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9期 從「心」出發

一個尋找屬靈歸宿的故事─訪曾慧榕

黃長春

 

一、重新回到信仰

  對於小會的會務以及震旦的執行企劃與工作的拓展,利利姊說慧榕是位不可多得的頂尖人才,吳偉特老師也曾公開讚賞她是塊寶貴的鑽石,褚世傑大哥形容她是個很特別的女人,胡國楨神父則說她是帶著槍加入我們的行列。對很多來到震旦的青年而言,她精力充沛,信德十足,勇於回應聖召,致力於教會內外的服務,甘之如飴!

  五年級生的慧榕,未婚,從小成長於台北的眷村,父親是海南島文昌縣人,人緣極好,空軍退役;母親是上海人,是位信仰虔誠熱心,待人大方,工作幹練,是位標準的職業婦女。慧榕從東海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歷經一年換工作高達四次的電影與電視劇本撰寫,之後進入競爭激烈的廣告圈。一九八九年為當時服務的聯廣廣告公司,拿下一座廣告金像獎之後,基於渴望找尋創意,自我放逐到紐約生活、選課一年。這段難忘的流浪,不僅讓她接觸了多樣的藝術作品與觀念,擴展了視野,體驗與不同民族的人相處,天天混跡的蘇活區,終於發現了創意的真義。當時有一工作機會,可留在紐約。但是身無分文的慧榕,決定不做次等公民,毅然回到台北,重返廣告圈。因受紐約創意的刺激,回到台灣後,經常有叫好又叫座的廣告作品。

  勇於冒險的慧榕,從小嚮往父母口中中國大陸的童年故事,一九九五年毅然接受奧美國際廣告公司的邀請,赴上海擔任奧美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在上海住了三年。一九九九年因上奇國際廣告集團的盛世長城廣告挖角,赴廣州工作一年。中國工作期間創作的許多廣告,不僅贏得大陸民眾的共鳴,也奪下不少國內與國際的大獎。

  居住中國期間,由於父母經常長期造訪,甚至跟著慧榕到不同城市開會。讓慧榕不僅有機會陪伴他們重溫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也揭開了自小對中國好奇的神祕面紗,她認為這是自己與父、母親更親密的另一階段開始。這段美妙經歷,悄悄種下十多年後,她為整理家族族譜的尋根之旅,同時也對母親家族的信仰,有更深刻的了解。回到台灣後,她遊走在個人工作室和幾家國際廣告公司之間,甚至到大學兼任講師,每日忙忙碌碌。在職場奮鬥近二十年後,二○○五年她毅然辭去奧美廣告創意總監的職位。我問她為什麼捨得辭去這個人人稱羡的頭銜與工作時,她說:

  我想要重新整理自己,這麼多年工作佔據我太多的精神與時間,除了帶來金錢與名聲外,其他都是空的。我不僅疲憊,也不快樂,生活極度空虛。我告訴自己應給自己多一點的時空,來探索生命深層的真義。另外,現在的廣告圈與自己的價值觀日漸背道而馳,不論在台灣或在國外,廣告創意人員與公司為了抬高身價,不擇手段爭取國際獎項,以致利用廣告,憑空造假,騙得獎座的歪風日益嚴重。已和當初我進入的廣告圈大為不同,也就無心戀棧。

  或許是住在慧榕內心聖殿的聖神聽見她面對黑暗的靈魂隱隱吶喊,因而在離開職場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尋找為信仰服務的志工機會,也開啟了她日後屬靈的歸鄉之旅。她開始固定每個禮拜到光鹽愛盲協會為盲友服務,參加聖家堂感恩祭典,陪伴慕道班望教友,為各種活動接送打雜。由於一些非教友朋友的帶領,她常常南下台南安溪寮聖若望使徒修會,參與呂天恩神父主持的生命學校課程,體驗修會全天祈禱的生活。

