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4期 54

行的力道‧谷歌搜尋‧鴉片戰爭 我對行的體悟

袁承志

行的力道‧谷歌搜尋‧鴉片戰爭
我對行的體悟
2018年版

袁承志

 

佛家說: 無明緣行, 行緣識 ...
行陰, 行蘊,色受想行識 ...
行動、行為、行善、行程 ...
遵行、執行、奉行、品行 ...
天行健 ....
大道之行 ...

看來有了人類,行就與我們同在。所以,
不修,行嗎?
那麽,又是誰要修行呢?

是誰在遵行,奉行,行動...??
看來在這個行的當中, 裡面暗藏著一個我, 包括了我的執著, 我的看法, 我的毅力, 也就是我們的ego自我意識,存在於行的至深之處. 能夠觀到自我在定中的出現,這不也就是修行中之証量嗎?

行,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 就是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活著. 很多人就是喜歡聽到 iPhone 以及iPad 有訊息進來時所發出的叮咚聲音, 然後立刻就可以去看進來的訊息, 接著做出反應. 耳朵聽到, 眼睛看到, 接著大腦運作, 手動嘴講,不亦樂乎. 好一個自我,在行動. 這樣, 利用外在的境界來肯定自我. 那麼人們就可以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存在於這個世間上. 証實我是活著的.

難怪發明iPhone與 iPad的 史地夫.喬布斯 (Steve Jobs)是一個禪行者. 看來他懂得這個關鍵!
可是佛家不是說"觀法無我"嗎?
沒錯, 您好好參吧!
(當頭棒喝: 還滑手機,醒醒吧!)

不停地滑手機,不就是在所知中打轉嗎?
彌勒菩薩法語云:
"依智不依識, 依識下地獄." 修行者能不慎乎!

千萬不要讓我們的潛意識被手機控制住.
幾年前一個鄭姓殺手在台北捷運車上, 用刀子一連殺害了四個一心滑手機的年輕乘客. 這件悲慘的冷血謀殺會發生, 是因為死者他們的警覺心(覺性) 被手機奪走了. 心完全在手機裏, 而對身旁發生的慘事卻毫無感覺.

天行健
那個從心性中流出來的世界,它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生命。有了生命就有生滅,而生減的內含就是時間。那冥冥之中的動力,由因果而來的業力,從宇宙到生命中的那個力道之表現;也就是由細胞到人類到宇宙,那個展現出「自我」對「生命」「認知」的「能」與「力」,它就是「行」的力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在指向它!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行就是抽象思考、邏輯思維、數理概念。而在思考、思維中,都存在著兩個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我」與「時間」。沒有我,則無從思考;沒有時間,思考即無法進行。剩下來的就是思考的對象了。而那些形而上的東西,即被视為在「行」中之主體與作用。也就是那些無形的智慧、認定、意志力等要靠認知能力與識心把它向外投射出來。

那個由道、覺性所引發出,自我對「生命」「認知」的「能」、「力」是如此的完美圓滿;我們做為一個君子人,就應該精進不懈、努力以赴,向上提升修行成道。 這就是現在我對「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體認。

谷歌搜尋
谷歌公司(google)在一九九八年由兩位史丹福大學的學生成立於美國矽谷。谷歌的核心本業在於利用它的高速搜尋引擎與廣大的全球資料庫,提供給使用者所需求的資訊。 也就是:
使用者有需求;
谷歌就提供。
而且是快速、有效的提供。

在美國波特蘭家中我把「袁承志」三字輸入谷歌,在半秒鐘內它提供了十五萬條線索給我。應該說是0.三秒。而且它提供這項全球服務完全免費。

在吃驚之餘,我開始思索這群顛覆世界的人,以及他們的想法與做法。
建立在行中的企業
然而谷歌人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全球各地,提供了「我」要的資訊。他們的智慧,用識心是很難瞭解的。谷歌人自己花了時間、金錢,整理出各種資訊,然後在全球各地免費提供給使用者。不但是免費,更是高效率地運作,不斷更新。谷歌人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了「我」要的資訊。在十幾年前,若以一般人的識心來看(特別是亞洲人),谷歌人是群「瘋子加笨蛋」。但這群人清清楚楚知道他們在做什麽,這個能力就來自回頭,來自「行」中。

谷歌人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替他們自己、全球員工和股東創造出奇蹟般的成就。 他們的成就基本上來自高層次的智慧,與將智慧轉化而表現出的執行力。這股力道在過去十年中,就連微軟都抵擋不住。當被問到誰有可能威脅谷歌時,前執行長舒密特的回答是「目前在學校中的年輕學生」。因為他們才可能有更新、更好的點子。

