愛!
我自己對於聖經的了解,也是從開始的許多不了解,慢慢的到了解愈來愈多,但目前還是仍然有一些不了解地方;我個人很喜歡在聖經中記載聖母瑪利亞的做法:「…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路二20)「…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二51)在瑪利亞的一生中,有太多、太多她不了解的事情與天主計劃,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瑪利亞的偉大信德,這些她不了解的事情到底最後是不是都已完全了解?聖經中並沒有完整的記載;但天主後來光榮了聖母瑪利亞,立她為「天主之母」;而教會也尊崇瑪利亞為信德最純正的「實現者」;因著這個信德,世世代代的人都要稱她為有福!(路一48)
我們要學習的是對於懂的部份,感謝天主的恩寵!對於還不懂的部份,學習瑪利亞把這不懂部份默存在心中,反覆思索,並求天主給予智慧。
曾慶導神父曾在北美分會「芥子」季刊(2018年10月,53期)「信仰與理性」這篇文章中說:「人對不明白的事物還有很多,對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更是有許多無法明白之處;在信仰中,對於這些理智還暫時無法明白的真理,在信仰中稱為「奧秘」,我們謙遜地承認認識人理智的有限;教會信仰的內容,不是人憑自己的理智創造的,是天主藉天主子耶穌基督降生成人,親自啓示給我們的真理;我們相信這些無法全部明白的啓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是不會錯、不會欺騙我們的;正如三、四歲的小孩,常不明白父母所說,但是相信父母親所說的一樣;同樣的我們相信天主,正是我們相信祂是每一個人在天上的慈愛父親!」
同樣的,在西元四百多年時的聖奧斯丁(354年~430年),為羅馬帝國時期偉大的教父、神學家與哲學家,一生著作113冊,對天主教會神學有極大貢獻,他的神學觀點成為後來天主教會基督教義的基礎;76歲去世後,教會尊封為聖人與教會聖師;他曾說過:「即使天主啟示自己,仍是一個不可言喻的奧秘,假使你徹悟祂的話,祂就不是天主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隱藏於天主內的奧秘,除非由天主啟示,是不能被人認識的,是只憑理智無法理解的奧秘;是無限地遠遠超過我們人所能了解的一切; 亦即以人的腦袋,要想全部了解天主的奧理,那是不可能的。」奧秘是天主啓示的真理,因為深奧,所以要以「有限」要了解「無限」,是不可能的,只能以「信德」來接受。 除了靠「信德」來接受我們對信仰或聖經中不懂的地方外,也要靠自己個人的「自修」來充實自己(這一點建德是最典型模範的範例),再來就是依靠教會及基督信友們的個人體驗與信仰分享,來幫助自己更能深入了解與認識耶穌基督在聖經中說過的每一句話語;建德在過去文章常常發表的心得與分享,確實已幫助了許多的人,請繼續加油!

一. 為什麼我要回應建德的文章:「有聽沒有懂」?

2018年12月29日的建德文章,一開始建德就指出為什麼耶穌一直呼籲他的聽眾:「有耳的,聽吧!」?建德猜想是耶穌看出群眾沒有聽懂祂的話;耶穌的話那麼難懂嗎?然後他從耶穌開始宣講時的訊息和若翰的訊息,以及路加福音記載若翰如何回答眾人所問的:「我們該作什麼呢?」幫助大家看出一些端倪出來。
耶穌講的遠遠超出梅瑟法律的內容,建德覺得這不是義德更大、更小的問題,而是耶穌所宣講的天父,天主與人的關係有了基本上的改變。
耶穌宣講的,是那位「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無條件地愛一總人的天父;人與上主的關係是一個愛的關係;既然天父已經先愛了我們,所以重點不在如何能夠得救上天堂?如何能夠贏得天父的愛?而是如何活出與天主聖愛相稱的生命?如何去體會天父的愛?因而願意以愛還愛,願意學習像天父一般,無條件地去愛世人。
天國的福音是耶穌宣講的中心,耶穌宣講的天國道理,跟當時猶太人心目中想到的天國有所不同;耶穌說,天國不只是末世的事,如果我們願意,現在就可以在我們中間開始;的確如此,因為天父已經愛了我們,如果我們也願意懷抱這個心情去愛天主,讓祂進入我們的心中,掌管我們的生命,那麼天國現在就可以在我們中間,不再是未來式了。
當然,一個人願意與天主進入一個愛的關係,並不意味著他就不再犯錯,相反地,七情六慾都還存在人的心裡;我們要求天主幫助認清我們的不完美,讓我們更虛心地依賴天主的恩寵,願意每天更多愛祂一分。