  其實她早在聖心女中念書時,教會學校濃厚的宗教氣氛以及修女們的身教陪伴,她的信仰即得蒙澆灌培育。從高一開始,每天下午都會聽到校園廣播傳出︰「高一孝班曾慧榕,請到小聖堂!」她每天樂此不疲地為每日彌撒選聖歌與吉他伴奏,主要是因為熱愛音樂與唱聖歌,這樣的日子不知不覺一直到高三都未曾間斷。畢業前她覺得自己有聖召,渴望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修女,曾向校長蔡淑芳姆姆表示想當修女,可能當時她年齡小,或許是她在校形象太活潑外向,修女沒有回應她,也沒有找她詳談,讓她覺得很納悶,只好不了了之。因為除了學校修女,她不認識其他可以諮詢的神職人員。以後進了大學,大學生活多彩多姿,加上主修的是哲學,她開始以批判的角度審視信仰,在缺乏神長的帶領下,與信仰越走越遠。步入社會後投身事業的企圖心大,不只面對世俗競爭的壓力,更在在才華與好勝的全力衝刺下,漸漸地,她離開了信仰生活,與主暫別了二十年後,才得以重逢。

  高中時期之所以會有當修女的渴望,可能與來自充滿神職聖召的家族有關。慧榕的母親成長於上海,老家在寧波的虔誠天主教家庭,早在義和團教亂、八國聯軍時代的先祖就已皈依天主,家中不僅把佛堂改建為聖堂,更開放給地方鄰里參與彌撒。至外祖父這一輩經歷三代信仰的養成,家族開始有了第一個神職聖召的恩寵,那就是慧榕的外伯公。外伯公趙思光神父曾任上海味增爵修會會長,創辦教會學校。到了母親那一代,舅舅入會為小修士,在文革時期受共產黨逼迫還俗。聽慧榕這麼一說,我不禁自忖,就以慧榕今日的表現,雖然她沒有入會當修女,卻也充分回應了屬於自己的聖召。充滿聖寵的她,從未浪費天主賜與她的塔冷通,她也將自己在廣告圈豐富的人脈與經驗,一起奉獻於教會。

 

二、加入小會──生活真實面貌的團體

  從認識慧榕以來,容易疲倦又個性被動的我最羡慕她的,就是她的精力充沛和主動積極,從她的身上我好像感受不到什麼叫做「累」。二○○五年她到台南聖若望使徒修會,參加法國神父呂天恩所主持的「生命學校」課程。這是一個月一次在安溪寮會院舉辦的培育聚會,參加的大多是遠道來的大專青年會成員。呂神父在課堂內講授的精闢道理,在慧榕心中燃起一把熱火。她不僅為呂神父整理筆記,又開設部落格,希望藉由課後網站的深入討論,成立一個尋求真理的團體,可能是大學生太年輕了,人生歷練不夠,無法引起他們熱烈的回應與探討,非常可惜,她的初次嚐試沒有成功。或許她的聖召不在此,這個團體也不適合她。但天主總是有最好的安排,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生命中的貴人──陳擎虹老師。

  有一次參加聖家堂主日彌撒,她巧遇了睽違已久的高中國文老師陳老師,陳老師問她有無參加任何團體?她回答:「我很想!但教會很多團體要不都是頭髮斑白的長者,要不就是年紀很輕的大學生,真正屬於中青的團體非常少。」於是陳老師推薦她看看神修小會,勸她不要太擔心年齡的問題,因為小會大部份成員雖然年紀一把,但絕不失活潑熱情的真性情。果真,外在環境的條件不是問題,小會會員衷心追求真理,又富人文素養,更精進於靈修的種種特質,是真正吸引她加入小會的原因,因此在尚未初獻成為小會會員時,她就開始與大家共融,導演二○○六年聖誕節現代福音劇「瞎眼貓的聖誕夜」。

  早在高中和大學時代,慧榕就參加過舞台劇編寫與表演,所以二○○五年離開奧美,為了一圓歌舞劇的舞台戲癮,她參加了果陀音樂劇的訓練與演出,翌年,將所學成果運用在「瞎眼貓」一劇裏,每週一次兩小時的排練,連續約兩個月,她印證了正如陳老師所說的,小會會員們真的非常活潑。一開始被賦與導演這項責任時,她認為單靠自己是做不來的,所以每次出門排練,從家裏坐公車到震旦中心的一路上,她都不斷地祈禱,祈求聖神帶領,盡己所能付出,結果全然交託天父。這一機緣讓她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每做一事之前之後,都會虔心祈禱。

