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5期 55

從時間淺談曆法

張帆人

從時間淺談曆法

 

張帆人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是它卻和我們每天生活息息相關。幾點起床、何時用餐、上班開會、赴約小聚……,莫不照「錶」行事,依序而行。

時間有定義嗎?大神學家聖奧斯定的名言:「那麼究竟什麼是時間呢?若是沒有人問我,我還知道;若是有人問我,我就不知道了。」不只神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也都對時間有興趣。奧斯定是謙虛的,他說不知道,沒有把我們弄糊塗。您若不信,上網查查看,對時間的詮釋五花八門。看以簡單的「時間」,常常變得玄之又玄,一片茫然。

感受到時間,靠著周而復始的自然現象: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落,春夏秋冬以及過年過節。我們最初對時間有感,當推日曆和時鐘。四年級生是否記得小學國語課本裡的「日曆日曆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時間過得真快,使我心裡著急。從今起愛惜光陰,求學要努力。」牆上的日曆如今不復多見,電子錶、手機取而代之了。

聖經開宗明義說道:「天主見光好,就將光與黑暗分開。天主稱光為『晝』,稱黑暗為『夜』。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一天。」(創世紀 一章4~5節)。時間的長河裡,上主給我們如下的開示:「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除栽種的亦有時;殺戮有時,治療有時,拆毀有時,建築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悼有時,舞蹈有時」(訓道篇 三 1~4)。

基督徒心中,復活節的重要是超過聖誕節的。聖誕節固定在12月25日,是北半球隆冬的季節。復活節雖然沒有固定哪一天,卻總落在春暖花開,欣欣向榮的日子。第四世紀教會第一次大公會議決定:復活節為每年春分以後、首次月圓後第一個主日。春分那天日夜等長,由於閏年或平年的關係,大部分是3月21日,但也可能前一天或後一天。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許多人誤以為來自陰曆,其實不然。二十四節氣雖然和農作物播種、耕耘有關,但是節氣的日期取決於地球繞著太陽軌道的特定位置的那一天,與月亮是無關的。復活節在春分月圓之後的主日,因為月圓,那就和陰曆有關了。所以,復活節是陽曆和陰曆共同決定的!

古代對時間和天文知識的掌握能力,也許出乎您的想像。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頒布儒略曆(儒略是名,凱撒是姓)。儒略曆規定1年12個月,大小月交替,4年一閏。平年的2月28天,全年365天;閏年的2月29天,全年366天。4年下來,年平均的長度為365.25天。這表示公元前,天文專家估算的1年,即地球公轉周期(繞太陽一圈) 為365.25天。

其後,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其他譯名有額我略十三世、國瑞十三世等)於公元1582年10月15日頒布格里曆(或額我略曆、國瑞曆等),這就是一直使用到今天的陽曆。格里曆1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4年一閏。世紀年(能被100整除) 為平年,2月為28天。每4個百年(能被400整除) 是閏年,2月有29天。400年平均起來(有97個閏年),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天。

教會為什麼要修改儒略曆,而且修得如此複雜?兩種曆法的年平均天數相差甚微(365.25和365.2425之差) ,換算出來不過10.8分鐘。一年365天,差個幾分鐘而已,有那麼嚴重嗎?答案是:「有,真的嚴重」。原因是這個誤差會經年累月的加總起來。

現代科技得知地球公轉一周365.2422天。儒略曆(365.25)誤差在小數點後2位,格里曆(365.2425)誤差在小數點後4位。經過累積,儒略曆一千年後的誤差為8天,一萬年的誤差為80天(近一季)。格里曆一千年誤差為0.3天,一萬年誤差為3天。很明顯,格里曆勝過儒略曆。

要知道,四季取決於地球在環繞太陽軌道上的位置,是自然現象。曆法卻是人為制定的。曆法和自然現象搭配不好的話,會產生時序錯亂的感覺。80天的誤差,會使3、4月的氣溫有如盛夏,出奇燠熱。十六世紀的教會是宗教、文化、科技和知識的重鎮。當時具備天文專長的修士、神父,觀察、估算出更準確的一年(地球公轉一圈)天數,修正了過去曆法的錯誤,值得敬佩。教會思考的是永恆的價值,即使萬年之後,我們的復活節仍然會在充滿希望的春天!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