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9期 從「心」出發

我要一生呼求祂 ── 羅馬紀行

林銀霞

 

  二○○五年十月由羅馬參加本篤會Oblate第一屆世界大會歸來。可能是因誤食中藥引發頭顱的病灶,導致由額頭到鼻、眼之間的丁字形部位疼痛得難以度日。十一月間差不多感覺自己要掛了,由姐夫及外甥送我到靜山,去見由菲律賓返國的神師──徐可之神父。

  一見神師,傾刻將心中所有的掛慮一股腦托出;死亡我不畏懼,我擔心的是家中第三代(稱呼我姑婆的)的信仰養成,及我心懷中的客戶。神采依舊的神師看不出「一目瞭然」的半瞎,緩緩地對我說:「活得是長是短,別在意,只要活得充實,將自己的痛苦與聖母及耶穌的痛苦結合就夠了。」

  在祈禱中體悟,只要在世的日子,能夠過著與基督結合的生活,有主就滿足。第二天,與神師談話時,徐神父拿出「教友生活週刊」剪報給我。有關瑪德羅賓如何以她的病苦(五十多年不吃不喝,四十年整夜未眠)來分擔耶穌革責瑪尼園的苦難,以及另一篇「聖體年看幾件義大利聖體奇蹟」。其中的第一個奇蹟是發生在公元七五○年間的朗濟亞諾(Lanciano),神父在成聖體之際,忽然對聖體疑惑起來,就在此時,他看見麵餅變為一塊人肉(二十世紀經科學家驗出是一塊心肌組織),而葡萄酒變為人血(亦經科學驗出血型AB)。看完「教友生活」的這篇報導,我被Lanciano的聖體聖血奇蹟深深吸引。讓我頭疼至欲死之際,萌生期望,祈求聖體聖血中的基督,讓我能在有生之年到朗濟亞諾去,朝拜基督的真實血肉。

二○○八年八月義大利婚禮

  十九年前在英國劍橋遊學時,認識一位來自羅馬的英文教師Lucia,相識相交迄今。二○○八年八月嫁女兒來函邀約。在兩相權宜之下,放棄參加加拿大北美融營,而就義大利羅馬的婚禮,為的就是要實現去Lanciano朝聖願望。

  婚禮後三天,離開了羅馬城,往東走到Lucia山上的小屋,住了二晚。第三天清晨,由小屋繼續東走,花了近三個小時來到義大利中部,亞布魯卓區靠亞德里亞海的小鎮──Lanciano。按路標進入,由問路開始,即感受這奇蹟古城的不同。人們出奇友善,且有耐心。第一個問到的,是對街走來的老太太,聽不到問話,踮著腳身體往前傾,不顧不斷駛過的車輛,真是險境。另一個路人竟乾脆放下手中的物品,仔細比劃「聖體奇蹟聖堂」的方向與位置。即使進入堂區,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又遇到一位看到我們倉皇找路的陌生人,不用開口,就直指我們要探訪的小堂。

  放在水晶聖體光及聖血杯的聖體聖血就高置此堂,供人瞻仰朝拜。

  「奇蹟聖體堂」平日只有三台彌撒。上午八時及九時還有下午六時。來朝聖定要望台彌撒。我們看準九時的那台,為我們較適當。清晨駛在霧色瀰漫有如仙境的山路,趕命似地盯著GPS走,天主成全我,趕上九點的那台彌撒。三位神父共祭,在舉揚聖體時,背後上層基督的真實血肉高掛在水晶龕裏,內心悸動,差不多叩首,不禁呼喊:「耶穌基督,我相信祢,我期望祢,我愛慕祢。」(這是一九七九年若望保祿二世尚是主教時,來此朝聖向真實血肉祈禱時所說的話。)

  彌撒結束,向前踏上石階,走到水晶龕前的椅子坐下,抬頭仔細瞻仰耶穌的真實血肉。二○○五年十一月自知有朗濟亞諾聖體奇蹟,每當領聖體到我手中,總是對著聖體說:「主,我求祢讓我有生之年,可以去Lanciano朝拜祢。」不到三年時光,竟可以坐在這裏,凝視著基督真實的肉及真實的血,我的淚不禁落下。「上主賜我鴻恩,我將何以為報?」