  在導演福音劇的同時,慧榕也參加了小會的陶成組和文化查經小組,問她在這兩個小組有何收穫及感想時,她說:

  透過宇之姊所設計的陶成組課程,我認識了小會,也敬佩小會,不管是當初創立的會員,或是現在還留在小會的每個人,若沒有聖神帶領,這個團體根本不可能存活近五十年之久。雖然小會會員彼此有些衝撞,但還是持續存在,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團體,只有合適或不合適的團體。小會對我在知識的追求以及靈性的成長,是很足夠的。我可以接受它的不完善,也喜歡它的不完善,它是具有生活真實面貌的團體。在信仰和生活上,可以找到共同信念以及契合的夥伴,彼此互相切磋琢磨,是很難得的,這在堂區無法得到。

  記得第一次參加文化查經小組,閱讀的是《靈魂的渴望──細說基督徒的靈修》一書,第一章是由珮庭負責〈何謂靈修〉,她精湛的內容整理與導讀分享,還有大家熱烈深度的討論,令我印象深刻。心想在這樣一個團體所得到的養分,不是一般普通的讀書會所能得到。就是因為在小會,才可能看到會員們彼此互相觀摩學習,積極提升文化知識與追尋靈修生活方面的成長。其中得要感謝胡神父,很幸運的,在這個小組有這麼特別的神父帶領,經由每月一次聚會的討論分享,和胡神父的補充說明,為我在現實生活中解惑不少,兩年下來到目前為止,我還持續受他所強調的二十一世紀靈修觀點的影響。

 

三、新任震旦之友協會執行秘書

  二○○七年中,震旦中心的執行秘書一職有了空缺,一向具有九方皋、伯樂識人之能的瑞雲姊,經她無心插柳的舉薦,加上胡神父直覺慧榕很合適,她本人則在還搞不清楚工作與人事的狀況下,就大膽接受了這項職務。從震旦之友協會的性質與組織架構來看,一開始慧榕以為是一羣有心人士所經營的社團,也就是歷年由神修小會、台大法醫同學會、大活泉基督生活團,以及康寧基督生活團等各大團體中所選出的理事們,由他們共同研擬協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她心想藉由理事們的參與和帶領,從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不同的專業領域,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但在開始工作後,才發現除了祈求聖神引導外,對忙碌的理事會兄姊不可能有太多的期待。對此,她仔細思考,並自省了一番:

  我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對於聖經所提及的,我常自省我有無、或能否、或真的做到嗎?有些活動和計劃是自己想做的?還是震旦中心福傳工作真正需要的?二十多年來歷任理事們,以及所有的震旦之友,因愛天主而沒有讓震旦消失崩潰,目前還能運作,已屬難得。此時此刻,有些理事可能因家庭、事業或工作,無法付出太多時間與精力,但他們並沒有脫離團體,仍願在理事會占有一席位置,已是很不容易的事了。震旦員工的薪水,主要也是由他們固定捐款支助。因而從去年六月到今年十月這一年多來,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要求理事們多參與協會事務和活動的期待,轉變成是陪伴這一個理事團體的共融,讓來自不同團體的成員組合成為彼此合作伙伴,甚至更加親密地實際參與,例如泰澤祈禱、磐石課程以及電影導讀講堂的開設,讓理事們得有機會,與來震旦的朋友做面對面的直接接觸。此外,更為理事們安排,在台北傳協會做專題演講,為各堂區推動福傳的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素養的培育。

  當然也不是每位理事都忙得沒有時間參與協會的事務,慧榕很感恩地提到,她真的很為小會會員感到驕傲,理事中參與最多和最放在心上的有兩位:

  一位是宇之姊,她負責協會的財務與人事,在帳目的處理上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得非常完善,不論在金錢、時間與心思方面,她是奉獻最深的。而且協會發生的大小事情,她是我最好的討論對象,也是一股最大的支持力量。

