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4期 讀經樂

「愛」結出的果實──訪簡銓堯、唐鴻芬夫婦

紀錄:吳慧琨

 

家庭與成長 一、二事

  簡銓堯大哥是桃園市人,桃園市聖三堂教友,畢業於台北商職,逢甲大學商學系。全家自梵二大公會議前即是虔誠的教友。

  曾任職日商公司達廿六年,在職場有過豐富的行銷經驗,熟悉商場的環境、文化。於升任一級主管之際,為避免信仰向下沈淪,選擇退休,轉換跑道到輔大神學院研讀神學,現仍就學中。

  鴻芬姐目前是輔大音樂系教授,自小富有音樂天份。畢業於文化大學附設五年制藝專(華岡藝校前身)。擔任過桃園縣國中音樂老師三年,與簡大哥結婚三年後,赴義大利攻讀音樂院三年之久。

  回國後在輔大音樂系任教,四年後再次赴義大利,到音樂學院研究所專攻「義大利歌劇」,此次長子伯宇隨行,銓堯哥與剛滿一周歲的哲偉留在桃園家中。

  鴻芬姐小時住在新竹縣竹東鎮,小學四年級時與媽媽、二哥、弟弟一起領洗。

  當時竹東鎮是耶穌孝女會的傳教區,年幼的她皮膚不好,一抓出血、流膿,兩腳成了紅豆冰。

  有次,在家附近的天主教上智小學校園玩,被翹翹板壓到腳,疼得大哭,醫護室的古巴修女幫她擦藥、包紮,要她隔天再來,直到痊癒。媽媽看見她兩腳包滿白白的紗布回來,買了水果要去道謝。胖胖的古巴修女國語不流利,請中國籍的陳修女下來接待。聊天中陳修女不忘傳教,邀請唐媽媽過來聽道理,開始一星期兩天的道理課。從此,家庭生活與天主教會緊密結合。

  鴻芬姐從小愛唱歌。當時謝雷唱的流行歌「苦酒滿杯」,媽媽教唱的中國老歌,教堂彌撒中《聖歌薈萃》裏的聖歌,都是讓她享受、發揮歌唱才華的好歌本。

  初中時曾有位畢業於西班牙音樂院的西班牙籍修女,熱心指導鴻芬姐正規的音樂知識,改變鴻芬姐認為:「當歌星是歌唱唯一出路」的既定觀念。

  初中畢業,舉家搬到桃園市,她考入中壢高中就讀。由於一路走來,歌唱帶給她的快樂與自信心,她在課餘開始跟高中音樂老師學習鋼琴、聲樂,準備報考音樂系。

  面對不擅長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苦熬二年後,她選擇直接報考文化大學附設藝專,進入正規音樂體系中,開始音樂秉賦的人生路!

 

燃燒的熱火與才華

  在訪談分享中,鴻芬姐詳細述說自己深刻與天主碰觸的體驗。

  她第二次赴義大利音樂院研究所進修,長子伯宇隨行。頭幾個月在適應環境上很艱苦,兒子對環境、語文半年後才適應。

  那段極痛苦的時間,她跟在羅馬認識的王神父說:「生活很難過,諸事不順!但我不想沈淪下去,想用信仰自我提升,我需要一位神師,帶我超越生活的困境!」神父遂介紹義大利籍的梅德成神父給她。

  梅神父是耶穌會士,曾在中華省服務,中文很好(現任耶穌會的省佐)。他們開始每星期一次的會面。信仰由此深入、紮根。

  那時,她時常思索「什麼是信仰?」「信仰跟我有什麼關係?」慢慢地,困擾她的事雖一成不變,但已不再痛苦!

  她體驗到:「信仰這麼好,應該去幫助人!」放眼周圍,看到當地留學生面臨和自己同樣的困境,覺得應該有個中國人的聚會團體,給大家訴說痛苦、或彼此安慰的環境,並提供需要的協助。

  王神父是羅馬「中國服務社」的主任,專門為中國人服務。大使館每年主辦中國年、雙十國慶等慶祝活動,都在神父的堂口,住在羅馬的中國人都認識他。

  鴻芬姐向神父說出自己的想法,神父說:「好呀!我這裏就有地方!」接著她說:「我們的目標是全羅馬的中國人!」神父說:「我可以給妳全羅馬中國人的名冊!」

  她開始計劃先寫封通知寄發,但是躊躇?自己文筆不好;然而「用信仰來超脫生活中的痛苦!我要這樣幫人!」的旨意非常明確。在一次平日彌撒後,她祈禱:「聖神幫助我!」回家後便開始打草稿。由於通知內容有親切感,未遭到絲毫排斥,聚會時大家都來了!