  「我要舉起救恩的杯,我要高呼上主的名。」靜坐在奇蹟聖體聖血前,回想這一生,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救恩史。

  三年來,不斷對著聖體訴說自己內心的渴望──到朗濟亞諾。果真這麼快就來了,難道是主知我時日不多,要我早日實現來此願望;或者讓我早早來此瞻仰朝拜,多些時日去體驗基督的聖體聖血恩寵,並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肢體。

 

山洞中的天主聖三(Camporotondo Santissima Trinita

  Lanciano朝聖後的第二天,我們由Lucia的山中小屋返回羅馬。Lucia告訴我,「順路帶你去看一個山洞中的天主聖三。這山洞不知存在多久了,由洞中石壁上天主聖三畫像的剝落程度可知,大概年代久遠。不過,發生過好多的奇蹟哦。」再細問Lucia,也不知所以然。

  車子開到山頂,再由山頂走半個多小時的碎石子路到達洞口。九月的義大利中部酷熱難擋,有坡度的碎石路走起來步履不穩,滑了一跤,還把路旁打盹的義大利老太太嚇得差點翻筋斗,忙壞一堆朝聖者。沿途山路置滿十字架、唸珠、帽子、衣物等等,堆得滿山滿谷,說是求恩及來還恩的。甚至還有遠從加拿大來安置的美侖美奐謝恩十字架。

  這是一個不在我預定內的朝聖行程,可能是天主給我的買一送一。在山壁前的天主聖三像祈禱,想起小會的主保是天主聖三,將全體小會會員放在天主聖三的面前,祈求聖三光照。當地的朝聖習俗是,走出山洞是倒退出來,以表對聖三的崇敬。我是大搖大擺走出來,為表示我對聖三崇拜,我重新再入山洞,然後謙卑地倒退出洞。

  出了山洞,來到聖三壁畫正下方的小聖堂坐下,心中只有安然與釋放。來到一個顯奇蹟的聖地求恩與謝恩的朝聖者,不分平日、假日,絡繹不絕(荒山野外,山頂上的禮品店卻四處林立),意外身處此境,無以表達此生的謝忱,只有為託我此行代禱者求恩,至於我自己,就如聖歌「奉獻身心」所寫的「唯望吾主,恩賜聖寵聖愛,吾心已足,此外別無貪圖。」

  二○○五年九月,趁本篤會Oblate世界大會,Lucia帶領鄭玉英與我首度探訪Subiaco。穌比雅各是大聖本篤精修的地方,那一次Lucia大概留下深刻印象。這次是由相反方向路過,刻意要帶其夫Gino認識此地。做為一個本篤會的Oblate,能再度探訪Subiaco,是多麼難得的機緣。

  由於前一日才由Lanciano朝拜基督真實血肉,內心極度渴望領受聖體。今日醒來即想著回到羅馬,趕得上彌撒嗎?在聖三山洞沒有彌撒,抵Subiaco時已是下午四點。Subiaco是山城,步行走上蜿蜓的山路,進入本篤會鑿山壁建築的修院,不是我們想像中一目瞭然的大殿,而是隨山勢砌成的一層一層小堂。我們三人正在一間置有聖本篤白色大理石雕像及洞口有籃子吊下食物給他的小堂內祈禱,對面房門內竟傳來一些聲響,推門一看,竟是一大夥來自米蘭的朝聖團,圍擠在祭台前舉行彌撒。

  在山洞顯奇蹟的天主聖三前,我沒有為自己求恩,天主聖三竟白白賜給我今日渴求的一台奇特彌撒。

  由Subiaco回到羅馬之後,停留羅馬約二周。在這兩個禮拜中,對名品大街、時尚流行一點也不想駐留。每日探訪一座聖殿,只因我心中渴望如聖詠頌讚的:「使我一生的歲月,常居住在上主的殿裏,欣賞上主的甘飴慈祥,瞻仰上主聖所的堂皇。」

