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大三暑假,聽修女講解信理一個月後領洗。大四及畢業後任助教期間,參加天主教大專同學會及基督生活團活動。一路走來都很平實。楊莉莉是我領堅振時的代母。由她帶領著和小貓、陳擎霞等幾個小會早期的中堅人物常在一起。沒有刻意的陶成,就搭上了會員的列車。出國留學時,在美國人的教堂雖忠實地做了二十幾年的主日教友,但因沒有讀經的習慣,信仰的根並不紮實。後來加入聖荷西華人團體,參與國語彌撒、查經、避靜。並時常閱讀他們出刊的聖城通訊及教會內的中文刊物。信仰的根才逐步加深。
在北美分會主席任內,想到自己初來美國時,因中文靈修刊物不普及,以致信仰不能紮根的經驗。在任期內以提昇會員、紮根會友的信仰為首要目標。所以只要手邊接觸與靈修有關的書籍、文章、資訊,都想介紹給大家分享。這是替大家訂閱聖城通訊的緣由。
一九九四年初,公公過世後,得悉婆婆有兩星期的時間,自我孤立。連公寓家門都沒出過。我想介紹她加入教會團體的松柏組,帶她走出哀傷。於是自己先參加長輩們的查經。一年後,有長輩提出希望能在費利蒙(Fremont)有國語彌撒。由於申請管道不對,經過多方碰壁,最後得到朱蒙泉神父指示正確的管道,我所屬的堂區本堂神父思想也很開放。說服了堂區諸位委員,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一月開始每月有一臺國語彌撒。我們教區負責中國教友的只有吳天福神父。照顧的地區很大,包括四個團體。神父分身乏術,所以一個月只能答應來主禮一次彌撒。後因教友要求,潘大年神父退休後,自動願意來幫忙照顧我們的團體。從一九九六年六月開始,每個主日都有國語彌撒。教友人數也由最初的退休長輩二十五人到目前的百多人。年齡從抱在手上的娃娃,到九十多歲的祖字輩。
當初考慮有中文彌撒時,贊成和反對的意見都有。為此,我們本來去參加聖荷西國語彌撒的費利蒙教友還特別開會討論這事的必要性。促使我對這事熱衷的原因,是由於教會內有一位我很敬愛的長輩。因主日去聖荷西太遠,又不是每主日帶子女上教堂,以致精神無寄託。因此當基督教人士每主日帶她上當地的基督教會時,她最後決定加入該教會成為信徒。我得知這消息,感傷之餘,也衷心希望這類事件不再發生。
當初為申請國語彌撒而奔走時,我的心態是考量長輩的需求,以服務為原則。我心中非常清楚,如果這事是天主所祝福的,衪會祝福,衪會成就。如果不是祂中意的,祂會阻擋,心中毫無負擔。在多年參與教會的侍奉中,反而是自己受益很多。感謝天主檢選我做祂的工具。阿門。