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8期 聆聽的藝術

最佳的禮物「當下」──訪戎巧復

黃長春

 

一、先作表率、做個好教友

  二○○四年五月聖神降臨節那天,在雷神父殷切的吩咐與細心的安排下,我與慧琴預備著一顆虔敬的心,來到主教座堂領堅振,那時慧琴領洗的代母瑞雲姊有事不能來,所以在我代母宇之姊的邀約下,由陪同先生前來領堅振的戎姊作為慧琴的代母,從此幸運的慧琴在信仰成長的過程中,就擁有兩位德才兼備的代母噓寒問暖與關照。

  戎姊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端麗溫雅、溫柔和順,面容白晰年輕,好像從未受過歲月的摧殘、孩子的折磨,看到她與丈夫之間親暱有禮的互動,心想兩人雖有一定的年紀,但絕對不是老夫老妻,有可能還在新婚階段的蜜月期裏,先生肯定是受太太猛烈的柔情勸導,為了討好愛妻才加入教會這個大家庭。教會之中很多人不都是如此嗎?但事後證明這些根本都是我的胡亂瞎猜。

  事實上再過兩年,這對夫妻即將步入銀婚,洪春大哥是在結婚十七年之後,才被戎姊「感化」而領洗的。回憶這段過程,戎姊說「人為的力量太薄弱,主要是天主在『作工』」,她說:

  結婚以來,我最希望的就是另一半也能領洗。但洪春對於我每星期天的固定望彌撒,卻時有微詞,他覺得完整的假日被我破壞了。他的埋怨著實影響了我的心情。

  當我將這事向雷神父訴苦時,他建議我參加星期六傍晚時間較短的彌撒,這樣我們的假日不僅能保持完整,而且也能清楚宣示自己的信仰。雷神父非常聰明,有時一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但一跟他分享,他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在我的婚姻生活中,他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位成功的輔導神師。

  十多年前,可能是天主覺得時間到了吧!在他身上行了一個大奇蹟──他遇到一次「大車禍」,對方是一輛大卡車,橫向從左手邊向他的車子撞來,駕駛座整個被撞凹了,人被彈到右邊的座位(幸好當時沒有強制規定駕駛必須繫安全帶),修車花了將近二十萬(對方賠償),人卻毫髮無傷,他清楚意識到是天主保佑他,願意上教堂感謝天主,此後每個星期他都和我一起上聖堂,這樣持續了七、八年,他非常喜歡彌撒當中溫馨莊嚴的氣氛,看到教友們領聖體,也產生領聖體的強烈渴望,主動提出想要領洗的意願,我就介紹他去找雷神父聽道理。

  聽道理的那段時間,雷神父要他讀〈路加福音〉,他也很認真每星期照著進度讀,他的個性好強,怕上課時無法回答神父的抽問,因此時常提出問題和我先討論,這也養成了多年來我們在信仰上有疑惑時互相討論的習慣。

  半年的時間,《一扇心門》、〈路加福音〉好像還沒看完,雷神父竟然說「可以領洗了」!二○○二年聖神降臨節,洪春終於領洗,這真是我最高興的事了。

  雷神父是對的,他一直強調:想要讓另一伴有相同的信仰,自己要先作表率,做個好教友,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如何去要求對方。這句話至今我一直牢記在心。

二、互相依賴的強烈感與日俱增

  年近耳順之年,又膝下無子──這是當年經過分辨,兩人下的決定,少年夫妻老來伴,戎姊說:「我們雙方只有彼此了,所以互相依賴之感與日俱增。」

  戎姊透露:「信仰的好處是接受目前自己的樣子,不管有沒有小孩,都是自己下的決定,有小孩時要想著有小孩的好處,沒有小孩就要想沒有小孩的好處。」因而他們快樂地過著膝下無子的生活。

  這二十多年來,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雲遊四海,共享甜蜜的兩人世界,這可能就是戎姊所謂沒有孩子的好處吧!「我要帶我太太去見識這個世界。」每逢出國旅遊,洪春大哥總是很神氣地這麼對朋友說。有時還會對小姨子說:「妳姊姊什麼都靠我,如果沒有我,她真不知要怎摩辦!」面對丈夫此舉,戎姊從未感到尷尬,也不去潑他冷水,她覺得這樣也很好,「讓他覺得做妻子的非常需要他,他才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更多!」

  這番高明的見解,令我覺得戎姊很有智慧,不僅擁有溫良的幽默感,更有似水的柔善。在她達觀、謙讓、靜默、耐心的陪伴下,確實讓洪春大哥於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清清楚楚地聽見了主的召喚。有時無聲勝有聲,與其用說教的方式來福傳,倒不如像雷神父所說的,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了。〈聖詠〉十九篇「讚主頌」不是說了嗎?