 

聖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

  朝聖之旅,必須以瑪利亞開始,她是天父將子託付給人類的第一個選擇。九月八日聖母誕辰,我要朝聖的堂口,當然是羅馬──聖母大殿。相傳三五二年間,聖母托夢給教宗利伯略及一位羅馬富紳若望,要他們在一處夏日積雪的地方建一座聖堂。八月五日果然在羅馬小丘上下了一場大雪,圈定了建聖堂的範圍。整個事蹟在大殿正門二樓的敞廊上都有繪畫

及浮雕。

  搭巴士問路,來到聖母大殿,已過了十時的彌撒,所幸平日彌撒有好幾台,錯過可以再等下一台彌撒。大殿裏小堂很多間,正在舉行彌撒的保祿小堂隔壁,有一間明供聖體的小堂。

  在等待彌撒之際,我先進堂朝拜明供的聖體。生命中有多次朝拜聖體的神祕經驗,若不是當時感受到什麼,就是在之後,內心得到極大不可言喻的喜悅。基督在聖體中,朝拜聖體讓我們的靈魂得到具體的力量。

  在小堂中朝拜聖體,回憶起二○○二年元旦在瑪利亞方濟各會的信義路會院做年度避靜。望完清晨的彌撒,用畢早餐,開始守聖時,會院的聖堂中滿滿跪著瑪利亞方濟各會的修女。我在其中凝視著明供的聖體,享受這一刻與主安靜相憩的時光,不知不覺,突然有句話進入我的心中:「妳無父無母無夫無子,要過從容的生活。」我又驚又喜,顯然這句話是衝著我而來,只是六年過去,反省自己並沒有過著「從容的生活」,回顧一生,都在匆忙倉促與混亂中度過。

  舉行平日彌撒的保祿小堂祭台上方供奉「羅馬人民之救星」聖母托子像,極受尊崇。

  我心中突然誦唸:「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彌撒由二位神父共祭,一位修士輔祭,福音是耶穌的祖譜。神父面向祭台主持彌撒,又用拉丁文,感覺像是望一台二次大公會議以前的彌撒,很復古。

  彌撒結束,鄰座一位全程有唱有答的熱心中老年女士,由她的皮包中掏出一張聖母像,由於言語不通,我用肢體問:「是否祭台上的聖母像?」她說:「不!不!」又繼續撈出一串米白色唸珠,講了許多我完全聽不懂有關這唸珠的事,然後交給我。一個素面平生坐在她旁邊望了一台彌撒的台灣女子,竟受這虔誠女士所給的祝福,我眼中不禁泛起淚光。

  彌撒後,已過午時,大殿內的人潮漸散,留給想在內祈禱讀聖書的人較安寧的空間,這是我在羅馬各大殿中朝聖最喜愛的時刻。

  中殿前端下層聖體龕前,教宗PIO九世跪著祈禱的大理石雕像,令人折服。教宗衣服和皺褶、重量、跪墊的柔軟與教宗莊嚴肅穆的神情,在堅硬的石頭上全部刻劃出來,感覺即便是教宗跪在基督聖體前一樣謙卑與虔敬。

  聖母大殿左側廊裏,有一尊教宗本篤十五世獻予和平之后聖母紀念雕像。白色大理石雕像聖母手持權杖,另一手托著小耶穌。我坐在聖母像前拿著那位義大利女士所贈的唸珠祈禱,我眼前的「和平之后」雙目低垂,只見眼簾。直至祈禱結束,前去獻儀,踮著腳去觸摸聖母的腳趾時,才赫然看見,聖母的眼睛是張開著。「母親的眼目常常注視著來到她跟前的兒女,總不移開她的視線。」是我在那剎那中,突然的領悟。

  離開羅馬前一日,我再訪聖母大殿。也只是靜坐在「和平之后」前,默觀她哀傷的眼神。

 

