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介一下夫婦懇談會:The Marriage Encounter movement簡稱為ME,起源於西班牙,為Fr. Gabriel Calvo在1962年所創。旨在幫助夫妻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善度婚姻生活。進而以夫婦合一的力量,把基督的愛傳給人,影響堂區、社區,促進更安和美好的社會。ME的主要活動是舉辦夫婦生活營。全套生活營共有十五講,分三個單元:自我認識、婚姻生活各層面的體認與溝通、福傳。ME在西班牙蓬勃發展後傳遍整個拉丁美洲,1967年傳入美國,造成轟動,逐漸發展出兩種不同的型式:National和Worldwide。此後一直盛行不衰,傳揚到世界各地,至今已有百來個國家建立ME Family。1970年由瑪利諾會神父引進台灣,稱為夫婦懇談會,並陸續在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嘉義成立夫婦懇談團體。除了舉辦生活營外,ME Family也以家庭聚會和讀經、祈禱的方式陪伴夫婦成長。近年來因應社會變遷,婚前輔導列入ME的重點工作,我們每年不定期舉辦情侶會心營,和感情與婚姻成長班。也常受神父之託,為即將步入紅毯的新人惡補四至八小時的婚前課程。
一定是人老了,變嘮叨了,光個前言已佔去大半篇幅。不過還是得把為何涉入ME,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前因、後果敘述一下。
話說民國六十四年,當時四維文教院尚未建立,託菖薇的地緣關係,高雄分會每月借用玫瑰堂的神父辦公室開會,我和廷煌也就常到玫瑰堂望彌撒。有一天,菖薇拿來一份夫婦懇談的報名表,要我們參加。理由之一:我們是當時高雄分會的唯一已婚。之二:代表玫瑰堂。之三:模範夫妻。高帽子一戴,天真無知兩小口,懷著渡假的心情欣然赴會。那時結婚才兩年,涉世未深,生活中雖偶有爭執,仍屬浪漫的蜜月時期。因此對輔導夫婦的生活分享感受不深。每堂課後的習題實作和夫妻交談,也不夠認真。不過對美籍輔導神父萬立民的親切慈愛,和他一口流利的台語印象深刻。活動進行方式──由神父和一對夫婦組成分享小組,輪流分享。之後,夫妻分開節題,再回房間交談。讓我覺得很新鮮,輔導夫婦坦誠、服務的熱誠,也令我感動。因此,大約一年後,另一位美籍神父范賦理,打算在高屏地區成立ME Family。徵召我們參加更深周末營(輔導員培訓),我們毫不考慮,欣然應召,從此成為分享夫婦。台北的ME舉辦生活營時,我們偶而也奉召前去幫忙。
民國六十六年,我們開始在高屏地區舉辦夫婦周末營。由於整個活動,從入營到結束,需要四十四小時,我們常得利用連續假期(當時尚未實施週休二日),一年大概只能舉辦三次。頭兩年,范神父總是帶著台北的蔡平順和吳鍚典兄嫂來幫我們掌大旗,我們一面學習自立,一面吸收培養新的輔導夫婦。幸得德籍道明會林德明神父的支持,委派孔德祿神父和郭保祿修女大力協助,我們常到各堂區推介。因此,參加ME的夫婦大多為教友,不時也有神父和修女參與。ME強調夫婦合一的力量,從招募到食宿,整個活動的進行,和後續活動的安排,都得謹慎打理,不能有疏漏。蔡廷煌口才好,敢推銷,常在前頭搖旗吶喊,我則負責所有的雜務。記憶深刻的是,當時我們常借用佳冬天主堂的愛賓中心舉辦生活營。入營時間是晚上七點,大部份夫婦都從外縣市開車來。為讓參加者在暮色蒼茫中找到天主堂,我叫老蔡把他的金龜車停在路口,我守在車旁望著一輛輛急馳而去的車子,焦急地等待遲遲未到者。擔心人不來、辦不成,我多少次在黑夜的寒風中發抖。總是等到整個活動圓滿落幕,送走最後一對夫婦,我才能放心地睡個覺。當時孩子小,我身體也不好,常累到不行。生起病來,發誓再也不幹了。但總是適逢其時,出現一兩對夫婦,肯定地說ME挽救了他們的婚姻。看夫婦圍繞在天主台前重發婚配誓願,看他們在團體分享時擁抱痛哭,我就感動得涕泗縱橫,勉勵自己繼續走下去。
將斷的蘆葦,祂不忍摧折;將熄的燈芯,祂不忍吹滅。一路走來,也吸引不少肯定ME價值的美麗心靈相隨。夏樂博和馮允文兩位神父也先後加入輔導行列。由於參加的教友日少,為擴大服務層面,黃偉民先生在民國八十三年成立親愛家庭協會,為高雄市政府辦過四期婚姻學校,成果頗獲肯定。近幾年來,家庭結構劇變,ME招募困難,靠捐獻維生的協會已無法負擔半職總幹事的薪水。我們開始輪流值班,去年也獲得總會輔助七萬二千元,雪中送炭,十分感恩。
協會成立至今十一年,歷任理事長──高明瑞、張台雄、黃偉民、程河靜,都任勞任怨,奉獻時間,出錢出力。唯一得到的回饋是夫妻關係美好,子女在天主的護佑下健康成長。
德不孤,必有鄰。相信承行主旨的ME,必蒙主垂憐,在亂世的幽谷中,仍能吸引美麗的愛心,與我們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