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5期 55

編者的話

鄭至麗

編者的話


 

鄭至麗

     

 

        5.30 - p1  

      江蘇 太湖旁老子雕像 攝於2006年春節

 

這期《芥子》和各位神修小會內外讀者如期相見,我們要向各位作者道謝,曾慶導神父繼續賜稿給我們這塊園地。他的的文章〈 在教會身上看到復活的耶穌〉強調的是:「復活的基督不只是一個『魂』,而是有血有肉,就是祂的教會」!

陸達誠神父以幽默語調寫的:〈 當佛陀拜訪耶穌〉提到「基督信仰全繫於耶穌基督的自我犧牲的偉業。」「也會理解沒有輪迴的信仰有其對人類行為公道處理的方式,這是一種與佛教不同的救恩」。

在大陸作福傳的李秀萍傳來白建清神父寫的:〈 我的生命著火了?〉。白神父將整個巴黎聖母院著火燒毀事件投影在我們的靈魂內,以另種角度注視巴黎聖母院著火,也是我們的靈魂的著火,「驚醒」和「呼喚」我們靈魂的重建。

布朗神父(Rev. Raymond E. Brown, S. S.)寫,許建德譯的「耶穌受難與基督徒的反猶情結」向我們呼籲 我們必須澄清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偏見,應該建立彼此尊敬的友好關係,文章內提到:「如同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周年時所說的:「永遠不再反猶(Never again anti-Semitism)!」。

王利華最近提供一篇文章:〈 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東升廟天主堂 〉。這篇文章附有三張天主堂的照片!我們從她的報導能够覺察:內蒙古的教友多麽渴望我們習以為常 的進堂望彌撒 。
她一家人從内蒙古移居芝加哥附近 。

汪宗奇提出 “Sexuality and Spirituality “ 靈修是:身、心、靈、設在基督內整合和改變的過程與藝術。我們盼望在明年的共融營會邀請到汪宗奇替參與者作詳盡的解說。

北美神修小會分會主席陸蔚虹寫的〈 家書 〉,內容溫暖扼要。希望天主降福我們,降福我們明年十月底在南加州召開的共融營的意願。

郭瑞蘭寫的〈 由繪畫悟人生〉,與天主進入〈你儂我儂〉的境界,多麽美好!
郭瑞蘭的〈 琴瑟和協 Symphonic Bouquet 〉是一幅上好畫作!

許建德的〈 不要判斷人〉,提到「禪坐裡的『觀禪』,與歐美極為流行的mindfulness 的操練相似,能夠具體幫忙我們培養不判斷的德行」。“mindfulness” 意思是「有意識、不帶評判地覺察當下。我們或許可以把mindfulness翻譯成『靜觀』」。

黑幼龍的〈 我不能不說的事〉寫出一些最讓他感動的事情,比如說:「突然回過頭,看到我的父親跪在教堂的第一排。我從來不知道父親也是教友。我也好像沒有告訴他我當天要領洗。他怎麼會來了?」

讀了周文漣的〈 欸乃一聲山水綠〉,親情真是意外的美好!

許書寧寫的〈 徹夜祈禱〉提到:「為了回應教宗對普世教會的慈悲禧年邀請,南港耶穌聖心堂於三月四日~五日間,藉著明供聖體『奉獻二十四小時給天主』。隨著時間的韻律,全世界的祈禱環繞地球,宛若接力。」

張帆人寫的:〈 從時間淺談曆法〉探討的是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他另有一篇祝賀及懷友的文章:〈 賀彥君 懷摯友〉

王玉梅的五篇〈 埃及驚艷〉(一 至 五),文章一篇接一篇,精彩的專題討論,她認為穿越埃及有助於對聖經的了解,了解舊約時代人們的生活歷程。王玉梅在驚艷埃及(一)對「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作了很詳盡的解釋。

王玉梅寫的〈 古城佩特拉〉描繪「此古城是二千年前自玫瑰色的紅砂巖石中開鑿出來,約40x30公尺高大美麗的卡茲尼神殿」,「西元三世紀,波斯帝國興起、海上貿易興盛,物品由紅海直抵羅馬而略過佩特拉Petra,古城逐漸沒落。」

吳述中的雙語詩:〈 送行〉,生死兩別!如何面臨生死,還決定於對生死的看法!

耿慶文的兩篇詩:〈 悼亡友 - 丁松筠神父〉, 上網查看,丁松筠神父特別喜歡蝴蝶蘭,在追思禮儀中的頒證儀式,他終於成為真正的臺灣人。
耿慶文的另一首詩是:〈 懷念,也是一種自由! 〉

星熒 譯的余光中寫的〈 今生今世〉, 是一篇懷念母親的詩。余光中任教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達32年,於2017年 12月 14日病逝於高雄。
情感不是出於理智的思考;星熒作了很好的分析。
星熒的第三篇文章是他在1956年及2009年,間隔五十三年,分别寫的一首雙語詩。恭喜星熒,半個世紀後,他的詩句的確更加簡潔有力。 讀了許建立的〈 大人物〉,我們多麽佩服邁克,我們也敬佩許建立在一旁充滿愛心的 陪伴精神。邁克曾說過:「對於死亡他並不害怕,因為他已活過無怨無悔的一生,他肉體死亡的那一刻,正是他的精神探索人生最高機密的開始」;“I am actually quite looking forward to it.”

王利華的父親王世彬的兩篇文章:〈 蘇軾寫詩標榜自己〉,〈 天主也不能進入的教堂〉都是出自他以叶帆為筆名的兩本書之一的:《幽默與啟示》,幽默中帶有哲理。他還翻譯了:Rev. Edward J. Carter, S. J.著作的《基督的牧者》。

李孚寫的電話口譯趣事真是可遇不可求的與工作有關的趣事。

詹紹慧提供的〈驚艷崑曲〉描繪她的親身經驗。她經常回安徽省親,「三月回安徽給九十八歲的母親拜壽,回程經過上海,搭機到洛杉磯時,提前一站在昆山下車,看望高中同學老熊」。她在昆山看了「顧炎武」原創崑曲。在崑曲發源地昆山聼崑曲,真是難得!

詹紹慧的〈 有書可讀〉寫到她如何受惠於中文讀書討論會,現在搬了家,請各位替她祈禱早早再找到另外的讀書討論會!

趙世熙的〈 編後語〉提到有創意的重要性!《芥子》的發行以及持續發行需要在有無創意方面反省反思。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