聖保祿大殿(Basiliche Di San Paolo

  今年六月,教會宣佈進入保祿年時,我正思索著保祿年對我個人的信仰有什麼意義?直到九月九日,當我踏入位於羅馬郊外──奧斯蒂亞路上的聖保祿大殿後,全部明白了。

  聖保祿在小亞細亞的塔爾索誕生,在大都會長大,有猶太血統,信奉猶太教,是耶路撒冷名經師加瑪里耳的弟子,又為羅馬公民。

  當年他大力破壞基督教會,是以為基督宗教對當時的社會文化有害無益。在前往大馬士革要去迫害另一個基督團體的路上,卻突然被一個前所未有的奇妙遭遇所征服。在光中與復活的基督相遇後,徹底歸化,成了一個傑出的傳教士與基督宗徒。

  聖保祿大殿的平日彌撒在大殿中堂舉行,即使是平日彌撒,也不只一台,有數十人參與。彌撒結束,大殿關燈,意猶未盡且時間允許的朝聖者便躲入聖體小堂,繼續朝拜領到心中的聖體。

  聖體小堂祭台上方供奉十四世紀木製十字架,是曾向聖女彼濟達顯靈的木製苦像。在苦像前祈求,如同每日醒來,願基督每日喚醒我,背自己的十字架。

  小堂右邊安放了一尊木製聖保祿像,本像的手臂有些不完整,據說是朝聖者為留聖物碎片而刮去的。小堂的左側有一聖母懷抱嬰孩耶穌像,是聖依納爵於一五四一年八月五日在聖像前宣發修道聖願,創立耶穌會。

  拍了幾張此聖母像的照片要分享給認識的耶穌會神長,可惜都沒成功。

  大殿中最神聖的地方就是聖保祿的陵墓。不斷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在陵墓上方四周圍著祈禱,或下到陵墓的鎖鍊前祈禱。我等過好幾批朝聖者,才得到機會下階梯到鎖鍊前祈禱。

  倘若我的生命沒有與主相邂逅,我就無法如聖保祿一樣驚奇地發現自我,我也無法因此改變我的生活。惟有每日在生活中藉著一事一物與基督相遇,我無法改變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我無法破除綑綁,無法勇敢地宣講基督的福音,有如當

年聖保祿一樣。

 

羅馬主教座堂──拉特朗大殿(San Giovanini in Laterano

  拉特朗大殿是羅馬的主教座堂,其地位較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羅馬聖保祿大殿更高。此生曾數度探訪羅馬,卻從未來過這座被稱為「全羅馬及普世所有教堂的母親」──拉特朗大殿。

  我是先由外面的洗禮堂開始參訪,正讚嘆著大理石洗禮盆作工的精美古典以及圍繞四周壁畫的故事及畫風典雅而引人入勝。還來不及消化剛才所見的美好,一踏入拉特朗大殿,又是一次驚呼。黃金打造的天花板是十六世紀的原作,飾有教宗庇護四世的徽號,全殿金碧輝煌,殿內兩旁有十二門徒的大理石雕像。

  望完午時的彌撒後,我留下來拿著書好好研究一下這普世第一大殿的種種精緻。最叫人扼腕的是中殿兩旁十二門徒像上面的浮雕,描繪著新舊約聖經故事。耶穌的生平事蹟及舊約的預像,相互輝映。如同一部新舊約浮雕對照表。只可惜對舊約預像,左思右想,上仰下伏,就是看不懂,折騰半天,只好作罷,無福享受浮雕耶穌故事集。

 

聖梯小堂(Scala Santa

  在拉特朗大殿的對面有一座聖梯小堂,要上階梯後才到聖梯小堂(亦稱至聖小堂)。自十五世紀開始,這台階便被認定是來自比拉多總督府,耶穌當年就是沿這台階走上去接受審判,因而被稱為「聖梯」。我排在一堆朝聖人潮裏,等著聖梯小堂下午三點三十開門。大門一開,人朝裏湧入,各自在聖梯前短禱,便立即跪上聖梯,一階一階往上跪去,以紀念基督當年經過這台階,接受比拉多的審判。我先探視階梯兩旁的二座雕像。「猶達斯之吻」及「看這個人」。我跪上聖梯,默思著基督在這二座雕像中的神情。

