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生活路
賴惠珠是內湖國中資深生物老師。畢業於臺中師專、臺師大生物系、修備碩士四十學分班。在大臺中生活三十多年,民國八十年和生物系學妹互調,北上與從事貿易的先生團聚。當時二位女兒分別是小二、小一的年紀。
她初中畢業時,同時考上臺中女中與臺中師專,功課還不錯。當時聽從阿姨(台中小會會員李富美)建議就讀師專。教畢五年小學後,保送臺師大生物系。
婆婆是臺中市北屯國小任教四十年退休的老師。北上前,她與婆婆一起住了將近九年。同住時,由婆婆照顧她們飲食,是令人亦敬亦親的長輩。
兩個女兒薇洲、毓庭現在分別就讀臺大生化科技系二年級、臺大地理系一年級。先生在四年前前往中國福州市經商,經常忙碌地往返兩地;惠珠便在家庭、學校、教會團體中發光發熱,也與時與事,同步成長。
教師專業
透過網路搜尋引擎,看到她指導學生科展獲獎的記錄。在第三十六屆中小學科展研究中獲獎,題目是:「外雙溪中下游水質調查」。指導過程近二年,當時是「自學班」的蘇玉君同學因得自父親愛好釣魚,時常跟隨去外雙溪畔,興起研究念頭。榮獲北市特優獎項後,進入中山女高就讀。惠珠期望學生能多元化學習,除了重視實驗,生活上的應用外,常鼓勵學生運用網路或圖書資源主動學習。內湖國中是額滿的績優學校,一班學生約三十八名。各科老師輪流擔任導師。當導師是責任很重的辛苦差事,尤其是親子互動低落的家長,管不動小孩,往往丟給導師管理。一班中假如有五位問題學生,整班的學習氣氛都會受影響。問題學生喜愛結交異性朋友、搞小團體,學習成就低 ……等等。這幾年推動的常態分班,產生出兩極化結果:前半段努力自學,後半部自我放棄,中間反而成為少數;反觀國外教育推展的能力分組,重視個別差異,使學生能依其所長學習以建立信心,肯定自己,發展出良好的人格及人際關係,是值得學習的教改方向。
家庭部分
惠珠擁有兩個乖巧的女兒。記憶裡在小會「家庭組」中玩腦筋急轉彎的小朋友,如今已長成亭亭玉立少女。惠珠說小孩三歲前,是人格養成的黃金時間。到小學三、四年級,學習能力便已定型。人格發展狀況良好,青春期將減少叛逆行為。惠珠回憶女兒三歲前,對父母全然信賴、可愛的模樣,是當母親甜蜜的記憶。在小孩幼年時,多花時間陪伴她們看書說故事,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專注學習的能力。父母若給予豐富的愛,子女對人會有較好的信任與安全感。同時在教會長大的小孩不容易變壞,信仰生活當然更是不可忽視呢﹗此外,她贊同給予小孩多些刺激;寬廣的學習接觸面,讓她們有機會認識自己的性向,發展所長。她讓女兒學習過多種才藝:書法、繪畫、打擊樂 ……等等,到了國中階段,都因課業而放棄,現在想想,都覺可惜!
她曾為女兒要參加的天文營,和朋友漏夜排隊報名。曾有汽車公司辦活動,讓臺北的小孩和布農族小孩通信成為筆友,由其中挑選台北小孩到臺東去,與布農族的小孩認識;再安排布農族的小孩一起到臺北搭捷運旅遊;她認為該項活動是很好的人際互動機會,便鼓勵小孩參加。其他如寒暑假的出國旅遊,能讓小孩多多接近大自然,擴展視野,養成獨立能力。 ……等等,更留下許多親子互動美好的回憶。
信仰生活
惠珠在聖家堂帶主日學近四年時間,之前,參與過道理班與父母成長班。近三年投入「門徒研經班」,跟隨課程,有系統地讀經;主旨是「研讀聖經,作主門徒」。每次三小時的活動包括:看錄影帶、問題討論與分享、以聖言作祈禱 ……等等。教材內容從舊約到新約,從人性處境到門徒標誌。聖家堂的魏神父、沈神父先後當過神師。跟隨門徒班一期九個月的卅四課,每天讀經、作功課,不知不覺會有不同的心得、看見新亮光。近期更是認真投入這項服事。她接受訪問前的星期五、六、日,便是到陽明山參加門徒班避靜。
在神修小會中得到許多共融與靈修機會,尤其是其蘭姐的陶成組。當時惠珠剛上臺北,其蘭的溫馨帶領,讓她減少很多人生地不熟的惶恐。她也很懷念「家庭組」的日子,當年淑美女兒可盼、慧英兒子維揚、褚世傑兒子昱良和她的兩個女兒經常玩在一起,曾在褚世傑、梁國興兩位博士級叔叔指導下,成立了孩子們討論物理的讀書會,給了孩子們很好的學習榜樣!至今小羊帶領她加入門徒研經班。一路走來,很感謝小會朋友,在家庭、教書之外,用時間與精力奉獻與陪伴,期盼未來仍能在生活、信仰與靈修上,與會員們同行,持續基督真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