  那時朱勵德神父在羅馬,梅德成神父知道這件事後,帶她去見朱神父。他們住在會院的同棟,但在不同邊。

  鴻芬姐說:「朱勵德神父很有名,我曾遠遠看過他,那是第一次正式見面。」朱神父聽了她的計劃說:「很好呀!」她又接著說:「如果成立的話,您可否當我們的指導神師?」神父慷慨地說:「可以呀!」

  有了朱神父的承諾、王神父提供的場地,以及在羅馬中國人熱烈的回應,我們按部就班認真地開始了!

  我們的聚會時間在:每星期日下午二點到六點。分教友班和非教友班。朱勵德神父帶教友班,持續很長的時間;非教友班另有神父負責。聚會中有彌撒、講道理等,這是全羅馬中國人一同的聚會!

  聚會時碰到端午節,會有人包粽子過來;碰到中秋節,也會有人送月餅來;本堂王神父也會準備吃的、喝的東西。

  彌撒唱聖歌時,我的姪女吹長笛,學生彈鋼琴,兒子拉小提琴,他們負責整個音樂部分。聚會時,除了音樂能帶動氣氛,飲食、點心也很充分,地點又適中。後來二班合成一班,全部由朱勵德神父帶領。

  活動結束,負責的核心成員,聚集到我的房間去討論:「我們檢討哪個環節該改善;或是音樂哪些不夠?」我順便準備蛋炒飯,大夥兒一起吃。

  我們在羅馬的中國人,開始有了一個可以聚會的溫馨地方!

  第二次到羅馬唸書,也是整整三年。那時她兒子對她說:「媽,我知道您唱得不錯!您平時要我認真,可是您不認真,您整天忙那些事!」

  鴻芬姐這時回憶著說:「聖神藉著這樣的機會帶領我!那時的我,真是滿心熱火!」

 

接觸小會

  第二次到義大利進修,回國前,朱勵德神父向我說:「妳回國後,要去參加神修小會哦!」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神修小會」是什麼?朱神父要她去找楊敦和。

  回國後,我去見敦和大哥。他跟我說:「等一等,小會現在蠻沈悶的,沒有活動,我們在檢討、開會,以後我會通知妳。」

  神學院的詹德隆神父是我的神師。他跟我說:「妳可以去找張瑞雲!」

  瑞雲姐也說:「小會這段時間比較沈寂,整頓後會通知妳。」

  第一次接到的通知,是邀我們參加「共融營」。

  很尷尬,我們倆都不是很大方的人,不知該選哪一小組參加,後來進了姜其蘭帶的「陶成組」。

  有次,其蘭姐邀請徐丹姐作分享,我們認識了。之後,孫長安、徐丹夫婦搬到桃園來,我們開始在他們家聚會。他們夫婦熱情、熱心,每月孫大哥親自接送雷神父到桃園聚會場合指導我們,小會台北分會那時因此有個「桃、竹、苗」組。

  雷神父那時到桃園,也曾到過我家。

  孫大哥家移民美國後,銓堯也到神學院唸書,我們夫婦固定參加活糧組聚會,每次與會定帶去各種美食,以饗同道。

 

使徒工作

壹、「堂區音樂參與」

  「唱歌」是他們夫婦的共同興趣,對他們很重要。在本堂桃園市聖三堂。鴻芬姐發揮所長,教唱聖歌,將活潑曲風的彌撒曲及《輕歌讚主榮》裏的聖歌帶到本堂,也教導活潑的小朋友帶、動、唱。銓堯哥也在彌撒禮儀中「行平安禮」時,帶領教友動起來,熱絡彼此情誼。

 

  他們夫婦由於對教堂音樂的投入,和教會中年輕的音樂團體「TO DO」彼此切磋,堂區的「天主經」變活潑了,全體教友都感受得到。彌撒的音樂樣貌,從此變得豐富。婚禮、喪禮也都有合宜、豐富的音樂搭配。

