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8期 聆聽的藝術

--回應:李碧圓修女.婁世鐘.耿慶文.安邦 .古偉瀛

李碧圓修女回應

瑞雲:

  妳好!基督復活的喜樂與平安!

  最近收到妳轉寄給我有關建德的「吹縐一池春水」,內心非常喜樂,因為我對建德的思想有很深的共鳴,我覺得這是我們教會的希望。其實,近來有很多人已經對天主教會有某種程度的自卑,因此拼命學基督教的查經或敬拜讚美等等。這本來沒什麼不好,問題是對梵二的思想越來越遠,好像又回到以前的護教心態,害怕一些新的東西。諸如瑜伽、氣功等等,其實這一切是在乎我們以何種心態去做,是否是邪神或邪教?端賴我們的內心及思想,否則我們仍然在造神。我覺得我們有回到基要主義的危險,這才是今天天主教會的大危機。我們已不知我們到了哪裡?面對不斷發展的佛教或其他宗教,有很多人內心只覺無力感或不知如何傳福音。教會中有些人熱中傾向基督教的方式,有人傾向其他方式的靈修,如何把歷史中的耶穌,在超越時空中,成為我們生活信仰的基督──宇宙基督?我覺得這是小會的使命之一。不要以太簡單的二分法來論定所謂的異端。天主是宇宙萬物的主。在此,只是隨意表達我的看法與妳分享。我願多與妳分享,但目前沒有時間。主內互禱!

 

婁世鐘回應(一)

從「吹皺一池春水」到「煮沸三洋怒海」

—The Adventure of Jesus'Discipl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建德的這幾篇文章對有些朋友可能會感到有點悵然。最近的這一篇特別反應出現代聖經學的背景,與其說是「現代化運動在吹皺教會這一池春水」,不如說是「現代耶穌基督門徒們對還原耶穌天國訓義的渴求」。兩千年來,古今信仰天主以耶穌為宗師或救世主而自成一格的教會團體有兩萬多派,天主教是政治經濟資源最豐富,也是人口最多的一派。公元三百多年以前和其他的教會一樣到處被欺負,之後常吞併或欺負同門兄弟教會。眾多教會的歷史都經過了保祿化、教父化、羅馬──歐洲化的過程。當初的非保祿教會傳承還有一些,現在要找他們,可能得海底撈針。

  對一個想直接得到耶穌訓義的門徒,這些人為的文化包袱實在太多,也太緊。直接研究聖經及相關資料,當然是一條可循的路,可是兩千年來在傳統的約束之下,聖經學是平信徒的禁地,其他資料不是被銷毀,就是被封鎖,要不是近幾百年新教基督徒學者們對聖經的研究,天主教可能還在讓聖經閉關,孤芳自賞。建德只提到了幾任教宗對「聖經研究」的觀點和反反覆覆的指導,反應出教會內不同的聲音。近百年來在考證的基礎上,學者們(不分天主教、東正教或基督教)所共同努力的學術觀點,常在教會內受到極大的抨擊。如此一來,有所研究的人就不敢公開講論。主要的問題是,當初教父們憑自己想像出來的神學觀點,及對眾信友們的解釋,很少是有證據的。在那個年頭,卻變成教會的信道,這種傳統與顯微鏡下研究後的解說相當不同,當然會造成現代基督徒們在信仰觀上的巨大落差。如何重新剪接歷史中耶穌的形象?如何回歸耶穌的靈性教導?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說得清楚,可能永遠也沒有定論。

  師長們傳給我們的是一份信仰的包裹,是他們也是教會視為至寶的禮物,仔細分析就可以知道其中有好多層面。可是我們都是受現代教育的一群,腦筋自然地要想知道證據是如何說話的?對許多多年潛心於這份信仰的基督徒而言,這些新證據不是「吹皺一池春水」,而是「煮沸三洋怒海」!心理學家可能要給我們這一代教友們的無奈心態取個學名──「信不信焦慮症候群」。教會中有「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本領的能人多的是,也許可以讓部份現代的耶穌門徒們「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萬一被「一屁過江癲」也不要太慌。有這麼一段話可能是耶穌說的,記載在福音外傳中:

  無論何時你們要活出「在你們自己之內的」,

  在你們內,這個「你們所擁有的」,他將拯救你們自己。

  但是如果你們沒有那「在你們自己之內的」,

  在你們內,這個「你們所沒有的」,他將置你們於死地。

  其實這是一首標準的希伯來文──

阿剌美文詩,希伯來文的詩詞不重視語聲之韻,卻幾乎全以「意韻」來表達,這種意韻的詩文常是由平行對仗的文句所組成,並且以重複性的概念和會意來增強文句的詩意。舊約中全部的聖詠及先知書中多處的文字都是用這種文體來寫。新約及當時的文件也偶爾會出現這樣的文體,最容易辨認的是「真福九端之歌」(瑪5:~#U0ee0312)。其實耶穌的詩在正典的Q文獻中及少數福音外傳語錄中常出現,我收集了百餘首,準備為師傅出本詩集,最難的是翻成中文詩及詩評,書名暫定「悟耶穌詩趣,尋天國今意」,我需要找個高手幫忙,可有推荐之人?雖然這是題外話,我想門徒們應該會有興趣。目前我的感觸是:

  薄霧輕煙春水漣,西潮暮雨狂洋沸;

  欲知曏者縈紆路,頻問師兄何道隨?

  古說今說無任崇,假我真我此心內。

  盤桓一世俄然覺,只願有生不醉隤。

 

婁世鐘回應二

  趁大家還熱和著,我有幾句話想說。建德這幾番論談,並不是沒聽過,四百年前利瑪竇就有意想融會雙邊文化,來取得東方心靈的共識,問題是「秀才遇到兵講不清,遇到君折煞心,遇到宗教只好閃一邊。」堪笑,等空閒多一些,我再來秀才人情。讀了建德這幾篇文章,我有兩份心境在起伏,步一下李商隱的韻碼:

  相諫時難改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夢到醒情方盡,秋蟬欲鳴霜更寒,

  神修但愁雲鬢改,建德高吟月心酸,

  小徑此去何歸路?千山殷勤為哪般?

  禪修長臥西雨窖,道友暢吟明朝妙,

  相聚時俏別亦俏,東風輕拂百花笑,

  春蠶願死情絲盡,蠟魂成靈照心橋,

  聽說曲徑天鄉路,青鳥殷勤為新苞。

 

耿慶文回應

  我在二○○二年九月一日出版的一八一期當代雜誌(www. dandai. com. tw)上發表的:《冬去春未到──論天主教會的困境與轉機》,也許與建德和偉瀛當前的思慮略相應和。另外,較早在二○○二年六月一日出版的當代雜誌一七八期上發表過的:《噢,這麼多的聖人──擁擠的聖殿,冷清的教堂》一文對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行事作風亦有所評析。謹此野人獻曝,供有興趣者查閱指教。可惜手邊沒有該兩篇文章的電子版本,不能直接上載供閱。

 

 

安邦回應

  當我看到這幾封出自名家的信,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關起門來,深誠地祈求天主……。我不是小會的成員,但我在北美認識好多好友,是小會成員,也參加很多次小會的聚會:一起讀經,一起分享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那來自天主的──愛!更積極地發揚小會的精神!

  在座的每一位都很清楚,基督宗教最大的精華,就是── 接納(領受天主的愛 ──  成為一個使徒)和傳揚(將天主愛的訊息和感受,傳給周邊的人)那來自天主的大愛!

  在現今開明的時代,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但在表述之前,應先自省,我們為這件事做了多少的祈禱?為這件事付出了多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冷清的教堂!不錯,有的平日彌撒,只有神父一個人,這種情況下,我們該責難神父?或我們結合教友們的力量,行使徒的責任(祈禱、靈修和福傳),尋找新的朋友,安慰和邀請疏離的教友回來……

  我本不想回應,但我可以領受到的一個來自天主的訊息──在這個現世,我們的祈禱太少!

  同時,我能心平氣和地在此表述我的感受。感謝天主──我做到了!