  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穹蒼宣揚祂手的化工;

  日與日侃侃而談,夜與夜知識相傳。

  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

  它們的聲音傳遍普世,它們的言語達於地極。……

  是啊!讚頌天主的光榮,絕非語,也絕非言,而是用行動活出天主的聖言來。回想起與雷神父聽道理時,他告訴我們,許多外教友與教友結婚後,由於受到教會的尊重與鼓勵,往往會認真聽道,而成為最積極的教友。洪春大哥就是如此,記得一次雷神父生日,大家散會後,他與戎姊待到最後,熱心地幫大家將桌椅排好歸位才回家。夫妻兩人一起生活,又擁有共同的信仰,是最美最幸福了,我不禁自忖,對於洪春大哥而言,戎姊的身分可能不僅僅是妻子而已,同時還融合了母親、情人,和朋友的各種角色。在這一萬個日子的婚姻生活中,他們互相扶持、互相影響,更一同經歷了生命中的每一個心動、每一次的奇遇,與每一次的回憶!戎姊說起他們旅遊義大利的那一次經驗:

  一九九八年春,他在客戶的邀約下,帶我到義大利拜訪客戶兼旅遊。

  當時正巧遇到復活節假期.我弟弟熱心地找他正在羅馬唸書的本堂費神父當我們的導遊,費神父更熱心地為我們要了兩張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的復活節彌撒入場券。

  如今回想起當時的氣氛,心中仍有一份悸動。當彌撒一開始,數萬人異口同聲的祈禱、讚美(現場每人有一份拉丁經文歌譜),共融的感覺油然而出,整個場面一片溫馨祥和。

  彌撒進行至聖祭禮儀,清楚看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顫抖的雙手舉揚聖體時

,那神聖的容光與慈祥長者的風範,更是令我們感動不已!這段深刻的心靈饗宴我們夫妻倆都喜歡回味!

三、渴求「肖似」基督,期待真能「肖似基督」

  我很感謝母親帶給我信仰。信仰讓我生活在愛之中,也希望能活出愛來。

  戎姊在五六歲時,由母親帶著兄弟姊妹四人(父親和後來出生的小弟、小妹也陸續領洗)一起領洗,此後的成長階段就和教會分不開了。

  我家隔壁就是教堂的幼稚園,只要一打開後院的門,就直穿幼稚園的園子,印象中,幼稚園就是我們的遊樂園,盪鞦韆、溜滑梯、蹺蹺板、各種遊樂器應有盡有,有時還沒下班的老師還會給我們點心吃。甚至還讓我們爬果樹、摘果子(當然得等幼稚園放學後我們才能去玩)。園子的另一邊是教堂,打開旁邊的門就是教堂的閱覽室,裏面有各式各樣的新書、漫畫、雜誌,玩累了我們就會來這裏翻翻書。有時(方濟會義大利的)神父會請我們吃好吃的外國糖、送我們漂亮的外國卡片,都是一般人沒看過的稀奇東西。復活節、聖誕節、暑期要理班,教會的活動好像也隨時都有,大人、小孩好像時常都是開心、熱鬧的。

  童年對於教會生活的回憶都美好快樂的,可以說我的成長階段和教會分不開。

  從小時候領洗到到大學畢業之前,縱然戎姊很清楚自己是一名教友,但讓她願意遵守一切教會的規矩,卻是來自中國對「天」的抽象觀念,例如「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不仁,萬物為芻狗」……等,她真正相信天主的存在。至於耶穌,即使承認歷史上有這號人物,也知道祂為了全人類而被釘在十字架上,但卻未必能真正接受祂。她強調,真正面對信仰,有靈修生活並體認到耶穌,則是來到小會之後的事了。

  大學畢業後的那一年,因好友──楊宗琍的積極帶領,來到了小會。

  也許是其蘭的熱心輔導,讓我感受到小會的溫暖;也可能是因為其蘭邀請我為《心泉》校對,許許多多會員靈修生活分享的文章觸動到我的心;也可能是每次開會時,許多老會員的人格特質吸引了我,讓我想從他們身上多學到一些。總之,就這麼在小會待了下來。

  不能否認,小會對我的靈命成長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論是團體的氛圍或是會員之間的互相砥礪,還是輔導神父的指引,對我的信仰都有幫助。尤其是這幾年的文化讀經小組和在譚璧輝家的讀經,幫助更大。時常在文化小組中,胡神父的一個提醒或是會員的一次分享,都能帶給我信仰上新(或是更深層)的體認,可說是獲益良多。

  持續的靈修生活,讓我在這十年來,對耶穌有所頓悟,情感加溫,仰賴日深。體會到基督信仰是非常具體的,耶穌是人,是聖言,也是天人合一,祂是上天賜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想通了祂真是天主子的道理。