.二. 如果耶穌今天還在世,耶穌會如何對人們解釋說明祂的話?

(一)聖經需要詮釋、解釋與想像力

看聖經時,我常在想:「如果耶穌今天還在世,祂會如何面對人們解釋說明?祂在兩千年前向當時的門徒與以色列人所說的話語或道理,還是會用一樣的詞彙?還是會用一樣的比喻嗎?……」「我如果就在當時耶穌的現場,我理解的耶穌宣講訊息,會和現在理解的不同嗎?」
當然,耶穌基本的思想與信理是不變的,但用語與比喻應該是用現在人們熟悉所使用的話語;兩千年前的時空環境與現在絕然不同,聖經中當時耶穌的思想與信理,放在當今現時代該當如何詮釋或解釋?那才是我們在看聖經或祈禱時,向天主或耶穌詢問的:「主啊!祢的話到底要告訴我的是什麼?我該如何回應!我該如何放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兩千年前耶穌就已看到祂的話語,不是每一個人都聽得懂,所以祂才會說:「有耳的,聽吧!」因為不是週圍的人,想聽得懂就聽得懂;每個人的腦袋都不一樣,自然有人聽得懂,有人聽不懂;所以才需要靠詮釋或解釋來說明或幫助想要聽得懂的人,使在日後看到耶穌的話或聽到道理的人,能聽得懂或看得懂!
兩千年來基督的福音就是靠著後來的基督信友,世世代代對聖經中天主與耶穌話語的詮釋或解釋,慢慢的傳遞下來,這也是教會中所謂的「聖傳」。
每一個基督信友都可詮釋或解釋聖經,但要在天主聖神的引導下來進行,一般所謂的聖經查經班、研討會、信仰分享、…,都是讓基督信友可以有詮釋或解釋聖經,以及發揮想像力的機會。

(二)為什麼我喜歡看主日彌撒的讀經章節文句?

我自己很喜歡看主日彌撒的讀經章節文句,因為這是一個可以更深入認識了解聖經的途徑;一本厚約兩千頁的聖經,要如何閱讀是一門大學問,要有方法才有效率;主日彌撒的讀經章節都是經過精心篩選,配合主題(常年期、耶穌降臨期、誕生、聖家、主顯、受洗、四旬期、聖枝、主的晚餐、受難、死亡、復活、升天、……)的讀經一(大多選自舊約)、讀經二(大多選自新約中的宗徒大事錄或保祿書信等)與福音(大多選自新約中耶穌的話語)。
甲、乙、丙年三年156個主日,就有總數約368個聖經中經過精心篩選重要的章節,正是可以用來做為我自己每一天祈禱時的黙想題材;我個人認為主日彌撒採用的三段聖經經文是極佳的默想題材,三段經文互有關連,配合得可說是天衣無縫,恰到好處。 建德文章中的重點分享內容,剛好與我前幾個主日「降臨期第三主日(丙年)」中三個讀經章節,在長安天主堂台北分會小會共融彌撒(2018/12/16)中的黙想題材分享內容:「我聽到主對我說了些什麼!」有很多一樣的相同見解;因此我在拜讀建德文章時,可說句句打動我心,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寫文章的方式來回應的原因。

