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5期 55

埃及驚艷 (一)

王玉梅

埃及驚艷 (一)

王玉梅

 

參加朱琦老師導覽的埃及古文明之旅,走訪沙漠中蔚為奇觀的金字塔、人面獅身像,乘尼羅河遊輪欣賞沿岸飽經風霜、充滿神秘的古文明遺址,和了解其創造背後所存在的宗教意義,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

埃及歷史非常悠久,西元前三千年時,古埃及人就建立了輝煌的文明,曾先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7世紀中阿拉伯人入侵,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因此最早是法老時代,接著希臘時代、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之後16-19世紀土耳其鄂圖曼帝國統治,其間法國入侵,然後英國殖民,1952年革命成功,建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2011年1月25日,茉莉花革命後,舉行了第一次總統大選。目前觀光收入是國家重要命脈,因此遊覽車一路都有警車開道,隨團也有荷槍實彈的保安同行。埃及女性都包頭巾,每天換不同花色頭巾的導遊桑娜說:比起其他阿拉伯國家,埃及很輕鬆,頭巾、寬袍是傳統服飾的一部份,主要因為沙漠地區風沙大,和宗教信仰無關。

埃及疆域橫跨亞、非兩洲,全境95%為沙漠,人口近一億,埃及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貝都因人是主要人種,99%的人口聚居在只佔國土面積4%的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內。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水道兩岸形成16公里寬的河谷,在開羅分成兩條支流注入地中海,恰好形成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尼羅河三角洲。河水每年季節性氾濫,人民藉機修身養息,洪水退去留下厚厚一層有利耕種的沃土,使埃及曾有糧倉的美譽。埃及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目前約有10%的人屬於基督教東方正教的「科普特教會」,使用由古埃及語演變成的科普特語舉行宗教儀式。開羅伊斯蘭老城、吉沙金字塔群、底比斯古城墓地等,1979年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文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階段,五千年前,古埃及人以流暢優美的線條、簡潔有力地切割製作豐富多彩的壁畫,並以準確裁切的大石塊,排列組成令人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他們得天獨厚地建立城邦並孕育出璀璨的文明,應和地理位置關係密切。埃及四面分別是紅海、沙漠,大瀑布和地中海,只有東北邊的西奈半島有一個通道可往西亞,由於外族不易入侵,金字塔等巨大建築才得以保留。之後經由陸路、海路與其他文明交流融合,使帝國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元。古埃及人稱君王為法老,法老擁有神權,其下有貴族、祭師和官員,農民、商人、工匠等是平民,罪犯和戰俘是奴隸。古埃及可分為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上、下埃及統一後,由第一王朝起至西元前32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一共相繼傳承了三十ㄧ個王朝。

西元前2650年左右,埃及古王國時期的第三王朝,建立了最早的帝王陵墓「階梯金字塔」,接著相繼出現彎曲金字塔、紅色金字塔和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第五王朝時「書吏」出現,他們以象形文字書寫銘文和詔書,重現了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不論寫在紙莎草紙上或刻在墓室壁面的文字圖像,其造型、輪廓、線條等都十分清晰美妙。東羅馬帝國皇帝下令關閉神廟、驅逐司祭,禁用古埃及的語言文字,才使古埃及文明滅絕。西元前1772年,古巴比倫王漢摩拉比頒佈人類第一部法典,適逢中國的夏朝後半葉。新王國時期的18王朝是古埃及最鼎盛的年代,重建路克索、卡納克、帝王谷等神殿,並將首都由孟斐斯遷到底比斯。梅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據說是發生在18王朝埃及拿破崙,圖特摩斯三世的年代(電影:《十誡》採用拉美西斯二世說)。

圖特摩斯三世的兒子是宗教改革者埃赫納吞法老 Akhenaten ,埃赫納吞宣布太陽阿吞是唯一的神,法老是人與神的唯一中介。他提倡一神信仰,認為宗教信仰應重實質的感受,不重繁文縟節的儀式。這一時期的藝術創作亦自成一格,亞歷山大博物館中他的頭像,最令我印象深刻,其呈現的特點是阿馬爾奈風格 Amarna Art,即著重寫實、取法自然,重視愛,強調幸福的家庭生活。他的王后Nefertiti 赫赫有名,據稱是埃及最美麗的女人,她最代表性的一個頭像目前珍藏於柏林埃及博物館。埃赫納吞的後代即名滿天下的圖坦卡蒙(意指是阿蒙的形象),他原名圖坦卡吞(意指阿吞的形象),可見埃赫納吞的宗教改革失敗了,人們又回向崇拜阿蒙神。任何文明、民族或個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都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重塑、復興和改變,才能提昇至一個更高的境界吧。