谷歌人把一粒種子植入全球上網者的潛意思中,要找資訊就得靠「谷歌」。然後加上識心與電腦介面的運用,他們就有能力掌控人類世界一部份的行為。想想看,我們向谷歌要資訊,要怎麽給、給些什麼,不都操之在它的手中嗎?
最近我問小兒子,要瞭解谷歌搜尋引擎運作有那些書可以看?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會寫書的人不知道
知道的人不會寫書
默默地做不讓它知道
一旦被它知道就不靈了

奧勒岡的小鎮,Google in Oregon
戴爾鎮(The Dalles) 是個寧靜小鎮,位於地廣人稀的奧勒岡州北部。這裡是櫻桃與水蜜桃的鄉園。巨大的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 平靜地流過此地。唯一引人注意的就是躺在河上的大壩及自它發電廠流出的水聲。

二00六年在無聲無息中,谷歌在河邊蓋了一座有兩個足球場大的建築作為伺服電腦中心(server center) 。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谷歌,為何來此鳥不生蛋的鄉下小鎮大興土木?﹙註二﹚

原來谷歌的生命操在「電」上。它需要大量可靠而且穩定的電力供應來維持運作。戴爾鎮上巨大的水力發電廠就被它相中了。何况哥倫比亞河上的水力發電廠不會停電,在大電廠旁也不會缺電。因為在產地,電費更加便宜。能夠找到這個方案,谷歌人的智慧確實不凡。當這個消息傳出後,微軟與雅虎不約而同地在哥倫比亞河流域中,尋找有著水力發電廠的小鎮裡蓋伺服電腦中心。但是無論微軟或雅虎如何努力,它們就是無法與谷歌抗衡。谷歌人的靈感直覺太強了。

當某一位谷歌人,靈光一動得到這個點子並且把它寫下來的當下,就是行的力道在作用。而後所有的企劃、評估、執行那都是識心的工作。「靈光一閃」是智慧起動,其餘都是大腦的識心運作!


回頭探索.能知的玩家
OK,谷歌在半秒鐘內提供了十五萬條「袁承志」的線索給我。
但是:
(一) 這些線索從那裏來的?
(二) 這些線索是怎麽被找出來的?
(三) 誰來決定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 ...等等?
(四) 它怎會知道「袁承志」是那一個?是金庸《碧血劍》的主角,還是在下?

大多數人會認為:
「會用谷歌就好了,想那麽多幹嘛?」
但是:
「我們讓谷歌做能知(能),把自己放在被知(所),對嗎?行嗎?」

如果您對它陌生,不妨打開谷歌(www.google.com),親自體會一下,然後,再想想這四個問題。

對絕大數人而言,谷歌的運作是個黑洞。我覺得對使用者而言,用「空」來形容,也許更確切些。

它一定存有巨量的資訊,但我們無從想像。
它的搜尋方式一定非常奇特,但我們亳無線索。
它的排序一定有數理程式,但我們看不到也碰不到。

難道我們必然是在被知這邊嗎?
還是「回頭」不夠?

用能知來駕御谷歌
谷歌是個人工智慧體。要能夠掌握它,只有把「能知」置於它的上面。這也就是要回頭到讓谷歌成為被知,這樣谷歌就可以被我們拿來用。在網路世界中,用來展示眾生相。

至於我們修行人,回頭到「行」中,就好像吃燒餅、喝豆漿一樣,都是大家在修行中必經之路。所以要聽從祖師的教導,多多利用直覺,讓靈感源源而來。再把 靈感轉化為執行力,讓我們能夠「借力使力」利用谷歌人的智慧,來拓展學佛天地。

西諺一則

Work Smarter
Don’t Work Too Hard!
吃得苦中苦,似為人上人
行得慧中慧,始為人上人

「尋」—建立連接平台
我原先認為谷歌所提供的是一個知識平台。我們有問題,它在「資料庫」中替我們「找」答案。其中,「資料庫」,是個名詞,代表著儲存的知識。「找」是動詞,表示由智慧所帶領之行動,它是能力與執行力的表現。所以我現在認為谷歌的價 值在於它是個超強的連接平台,因為它能替使用者「尋找」。對我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它在十幾年前把學佛的道路與我連接起來。﹙註三﹚