(三)「降臨期第三主日(丙年)」主日彌撒的讀經章節:「我聽到主對說我了 些什麼!」分享內容
當天的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書三14~18)、讀經二(保祿宗徒致斐理伯書四4~7)與福音(路加三10~18),我問自己:「到底上主要告訴我些什麼?」「我該在我的日生活中如何回應?」「今天的感恩祭彌撒主題是什麼?」這是我每次在讀完主日彌撒三段讀經後回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其實,在「進堂詠」、「集禱經」與「讀經一」中都已很清楚點出感恩祭主題重點:「你們應在主內常常喜樂!」「求你使我們滿懷喜樂!」「你應當喜樂!」為什麼我們要喜樂?在讀經二中說:「因為主已經臨近了!」
為什麼「主臨近了我們要喜樂」?答案當然是耶穌基督來臨後會帶給我們新的生命,祂讓我們的生命從此有所改變;祂實現了從舊約開始天主就許下的諾言;祂讓我們的現世「有限生命」與天主的「無限生命」連結起來;祂使我們再度能成為天主的子女,能分享永恆的幸福,完成了上主的「愛人」計劃。
耶穌基督的誕生,除了帶給人們永恆的生命外,也使我們的現世生命改變得多彩多姿;但要讓自己的生命如何變得多彩多姿?在聖經中耶穌在世最後三年的教導及訓誨,比比皆是;如果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生活度日要合乎福音的精神,同時要專務修煉各種德行」!
其實,耶穌的一生,從誔生那一天開始,到最後復活後升天,有關祂的記載都對我們有很深旳意義;「耶穌為什麼要誔生在馬槽?」「三個東方來的賢士為什麼要送耶穌三樣禮物—黃金、乳香與沒藥?」它們都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嗎?
耶穌貴為「天主子」,是人類的「救世主」!祂卻選擇要在馬槽中誔生,而不選擇在五星級飯店或醫院,為什麼?除了顯示耶穌基督的「謙卑」外,還有什麼意義?三個東方來的賢士送給耶穌三樣禮物,為什麼是這三樣?馬槽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貧窮、有惡臭及不健康、可能有病媒的場所;而三樣禮物,黃金代表的是富有,乳香代表的是芬香,沒藥代表的是治病藥物;三者都顯示「貴重或珍貴」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帶給人們現世生命最大的改變,就是「讓人的內心有所改變」,能變得更為美好!耶穌誔生那天的「馬槽」與「三樣禮物」所顯示的兩個強烈對比及象徵意義,是要讓世人旳內心「由貧窮變為富有」、「由惡臭變為芬香」與「由不健康變為健康」,能因經由信仰和相信耶穌基督,就能帶給我們內心的大大改變,這才是「聖言降生成人」帶給我們的另外一個真正禮物。
「生活度日能合乎福音精神,同時要專務修煉各種德行」,是「讓人內心改變」的入門先決條件;但如何要讓基督信友無論男女老少,甚至對於還沒有信仰的人,都可以用聽得懂,可以在生活中去實行的話告訴他(她)們;我認為應該可以將這個個充滿福音信仰的話語,用更「白話」的「庶民話語」來表達;那就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這是「愛人」的基本要求與要下的功夫!
人人都知道應當要「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但不一定會做得到,這是需要人修煉的,才能得到的功夫;我的兩個孫子(10歲與8歲)從小就與我和平芳生活在一起,他們兩個兄弟感情很好,平時都相親相愛,但免不了三不五時的還是會争吵,嚴重時還會口出惡言:「你笨呀!你是大笨豬呀!」有時還會動動手腳,真打或假打了起來!如何管教他們確實是一門大學問,雖然我與平芳也常常告誡他們對人要常常「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他們聽到時還會點頭稱是;「聽到了!」但不久過些時候就又争吵起來。
小孩子永遠都喜歡聽故事,有一次他們正在争吵時,我就問他們要不要聽故事?我用了「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故事來開導他們:「蘇東坡與佛印是兩個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談古說今,飲茶吟詩;但是蘇東坡很喜歡和佛印抬槓及比比高下,每次總想嬴過對方;有一次兩人在一起打坐靜坐,蘇東坡覺得自己很有心得,就問佛印說:『佛印呀!你覺得我現在打坐像什麼?』佛印睜開眼看了看說:『你打坐法相莊嚴,我覺得你像一尊莊嚴的佛像!』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於是閉了眼,不再說話,蘇東坡原以為佛印會繼續問他說:『那你覺得我現在打坐像什麼?』結果等了好一會兒不見動靜,蘇東坡終於忍不住,就打斷佛印說:『佛印呀!那你覺得我看你像什麼?』佛印說:『那你說說看我像什麼?』蘇東坡就很得意的說:『在我眼中,我覺得你像一團狗屎!』佛印聽完也不生氣,微微一笑又打坐去了。」