 

  願光榮歸於天主!  二○○二年八四日十四日

 

古偉瀛回應(一)

春江水暖鴨先知

  建德兄的深思熟慮為小會會員之楷模。他如此熱心,我雖然忙,也覺得應該至少目前簡單回應一下,以報答他的努力。他很謙虛說是吹皺一池春水,其實應該說是經他一吹,小會可能會春意盎然,生機蓬勃。平心而論,作為一位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會員,早就應該像他一樣認真對待自己的信仰,反思自己作為一位中華基督徒的心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包括民族性,教友陶成之模式以及歷史和當代之因素,使得許多人懶得去面對。無論如何,晚做總比不做好。建德兄的想法令我想起日本有名的天主教小說家遠藤周作。他在中國東北出生,小時候跟了母親信教,長大後一直覺得是穿了西裝的日本人,款式不合,大小也不對,一直想要修改,寫了不少小說反省,日本教會中有人反省指出,東方人比較是悲苦的民族,其神學要求有母性的慈愛,與聖母較貼近。

  聖岳十二世對納粹的「軟弱」可能也有一些說不出的壓力,例如不少神職及修女在納粹之掌控中,若採取敵意,會使這些人立即陷入危險中。至於其「不可誤性」,我們相信會很謹慎使用。Garry Wills寫了一本暢銷書Why I am a Catholic(Houghton Mifflin Co. 2002)就寫到,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直想把聖母提升到與耶穌一同成為人類的共同救主,但他並未使用其特權宣告此為教義。各位設想,若是如此,在新教必會掀起軒然大波。當今教宗之保守當然可以批評,尤其是社會變化已很迅速,若不改絃易轍,教會會很快衰微。我的想法有許多地方與建德兄一樣,有時可能更激烈,例如,對於神父之獨身、告解聖事之不適合現代人,更不用說很難向他人吐露隱私的中國人了。女神職之任命。避孕的規定、離婚的禁令、台灣教會對執事的保守態度,還有很多……但還是覺得雷公煥章神父將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如關公、媽祖等視為教會聖人,直接將寺廟神壇收納為天主教在地化的信仰系統等的想法,無法接受。不過,有時我也會想到教會是一個管理數億人的組織,必須承認每個人都不同,更別提文化了,教會要照顧到每位教友的宗教生活及需要,有時便不免不合我們的意思了。有人認為拉丁文該廢掉,但也有人聽到拉丁彌撒,感覺才是回到了最初的信仰的激情;有些人認為告解不好,但可能有更多人需要它來安頓心神;有人想細究聖經的歷史精確性以及其權威的可疑性,但也有人只要單純地對全能天主無限信仰及依賴,不需要讀經,只希望遵守神父講的話……。

  總之,我希望小會會員能對建德提出的問題多做思考,並進行自己生活上的實踐。同時,我也能體諒教廷面對如此眾多教友所採取的保守立場。最重要的是個人與天主建立關係,有人借助聖經,有人透過聖事禮儀,對於自己不太認同的,若教會未能合己意,也只有祈求天主的垂憐,自行拿~#U63d1了。我簡短的回應,希望能拋磚引玉,得到更多人的討論及指教。

 

古偉瀛回應(二)

親愛的諸位:

  神修小會的許建德兄寫了十二篇極具反思性的文章,看完之後令人感動,也有一些感想,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有些想法日後會漸漸出現,作為交談及共融的內容。我問了一些台灣的朋友,他們多數認為太深或是太忙沒時間看,相當可惜,我也推薦給見證月刊及教友生活,希望他們能刊登這麼深思熟慮,與我們信仰迫切相關的文章,希望不久能有正面的回應。婁世鐘兄科學及人文全才,詩文功力令人驚嘆,唯李商隱詩以難懂出名,看完雖然很佩服,但恐怕不易徹底明白其中的含意。我才力有限,只能用打油詩的型式將我對建德的努力寫出來給大家看看,一方面希望大家重視他的呼籲,一方面也藉此向他表示敬意,因為他做到了作為當代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會員多年來該盡的一份責任,也希望大家對建德所提的問題共同討論,作為他努力的回報。

  建德修業又進德,信仰從頭來尋根,

  西裝不合東方身,教義儀典太陌生!

  聖經源流待確認,如何確保靈命增?

  教宗保守又威權,問題不減反更深!

  教會規範應檢討,與時俱進可更生,

  面對問題齊努力,生活經驗入手先,

  中西傳統細琢磨,信仰在地要生根!

  勸君切勿等閒看,時不我與年歲增,

  多讀多想多祈禱,大家活出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