連接平台很多,報紙的分類廣告,徵才尋職網站,Facebook,各種社交網站 (Social Network)..等等。但是在尋找的力道上沒有一個可與谷歌相比。我認為今天要成為一個市場及行銷 (Marketing) 專家,若無法把他的能知放在谷歌或臉書上面,那麽這個專家的頭銜可能就保不住了。

我們修行人都有個大願,希望有心要修行成道人,在順利的環境中,同修齊成就。
於是我們投下人力、精力、時間開發網站。
您可別忘了 YouTube 的主人就是谷歌。<br/. 我認為咱家的網站做得超酷,但是,
在今天的環境理,「學佛網站」如何才能夠讓有心人找到呢?
看來:
網站超酷是「必要條件」。
而能夠讓有心人能夠容易地找到修佛的網站,則是「充份條件」。

那麽怎樣的人,才算是要修行成道的有心人呢?
這些努力都在「尋」之中,不是嗎?

昔日「徒弟找師父,師父找徒弟」,全靠因緣。
但看今朝:

師父徒弟何處尋
因緣藏身谷歌中

能力在智慧這邊
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公餘花了兩年時間去參透搜索引擎的運作方式。然後他就利用這項本領與軟體技術,開拓出一個獨特的全球性網路行銷事業。因為百分之七十的點閱,都在搜尋結果之第一頁上,所以幾乎每家公司都希望它在谷歌或雅虎的能見度上能夠名列前茅,而使它們在市場上獲得較高之曝光率。

小兒子的客户中有家台商公司,同意在網路銷售中支付佣金作為報酬。然而一段時光後,小兒子發現這家公司開始在佣金上作弊。於是有天小兒子請台商業主上網,察看他的銷售網頁。然後在幾秒鐘內,這位業主眼睜睜地看著他的銷售網頁從螢幕上消失。在大驚之餘,這位氣勢凌人的台商轉變為謙虛地同意遵守合約。
軟體科技必然在「行」的力道中展現出來,因為軟體本身就是智慧的表現.幾年前 一位在國外拿了電機博士的年輕人,問我有關創業的機會。我鼓勵他從層次高的軟體下手,儘量少碰硬體。因為有太多華人的聰明才智用在仿冒、抄襲有形產品。但是高層次的軟體,若沒有更高的智慧是拿不走的。我一向認為,有智慧的人就應該專注於以智慧為主的事業,少碰資本集中的產業。因為華人中的金主大亨們,大多不知智慧為何。而且認為他手上銀子的價值遠比你大腦中的點子,多了九千萬倍。他們看得到、摸得到土地,廠房、辦公大樓、設備、外銷裝船的貨櫃。但是對於無形的智慧「能力」,他們大多是無法體認出,也無法掌握住的,所以這些智慧在他們心中就不值幾個錢。不過這也不能太責怪華人金主,畢竟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

人工智能 (AI) 的興起
谷歌這個事業所帶來的風潮就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興起. 智慧與人性有關, 而人工智能則是智慧的產物. 智慧是帶有感情的成份, 而智能則是程式的運作. 人工智能在它被設計的環境中高速運作, 不帶感情成份, 忠心地執行任務.

一些美國華爾街的投資公司, 利用高速電腦, 在股市中不斷地搜尋最佳的投資點, 進行套利. 最近幾家有名的證券公司, 也把一些投資程式提供給客戶, 就是所謂的智能投資顧問 (Robo Investment Advisor). 換言之, 一些投資顧問的工作, 不僅是低階的處理工作, 甚至某些高階的投資決定權,現在都已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了.

近來, 電腦駭客特別是國家級的電腦駭客, 就以人工智能所主導的工具, 來進行任務, 例如掌控選舉的過程, 以及電力輸配系統的控制. 人工智能在運作時, 沒有是非正義對錯的考量, 沒有心性感情的影響, 沒有人性道德的顧慮, 就只是非常有效率地執行任務.

這個沒有人性的高速智能,可怕嗎? 在未來,對人類又有什麼影響呢? 您不妨深深思慮一番.