我接著說:「蘇東坡在旁好得意,蘇東坡以為他今天嬴過了對方,他高興的回到家告訴了自己的妹妹蘇小妹,結果蘇小妹一聽完就說:『哥哥!你輸了哪!因為佛印心中充滿了「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莊嚴的佛像!但是你不同呀!你心中充滿了「狗屎」!所以你看他像一團狗屎!你輸了啦!你心中有什麼!就看別人是什麼!你心中「狗屎」一大堆!難怪你看別人也是一團狗屎!』
說完故事後我問兩個孫子說:「以後要不要『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當然他們當時都聽懂了,也聽進去了,但過幾天又吵了起來,不過看起來好像有改善,他們在爭吵的用語上顯然有了進步,兩兄弟不再互駡,而改用:「你啊!你是蘇東坡啦!」來相互數落對方。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是要慢慢學習得來;至於做好事「我們該做些什麼」?在當天「降臨期第三主日(丙年)」的福音(路加三10~18)中,洗者若翰為什麼要針對不同身份的人(一般人、稅務員、軍人、…)給予不同的答案?我的解讀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與身份,各人應「針對在每天不同的角色與身份情況下,努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套一句耶穌在福音中常說的話:「我來是為了承行上主旨意!」(若四34)「我常做上主父祂所喜悅的事!」(若八29)簡單的講就是做「愛主、愛人」(若十四)的事情!在生活中「每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就是「努力去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這正是小會要求的小會會員神修生活方式:「在任何事上都看出天主的聖意,以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已成為了我們小會的最高理想與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當然應該不斷的求進與修煉自己。
聖保祿宗徒在丙年讀經二的致斐理伯書信(四4~7)中說:「……你們什麼也不要掛念,只要在一切事上,懷著感謝的心情,藉著懇求和祈禱,向天主陳述你們的需要;這樣天主的平安,必會固守你們的心思意念。」以及在乙年的讀經二致得撒洛尼前書(五16~24)中說:「……你們要常常喜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為你們這些屬於基督耶穌的人所定的旨意。…」正是幫助我們不斷求進與修煉自己的好方法。
我個人很喜歡「常常喜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三句話,也是我的座右銘;上主當然知道我們不可能「時時喜樂」,因為人有七情六慾,因此天主的旨意只要求我們不是「時時喜樂」,而是「常常喜樂」,將喜樂的標準定的低一些;但對於祈禱與感謝,則定了高標準,天主要求的是「不斷祈禱,事事感謝」;為許多人確實有其難度,尤其「事事感謝」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一般人遇到好事情時才會感謝在心或言之於口,但對於壞的事情,尤其是發生與自己有關的壞事,要感謝真是困難;但若一切都從「信仰的角度或眼光」來面對任何事倩,則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態度。
有一個小故事也許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不斷祈禱與事事感謝」的意義,若真做到了時所帶來的驚人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波蘭被德軍侵略,一個年青的波蘭青年,每天望彌撒,經常在教堂祈禱,求天主讓波蘭軍打敗德軍,但事實卻往往相反,事與願違;有一天他忍不住了,生氣的對天主說:「祢不是全能與仁慈的天主嗎?原來祈求祢是沒有用的!」
這位年青人此後就不再進堂,也不再祈禱;他認為求神不如求自己,於是他加入了志願醫療隊,成為義工;他每天工作十六小時,拯救了無數傷者;有一天他去一座剛被德軍飛機炸毀的教堂,他發現一位右腳斷了的年老修女,老修女在被抬上擔架時,向年青人說了一句話:「全能仁慈的天主!感謝祢!」年青人聽了,正碰上了他的痛點,忍不住說:「天主沒有用的啦!天主有什麼用?」面色蒼白的老修女,仍然帶著慈祥的笑容說:「年青人!你今年多大了?」年青人回答說:「十九歲。」接著老修女再次祈禱說:「全能仁慈的天主!感謝讚美祢!祢在十九年前創造了這位充滿愛心的弟兄,讓他今天救了我!感謝上主!」
小故事的結尾是這個年青人從那天開始,又開始每天上教堂祈禱與望彌撒了,而且風雨無阻,絶不缺席!
各位小會的家人們!這個小故事你聽懂了多少?你全都聽懂了嗎?還是需要有人詮釋與解釋?