 

貳、「相遇家庭團契」

  從事行銷事業的銓堯哥,看見堂區在音樂改變後的不同,覺得堂區應該有彌撒以外的聚會團體,於是開始成立以堂區成員為主的:「相遇家庭團契」,經營已十餘年。

  剛開始,成員彼此都不熟悉,透過神父一個個邀請加入。全部教友都是應邀對象,因而不全是高階層的人,團體中有博士級所長,也有工人。

  他們常辦活動出遊,二天一夜的活動,一起睡大通舖,半夜哪家小孩哭了,自動起來幫忙。

  夫妻倆出錢又出力。簡大哥在過程中,可以說是「養了一堂區的人。」有一段時間,星期六、日,家中常有一、二十人,分成二桌,一起喝茶。銓堯哥是品茗高手,喝的都是高價的好茶。

  有時也會在吃飯的餐桌見面。彌撒後,走得慢的教友,簡大哥會大聲高呼:「各位聖(剩)人,我們去吃飯!」在餐廳吃完飯,他買單;買完單,又回家喝茶。

  感謝天主!天主給他們夫婦這個使命,也給他們「有」這個金錢!

  「相遇家庭團契」聚會後,他們倆發現整星期都在喜樂當中。原本個性差別很大的二人,不再為生活瑣事爭吵。招待教友,談論信仰話題,成為生活快樂的重心!

  為辦好「相遇家庭團契」,他們夫婦曾到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耕莘堂),參加該堂的「承啟會」,向前輩們請益,並參加過他們的活動。當然,在他們家中的聚會,都會邀請神父們加入!

  現在本堂傳協會80%教友是「相遇家庭團契」的成員!銓堯也擔任過兩屆的傳協會會長,目前是傳協會常務顧問,並在堂區成立成人主日學,參與人數踴躍,且多為中壯年人。銓堯說這是天主對本堂的恩典。

 

參、「監獄中的服事」

  鴻芬姐分享著:在四十歲前後,她有很多工作在同時進行,也教很多學生。但是她開始自問,這些工作除了帶給我名與利之外,有什麼意義?我不是想做有意義的事嗎?

  她想到監獄中去分享專長的音樂教導。可是自問不是很精明的人,這麼簡單的自己,如何能幫助那些會作奸犯科的人呢?

  就這麼左思右想,三年無聲無息地過去了。後來她在無意中向一位修女講起這個想法。修女說:「我帶妳去啊!」鴻芬姐趕忙說:「我現在沒有任何準備,去那邊什麼忙也幫不到,我得先作好準備吧!」

  後來,「相遇家庭團契」成員中,有位認識「土城少年觀護所」的人,她們到那裏唱歌、表演。她見到一十二~十八歲的孩子,表演後,請她獨唱。

她便跟他們講幾句話,所長也在場。鴻芬姐當時說:「我很少來這些地方,不知道能做什麼?如果我以作母親的心來的話,我可以做什麼事?你們會讓我來嗎?」透過所長的安排,她去了半年。

  這半年時間,鴻芬姐說她很辛苦。她所帶去的音樂和他們有隔閡,上課時不能引起共鳴。他們喜愛接近阿妹的東西,彼此沒有話題。後來,她決定不去了!

  之後,有一個教友團體到「龍潭女子監獄」去,典獄長是天主教徒。鴻芬姐又請人去問:「妳跟她講,能不能讓我去那邊?」典獄長很快回電給她說:「歡迎!」

  原本鴻芬姐以為是偶爾輪她去講一下,想不到是每周固定去二個小時,每次面對一百二十名女學生。

  她開始以在輔大教「古典音樂賞析」的經驗,教她們如何欣賞古典音樂。選擇「好聽」、發人深省的音樂背景故事,與她們人生經驗相吻合的曲目;引導她們聽音樂裏的痛苦與超越:在表達痛苦的沈悶音樂中,最後怎樣超越?用心找了很多音樂故事。

  每次介紹完古典音樂,她會請她們講感想,她們也都會說出很真誠的內心話,也同時豐富了她自己的生命。

  鴻芬姐說:「從去的那一天,天主就賞給我很大的喜樂!不曾害怕過!」

  當她們處於低沈時,她去抱一下這個,抱一下那個,穿梭在她們當中(旁邊有女警戒護著)。每一次,她們的分享都非常真誠,那種美讓她感動,讓她滿心喜悅!