爾羅 葛瑞 (Earl Grey)
爾羅 葛瑞 是個十八世紀的英國貴族 (Earl 是伯爵之頭銜),在一八三O與一八三四年間,他曾擔任英國首相。他的嗜好是喝茶,喝好茶,喝來自中國的好茶。葛瑞爵士更調製出一種帶有地中海香料的紅茶,並且以他的名字「爾羅 葛瑞」作為茶名 (伯爵奶茶) (註三) 當時整個英國社會都瘋狂這個很特殊的茶。別忘了這茶葉是 Made in China——中國生產的。

在十九世紀初,英國大量進口中國茶葉、絲綢、磁器,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不斷增加。而滿清政府對英國要求中國人多買英國貨的回應,卻是「天朝無需汝等黄髮夷人之巧物,故白銀拿來!」 如此這般二十年後,英國的白銀大量流向中國。女王陛下的國庫日漸虛空。

OK 約翰牛,你們不可以不喝「爾羅 葛瑞」嗎?
當然不可以,因為「爾羅 葛瑞」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了!它是英國文化的一部份。

白銀沒了,但茶一定要喝。於是英國政府交付國營企業——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 一項任務:把東印度公司在阿富汗及印度種植的鴉片以武力向中國強迫銷售。(註四) 其餘的歷史,我們應該都知道了。

那個展現出英國人對生活中必須要喝茶的認知能力,我感覺出它就是「行」的力道。十九世紀的英國人,早上起床要喝茶,中午要喝,下午茶不可少,晚餐更不能缺。在英國人的集體意中,因為怕以後喝不到茶,於是炮艦出動。為了茶,向中國開戰。於是區區十幾艘船艦,加上一千五百名陸戰隊就把大清帝國打得落花流水。真是不可思議!

之後在英國,茶源源不斷地來了,大批的銀子也搶到了。「行」的力道真大啊!

還記得「葉名琛」嗎?
他在「林則徐」被貶後出任湖廣總督。當英國軍隊第二次攻打廣州時,「葉名琛」 不戰、不走、不談、不死、不和、不降,只是坐在總督府中讓英軍活捉。葉名琛是道光年間的科舉進士。書讀了不少,進士更是當官的高級知識份子。為何毫無智慧呢?

我的奠基師父不斷地告誡弟子們「知識是智慧的屍體」,古今皆然。
而智慧的生成必然會經由「行」的層次,而傳達到識心然後採取行動。
我們不妨想想,當時葉名琛的能知處於何處?
想到了嗎?

下次造訪西餐應廳時,我建議大家不妨點一杯「伯爵奶茶」,好好回味一番。這茶的背後隱藏著血與淚的歷史和帝國的興亡。至於能夠回味到多深,那就看您的功力了!不過,至少您現在應該已知道「伯爵」是何許人也。

銘言
一九六一年美國總统甘迺迪發表了著名的登月演說:(註五)
「我們要在十年中把人送上月球,然後把他們安全地帶回來。」
「我們選擇這項目標,並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艱巨。」

在五十多年前,甘迺迪總统表現出他及美國與人類對未知之探索和挑戰的意志力,這就是行在生命中的力道。至於其任務與目標,那則是在識心中所投射出的操作與指標。今天我們祝福大陸的太空人也能夠順利登月,然後平安回來。

幻化‧幻畫‧幻話
仲夏某日知覺到從心中流出了一個時鐘,一個潔淨的大白板和我。而我隨著時鐘的運轉,在大白板上用色筆畫下了五彩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慢,七情六欲,數理科技,成長過程....。 愈畫愈有趣,樂在其中,無感時間飛逝 。然而不知何時,覺得有一個念頭生起—好像是畫夠了。於是我就拿了一個板擦,開始清白板。慢慢地這塊白板又呈現出如明鏡般的清淨潔白。接著我就把板擦、色筆都拋了,只是傻傻的看著明鏡。突然間有一個清晰的指令——物歸原主!頓時那大白板、時鐘,我,和生命的歷程,都一起返流回那空無之中。就在我與時鐘和白板消失的當下,只見在清靜空無中浮現出一本《維摩詰經》。

哈哈!!
爽啊!!
好一個物歸原主!!(註六)

PS 筆者從事高科技事業與研發逾四十餘年,迄今不滑手機,沒有社交群組. 筆者認為與人交往, 用心即可。


附註
註一 2006年6月14日 紐約時報專題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06/06/14/technology/14search.html
註二 台灣出版之圓智天地 86期 P.20
註三 http://www.virtualtea.com/vt/tales.html (伯爵紅茶,Earl Gray)
註四 http://en.wikipedia.org/wiki/East_India_Company (東印度公司)
註五 Kennedy moon speech
註六 本文係以作者原刋載於2011年一月發行於台灣之圓智天地91期之文稿, 近日改寫增訂而成.

本文版權屬於Chen-Chi Yuan (袁承志)所有.Copy Right 2018. 歡迎轉載全文.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