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 (星期六)高雄小會於四維文教院,共同觀賞以伊朗文發音的兒童片「瑪利亞的孩子」,本片片長七十分鐘,由伊朗著名的年青天才導演赫米傑貝所執導。這位於一九五八年出生於德黑蘭的年青導演,十三歲就展露頭角。他的父母將他送到曾培訓不少國際導演的伊朗青少年天才學會及藝術學校受訓。大學時代,他就用八釐米的攝影機,拍了不少實驗影片。因為他的天賦和努力,得到伊朗兒童文學暨藝術協會的幫助,出資讓他拍《上帝的呼喚》。一時聲名大噪,在二十多個大小的國家影展獲得肯定。本片「瑪利亞的孩子」曾參加過:
東京影展
印度影展
美國影展
加拿大影展
法國影展
義大利影展觀摩片
伊朗兒童影展最佳影片 最佳劇本
開羅兒童影展最佳影片
劇情大要
拉曼是個送牛奶的小男孩,住在伊朗的西北方的小村莊。他是清真寺的唱詩班的成員,他的母親在他出生時,因難產過世。他連母親的相片都沒有,因此使他對地方聖堂裡的聖母瑪利亞的雕像情有獨鍾,並因此和聖堂的老神父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一天,老神父從聖堂屋頂摔下來,拉曼和他失明的朋友大伍,幫忙照顧病中的神父,不辭辛苦地到城裡把神父的弟弟喬治神父找來幫忙,最後老神父得以善終。
大多數的伊朗電影都是走低調而悲悽的風格,本片卻一反常態,闡揚天主教神父的博愛,在篤信回教的伊朗,這部片子真是獨樹一幟。
演員
本片的演員不論男、女、老、幼,大部分是非職業演員,片中的主角,飾演拉曼的十二歲男孩,是導演在數十所中學,面試了數百位學生中,才選拔出來的。
劇中人物
本片中的人物多數是個人,而非雙雙對對。從老神父、拉曼、大伍、拉曼的奶奶、抱著嬰兒剛喪妻的男子、老神父的弟弟等都是個人。
劇中的音樂
從一開始的配樂,是西洋流行歌曲「 Let it be 」,到貫穿全劇的回教特有的高吭的祈禱文、歌聲、樂聲,給人帶來一種神祕緊張的情緒。
劇情結構
本片雖然短短七十分鐘,卻包含人生的生、老、病、死,兩場葬禮(一場是夢中的,另一場是真實的)還有一場婚禮和一個小嬰兒的領洗,讓我們看到了世界與人生,劇情的結構也很嚴謹。一開場,男孩開始送牛奶,到劇末他仍挨家挨戶送牛奶,都有同一個穿紅衣的小女生從樓上窗口俯看他。片子剛開始時,有個人在挖井,片尾則交代挖到了水,前後呼應。
老神父把一個大十字架放到教堂的屋頂上時,爬梯子摔下來受傷,在片尾,拉曼再把大十字架放到教堂的屋頂,也是前後呼應。
貫穿全劇的是拉曼很想知道他因難產去世的母親長像,一直追問這位老神父,因為老神父見過他的母親。老神父的回答是,所有天下的母親都像聖母瑪利亞。在片尾,老神父臨終前送給拉曼一張卡片,印著聖母瑪利亞的肖像,背後寫給拉曼說他是「聖母之子」。真的,我們每人都是「聖母之子」,不是嗎?
時代背景
片中沒有十分清楚交代,究竟是在那一年發生的事,看片中的老式汽車和老神父用的舊式機械式的相機,以為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但看到村莊裡的兒童在看英國的喜劇片 Mr. Bean Bean (豆豆先生),才知道故事的時間大約是最近這五年吧!沒把時間交代得很清楚,是要觀眾感受到這個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
後記
今年共融營時,「朝聖之旅」台北分會在遊覽車上看這部影片,高雄小會也把它列入例會活動之一,本片十足反應我們現在天主教會的情況,神父老邁,無人接棒,內容足以發人深省!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