  聖梯盡頭的小堂是不開放的,朝聖者由鐵柵窗戶朝裏探望,看到祭台後面一個飾有浮雕的銀匣,中置一幅「非人手所繪」的基督畫像。根據傳說,這幅被視為救世主真肖像的聖像畫,是由聖路加開始繪畫,最後由天使之手完成。每年八月十五日或遇到重大災難,教宗都會以遊行方式,將此聖像恭送到聖母大殿,與「羅馬人民的救星」聖母像相會。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he Di San Pietro

  自一九八一年迄今,五度到訪羅馬,每次必到聖伯多祿大殿。畢竟聖伯祿大殿是當今世界最大教堂,無法一次看足,每次都發現不同的景觀。

  望完彌撒,大殿人潮正茂,不如當成遊客,好好欣賞殿內的大作。隨意走到一個口操英文的女性導遊身旁,她帶著三對英國腔中年男女,聽到她對殿內明供聖體小堂解說蠻有趣,決意跟隨。

  羅馬各大殿中,都有一個小堂,明供聖體。這位女導遊說:「這是在提醒各位來參觀的人,這是聖堂,否則大家都以為進入了博物館。」大殿中央環繞在貝尼尼青銅祭台大華蓋四周的四根巨型壁柱,柱座內安置四尊五米的巨人像。一女子手拿一塊方巾(大理石竟能雕刻成方巾在飄動)是聖韋羅尼加(Veronica),她拿方巾擦拭耶穌的臉,以致基督的面貌印入其上。另一柱上有聖海倫拿著十字架及一彪形大漢拿著長矛,原來是刺穿基督肋旁者。

  離去前,到聖體小堂朝拜明供聖體。這個小堂雖小卻極美。中央的聖體龕華麗典雅,兩旁及天花板的繪畫美不勝收。

  朝拜聖體時,想起今日是九一一,憶起六年前九一一的恐怖攻擊,聯想起聖母大殿「和平之后」憂傷的眼神。

 

後記

  羅馬的教堂有一千多座,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羅馬人(如,Lucia)窮其一生,都無法參觀完畢。

  除了上述幾座聖殿外,還花一些時間在聖十字大殿(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由耶路撒冷將耶穌十字架真木帶到此。十字聖木寶匣及一些有關耶穌受難的聖物放置在後殿小堂的玻璃櫃裏,玻璃櫃很是金碧輝煌。

  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永恆標誌。記得早年曾因心事橫梗心頭,在萬華德肋撒堂作九日敬禮。我每日只注視著堂裏的基督十字苦像,一點也不會祈禱。現在回想起來,注視苦像的釘痕、茨冠,在基督的苦難前什麼事都會變得甘飴。

  又到全堂飾以水晶吊燈、花台,顯得美麗溫馨、喜氣洋洋,為歷年來新人所喜愛的結婚聖堂San Giovanini E Paolo。我去時,有幾對新人正在前面排隊登記呢!

  到聖保祿鎖鍊堂,還可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名作白色大理石摩西雕像。

  羅馬的小堂眾多,最愛一個在鬧區裏的Santa Maria in Via Lata。此堂終日明供聖體,開門進入,四周的肅穆立刻湧上來,心很快就會靜下。還有一個在西班牙廣場石階上方,今為羅馬聖心會院二樓,有一座走廊隔出的小堂,叫可奇聖母(Mater Admirabilis)聖堂,聖堂牆上畫著初學修女繪的可奇之母像,畫像兩壁掛滿求恩還願的金銀心形飾物,「可奇之母」是教宗為此畫像命的名。全球聖心學校和八里聖心女中聖堂及靈修中心都掛此聖母像,可奇聖母真跡就在此小堂裏。近年來,我數度到此小堂,在靜寂中與聖母相憩息,欣賞可奇聖母畫像的細膩精美。

  這次到羅馬,何其有幸。飽享了「上主聖所的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