三. 結 語

耶穌離世前苦口婆心的將祂認為最重要的天主旨意,用最簡單且清楚的白話文,亦即是給所有人(以色列人、撒瑪利亞人、…、羅馬人、外邦人),無論有否知識、錢財、地位、……,只要是願意承行主旨,相信耶穌的人,都聽得懂的話,再三叮嚀與交待。 在最後晚餐「臨別贈言」中耶穌基督連說了三次:「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35)「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2~13)而在同一章(第十五章)中又出現一次:「這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該彼此相愛。」(若十五17)。
所以,如果問:【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應該如何引用福音中的話來回應主耶穌呢?】我的回答就是:【愛天主,愛近人】。
福音中也說:「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得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 四19~21)
天主是看不見的,但人若彼此相愛,就可以知道自己與天主相通,因為除非天主存在人心中,人不能真心愛人;因為,愛是聖神在信友心中產生的效果。
所以,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度日能合乎福音的精神,同時能專務修煉各種德行與功夫」,每天努力的「存好心、說好話與做好事」!去「愛近人」!每一個人都能慢慢的「讓內心改變」,成為一個像保祿宗徒在書信中常說的「脫去舊衣、換上新衣」的「新人」!
相信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在修煉一段時間後,必能蒙受到上主與耶穌的祝福與恩寵!全身「身心」會充滿著平安與幸福!會體驗到天主是那麼的深愛著自己!那時,我們不需要等到離世時,到天國後才能見識到,因為我們在現世時就會體會到天主對我們深深的愛!那不就是已經在天國了嗎?
正如建德文章中所說的:「耶穌說,天國不只是末世的事,如果我們願意,現在就可以在我們中間開始;的確如此,因為天父已經愛了我們,如果我們也願意懷抱這個心情去愛天主,讓祂進入我們的心中,掌管我們的生命,那麼天國現在就可以在我們中間,不再是未來式了。」
多年前,建德與我的來往e-mail信函中,建德就曾說過:「只要人在世上奉行旨意,天國就在人間;所以在這一生中,時時刻刻、不斷地追尋上主,是我最大的心願。如果我能夠常跟天主在一起,那就夠了;天國是什麼?天國在哪裡?都不再那麼重要;我相信天主的仁慈,只要我有心跟隨找尋祂,即使偶爾失足跌倒,祂不會太在意;因此只要能跟祂在一起,死了之後,祂要把我放在哪裡?煉獄也罷,天堂也罷,地獄也罷,都沒有關係;因為我相信天主的仁慈,我相信祂願意我們在祂的身邊!」
最後,願我們大家一齊努力「承行上主的旨意」,彼此共勉吧!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