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4期 54

談「修行」

吳述中

談「修行」

吳述中

 

鄭至麗寄來袁承志兄「不修,行嗎?」一文。該文主要討論在網絡,大數據時代的修行特色。有些宗教團體已經在利用網絡通訊方法傳送精神觀念。

「修行」的基本定義是「修改思想行為上的錯誤」。個人由兒童長大成人,不可避免的會對朋友、親人、同事犯下無心或有意的誤解和傷害。慢慢覺悟後,會逐漸改變自己所犯的思想言行過失。所以有些宗教認為修行是一「懺悔法門」。

記得朱勵德神父說過:「這個世界,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宇宙的運行永遠在那兒,不會因你的存在與否而存在。所以佛家說:「法無我」。

宇宙法則的運行,可以無我。明白了這點,個人還有什麼可以堅持的法規?譬如:「我必須賺足夠的錢來服事天主」。「求天主保佑我家人的健康、財富」。「我必須要我兒子做醫生」等等。所以說「無我法」,不要堅持我要的和我想的。個人的「修行」,「善行」要離開自己的執著。所以教宗會說:「美墨邊境,何必做『牆』,何不做『橋』」。

這個世界科技和農業,可以養活多一倍的人口。可是,這個世界因貧窮、飢餓、疾病而死的人數,相當龐大,尤其在落後地區。這是缺乏「修行」。

所以「修行」是迫不及待的。從個人的生活、穿衣、吃飯、交友、施捨上做起。讓這個社會和世界的溫暖慢慢向上增加。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