  最近,因為必須撰寫論文,只好暫時停止上述的工作,但她仍不時盼望能早些回去。這是一份讓她非常喜樂的工作!

 

肆、「老人台語查經班」

  鴻芬姐看到講台語的公公與婆婆每天唸玫瑰經及早、晚課,她覺得老人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團體。於是利用星期三沒有課時,開車接送,輪流到不同的老教友家,並花錢聘請說台語的修女、神父帶讀經。後來,老人們說:「妳不要接送了!我們自己去堂區查經!」但是,還是要有講台語的神長帶呀!

  當時本堂的高征財神父(現任方濟會省會長),是客家籍神父,但是他的老師侯若瑟神父會台語。高神父為了帶「老人台語查經班」,跟老師學習台語。感謝天主!鴻芬姐覺得高神父「了不得!」

 

伍、其他的參與

  「夫婦懇談會」也是他們接觸過的團體。在那裏認識很多年輕的前輩,用心於婚姻的經營、婚姻的成長。前年剛結婚的區紀復也在這個團體當中。

  「堂區自養觀念」,曾是銓堯哥在本堂推動的重心,要求教友出錢推動堂務。目前堂區一年的自養捐獻,一直維持在七百至八百萬元,銓堯說堂區有錢就能辦很多好事,諸如捐贈醫院、天主教祈禱室裝璜的大筆經費、復興鄉原住民的物資,堂區E化設備的採購等等。他認為堂區唯有自養,才能開出福傳的新路!

  「台中立德中心」的天主教同學會聚會,當時唸逢甲大學的銓堯哥少有缺席。沒想到他學生時代的熱火,一直延燒到今日,不時有所回饋。

 

關於讀神學

  「天主聖神的德能,會讓你做到以前不願意做的事!」銓堯哥提到讀神學院的恩寵時,說出這句話。

  鴻芬姐與家人的支持,是這項重大決定的力量來源。鴻芬姐一直認為商場的文化、環境,不適宜天主教友。

  長子伯宇跟他說:「我從小是媽媽帶大的,沒有爸爸比較活潑的一面。哲偉現在國三,你要多陪他,讓他有你的樣子!」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他的決定。

  銓堯哥選擇從職場退休之際,正面對他26年努力後,即將獲得的「事業處長」寶座。不過銓堯哥稱工作為另一種「共犯結構」,無從避開隨之而來的:名車、美食、名利,是吊在白兔面前的紅蘿蔔,誘人追逐。

  公司總經理有意提攜他當上「事業處長」高位。開出:「一升官,每年入帳數百萬元,三年後退休,高枕無憂!」的優渥條件。感謝聖神的引導!在做決定的關鍵時刻,他人在台中出差,同事載他前去參觀「中台禪寺」,在莊嚴、安靜的氛圍裏,讓他感受到宗教交談的「天主普世性」!遂做出了退休的決定!

  他預計讀三年神學,今年是第二年。

  他希望堂區的共融活動能吸引人潮,增多天主教教友。朝教會開放的方向,積聚愈來愈多的人才。將教會當成一家公司,運用他熟悉的行銷能力,讓行銷等同福傳,把聖經行銷出去!

  在神學院唸書時,他有時和神父聊天,偶而會丟一些理念給他們,當成交流。這些行銷上的經驗,會成為神父們授課時的教材新思維。

  他知道在修院的環境中讀完神學會更好!雖然過程會比較辛苦,然而天主自會開啟道路。這份信德是很大的恩典!

 

甜蜜的家人

  兩個兒子伯宇、哲偉於嬰兒時領洗。伯宇今年26歲,畢業於政大資管系。高中前讀音樂班,拉得一手好的小提琴。大學聯考時,放棄重理論的臺大經濟系,選擇政大資管系就讀!現在在台北的美商公司服務,工作時很有創意,有不錯的高薪!

  哲偉學文,現在就讀武陵高中高三,今年要考大學!感謝天主賜給我們小會信仰這麼熱忱活潑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