古埃及人共同崇拜的主神是太陽神拉、阿蒙神、阿蒙拉、鷹神荷魯斯等,很特別的是許多神是人和動物的組合。後來慢慢發展成人類面目的神靈崇拜,這些神通常是二位或三位ㄧ組,服飾相當統一,男神是裹一長及小腿的纏腰布,女神則穿著有背帶的緊身長裙。人物畫像以正面和側面混合著畫,有時頭部側面,身體是正面,腳不分左右都是側面且大姆指在外緣,托勒密時代就開始分左右腳了。睡蓮、禿鷲、老鷹、眼鏡蛇等圖騰,或神殿、石柱、紀念碑上書寫的象形文字,都十分神秘,給人想像的空間。金字塔、依山勢開鑿的神殿等,其純粹的幾何建築形式,不但影響希臘羅馬藝術的發展,也為現代建築、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許多靈感和啟發。

古埃及人認為生命短暫但精神永恆,所以把人的屍體製成木乃伊,也用堅硬的石頭雕刻人像,及建築屹立不動的金字塔等,是希望人能不朽,靈魂也有一個家。部份古埃及人有輪迴的觀念,相信靈魂要經過動物生命的歷程才能再成為人,每天週而復始地日出日落,就像不斷繁衍的生命,使他們悟出生命的哲理,而有「復活」的觀念。法老是神,是太陽神的兒子,他們相信藉著陽光,法老死後可由金字塔直接安抵太陽神的身邊。智慧、忠貞、堅忍的母親神依西斯,將其夫奧西里斯遺體以麻布包裹的古老傳說,使後來的人只要財力許可,莫不將遺體製成木乃伊,以利死者重生,因此使人不懼死亡,也使死者的家人得到心靈的安慰。

古埃及除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聞名,在幾何、數學、建築和曆法方面也成就非凡,其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世影響深遠,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都建立在其基礎上。古埃及人認為文字具有神奇的魔力,他們將法老的名字寫在一個橢圓形的長框內,此框象徵太陽照耀的區域,表示法老受到太陽神的保護,很像中國人使用的橡皮圖章。西元前三千多年,埃及就以文字記載歷史,比我們的甲骨文,大約早了一千五百年。在紙莎草店裡參觀他們的示範表演,才知紙莎草細長莖中的海綿狀組織,經切薄、浸水、疊放、壓平、曬乾等程序即可製作出紙莎草紙,古埃及人將紙片連接起來捲好,方便隨身攜帶使用。(西元105年,中國東漢和帝時,蔡倫成功地造出了紙。)

1799年,拿破崙率軍入侵,一位法軍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羅塞塔市(Rosetta)發現了「羅塞塔石碑」,於是由法國科學家進行研究。在這塊非常堅硬的黑色玄武岩石碑上,刻有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等三種文字,歷史學家只知道這是一篇托勒密五世的詔書,認識下面二種文字,但一直不明白石碑頂端的「聖書體」到底寫些什麼。1801年,英軍打敗法軍,於是將羅塞塔石碑當戰利品收藏至大英博物館,只留下拓本供法國學者繼續研究。

1822年,精通科普特語的法國學者商博良,由石碑上刻著托羅密名字的橢圓形圖標入手,然後進入帝王谷的墓室深入研究比對,於是發現埃及象形文字除以形表義也有表音的功能,最後他成功地解讀了這神奇的象形文字,進入古埃及文明的殿堂知其奧秘,同時也獲得埃及國王贈送的大禮,ㄧ座原來裝置在路克索神廟前的方尖碑。熱愛藝術收藏的拿破崙,帶著軍隊和一批學者進入埃及,不僅促成埃及博物館的誕生,因而也收藏了許多精美冠全球的埃及文物。商博良曾任羅浮宮埃及文物館的第一任館長,其開幕時展出的石雕、文物極具代表性,轟動一時並震驚了整個歐洲,促使巴黎逐漸成為藝術之都。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