  我渴求「肖似」基督,希望有一天真能「肖似基督」……

  戎姊這一段在小會中靈命成長的經驗,不禁令我憶起去年文化查經小組,胡國楨神父帶我們讀《靈魂的渴望──細說基督徒靈修》,自己寫下的心得:「即使目前的狀況像血漏十二年的婦人一樣身心交瘁,但若能持續主動觸碰基督的奧體,就算只是碰到祂的外衣邊緣而已,也能得到身心靈完全的治癒與平安。」

  「小會是教會、是靈修團體、是朋友,更是基督的奧體,在此我並不孤單,信仰絕非是靈魂獨自追尋上主的過程,我們以基督為中心而聚集,一同分享祂的聖神,並為天堂預作練習。」

三、好幸福的女人

  不論在家庭、婚姻,和工作上,我覺得戎姊真的好幸福。七○至九○年代,台灣女生最希望從事的工作就是編輯和老師,這兩樣她都經歷了。晚上她在育達教書,白天則在《仕女》雜誌擔任採訪編輯一職。因為工作的關係,曾到過很多國家,訪問過許多政商名流,是個閱歷多、見識廣、有自信的成熟女性。對於同樣從事編輯的我,她是一位可敬又值得學習的前輩。

  一九九四年,方智出版社將她多年採訪的一系列文章,集結出書──《相愛、相戀、牽手一生》,這是一本藉由二十四對名人的現身說法,讓讀者得以體會婚姻的經營,了解家庭事業如何相輔相成。戎姊這麼說:

  我認為感情絕非空泛之論,一般沒結婚的女生都會幻想婚姻美滿的生活,婚姻中不是自己要怎樣就能怎樣,兩人生活不同於一人生活,要放掉一點自我,才有可能配合對方。

  ……不論做妻子或丈夫的,都得對婚姻完全付出,才可能有好的回收。

  在《仕女》雜誌服務十多年之後,戎姊轉任《教友生活週刊》編輯,至今也有八年。當我問她,在《教友生活週刊》工作,對於自己的靈修生活有何影響時,她說:

  讀到信仰見證的文章與分享,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到如何藉由信仰的力量從失敗或痛苦中站起來。

  但教會內的團體工作,不見得比外界更有愛德,同樣會看到人性軟弱的一面。但我很早就體認到信仰是自己與天主之間的事,我不會因為人的因素影響我的信仰,最重要的就是我真的相信天主,其他一點都不重要。

五、活在當下、保握現在、珍惜眼前

  二○○八三月三十日,下午五點多結束採訪,戎姊與我離開小會辦公室到一樓時,我看著她急急忙忙地為雷神父準備彌撒要用的器具,她說待會兒洪春大哥也會到震旦來參加彌撒,經我探詢之下,原來從二○○三到現在五年的時間,他們都參與震旦的主日彌撒,原因是這裏聖堂小、人較少,與神父面對面,感覺很親近。

  彌撒中,雷神父那虔誠投入的神情,以及從他身上散發出神聖的光芒,都令我好像真的見到耶穌。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耳朵也重聽,雖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與我們分享,由於父親晚年也有嚴重的重聽,每次看到他,都會讓我想起過世的父親,因此也就更珍惜與神父相處的時間。

  我父親還在時,我常對洪春說,不知爸爸還能陪我們多久,趁著他身子還健朗,要常回去陪他。於是每星期我們都會回娘家,直到現在我們兄弟姊妹都保持這習慣。洪春很體貼,他怕身為大姊的我在娘家要做太多的事,廚藝精湛的他,都會為我們全家人下廚,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幾年。

  有時看到有些人在事情發生過後,後悔、傷心、惋惜,我都會想:如果時光倒流,他的作為會有所改變嗎?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保握當下,好好享受天主賞給我們的一切。

  「長春啊!人要活在當下,保握現在,珍惜眼前」。回家時整理文稿時,我似乎聽見耶穌不斷透過戎姊對我的殷切叮嚀。沒錯,英語的Present除了有「當下」、「現在」與「眼前」的意思外,它還有「禮物」的意思。「當下」是最佳的「禮物」,我們應珍惜與父母家人好友相處的每一刻才是。

  坦白說,我很喜歡採訪,因為聊天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卻排斥寫作,一是由於文筆不好;二是因為寫作時要很理智、講邏輯,不斷思考,才能寫出一篇讓人看得懂的文章,至於要達到感人肺腑的境界,可能還要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訓練。但當利利姊邀我撰寫《心泉》的人物專訪時,我沒拒絕,反而馬上答應,是因為我覺得不論是戎姐,或前兩期接受我訪問的小羊姊及筠姊,從她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中,我可以看見耶穌,聽見耶穌。

  對我而言,這是聆聽「主」的另類藝術,也是很好的靈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