  另一位則是褚世傑大哥,他花很多心思在震旦舉辦的活動上,能參與的就參與,例如電影導讀講堂的主持與分享,他也會參加下午六點的平日彌撒,不是只在開會的時候才來,而是積極參與協會的真實運作狀況。

  宇之姊和褚大哥這二位二○○七年新選出的理事成員,真的把理事頭銜活在行動中。

 

四、三大感情生活

  就在二○○七年六月來到震旦工作之前,慧榕才結束一段以婚姻為前提的四年感情,透過後來的靈修,她才體會到愛情的傷痛和錯誤,原來都是帶領自己進入追求生命完整的另一境界。以前,她一直認為擁有美滿的愛情生活,才能達到生命真正的完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一次磐石課程中,胡國楨神父的一句話點醒了她:「若把世俗間的愛情、事業或學業,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崇拜偶像。」

  我在談感情的時候,忠於愛情的狀況,真如胡神父所言,是在崇拜偶像,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這一過程讓我體會到親密關係所產生的困境,以及要超越的部份。

  透過自我不斷的靈修與省思,慧榕感受到真正的感情生活,有三大部份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天主的愛

  一直以來,天父都在陪伴著我,這是一種很美好,而無法被取代的奇妙關係。

(二)是親人的愛

  我的家庭非常和樂,充滿聖神的照顧,藉由信仰,我們一同享受天父賜與的愛與平安,即使是面對人生最大的別離與傷痛──死亡,我們也不畏懼,因為死亡不是懲罰,而是加入天主的行列。我的姨媽生前是位虔誠、熱心助人的好教友,年邁的她,雖然不幸罹患癌症,臨終前全家圍著她誦念玫瑰經的安寧氣氛,以及她帶給我們的平安,讓我們知道她已經準備好基督的接引,以及期待復活的勝利。這一段的親身經歷,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基督信仰者,連死亡都帶給人平安。

(三)是朋友的愛

  能在好友的生命歷程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她最信任的人之一,這種精神上的親密感是與眾不同的境界。二○○四年,我最好的朋友選擇出家,成為一位比丘尼,因為沒有讓家人知道她出家,所以在國外修行回國後,就與我一起生活,每日天還未亮,就開始四點的早課,供養她缽裏的素齋,為她處理不便碰觸的金錢等等。對我而言,這一切都是很奇妙的經歷。面對一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選擇走向出世的清修生活,為表尊重並成全她的修行,我也學到了割捨世俗情感的依賴。

  在她大閉關第一年結束時,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表示這世界上她只接受四個人與她聯絡,我是其中一個,因為她不願意再建立新的關係了,我很榮幸是她信任並珍惜的知己。雖然我們所選擇的信仰與靈修方式大為不同,但更體會到友誼的真諦,不是看重自己的需要,而是他人真正的需求。

 

五、對自己的期許

  我和慧榕有較深入的接觸,是一同參與二○○六年「宗教與藝術展覽」導覽志工的受訓活動,課程一開始,熱心又活躍的她就被選為小組長為大家服務。期間,她也在「光鹽愛盲服務中心」,擔任報讀志工,協助視障朋友點字書的製作工作。回顧二○○五年以前那段充滿競爭關係的職場歲月,還有凡事靠自己以及什麼都要會的強人心態,兩年前使徒工作的受訓與服務,使她突然頓悟,原來這個世界是靠著人與人的互助合作而運轉的,生活中我們所遇到在肢體或精神上有需要幫助的人們,其實都是天主的安排,是天主要藉由這些弱小兄弟,擦亮我們自己的天主性,同時也接納自己的限度。

  對於自己未來的期許,她說:

  不論是擔任志工,或是在震旦工作,我希望接受我服務的人,透過我不僅能夠認識信仰,未來也願意服務他人。

  受召進入天父生命的聖所,也就是回歸聖神居住在我內心的深處,是要透過不斷的祈禱還有靈修才能達到的,這是一個回到天父家的屬靈旅程。

  天父愛的力量,使我強烈渴望成為祂所喜悅的愛子之外,也期待獲得祂慈父慈母的美麗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